《礼记》之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

1. 《礼记·学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

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阅读训练练习1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5.本文观点(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练习2一.解释加点字:1,"虽有嘉肴,弗食"的"虽"和"弗食"(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是故"( ) 4,"然后自强也"的"自强"( ) 二. 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译文:( ) 三.解释"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答案:虽-即使 弗食-不吃 善-好处、有益的 是故-这样固然 自强-自己勉励自己、发挥特长 1、学习以后这样能够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交了以后知道自己还有困难 2、知道不足的地方,这样然后能够自己醒悟;知道了前途困难,这样然后能够自我勉励 在教合学的同时得到长进。

2.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3. 《礼记》之家教学相长的翻译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4. 教学相长原文及翻译

发 音 jiào(第四声) xué xiāng zhǎng(第三声)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学记》:《礼记》名篇。

主要是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 知不足 ---自反 长———促进 嘉———美好 旨———味道 教--- 知 困 ---困惑,不理解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相互促进。

道理 教学和学习是可以互补的。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②食,不知其旨③也;虽④有至道⑤,弗学不知其善⑾也。

是故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⑦。知不足⑧,然后能自反⑨也;知困,然后自强⑩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⑿。[编辑本段]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好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透。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编辑本段]注释 1.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 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2.弗:不 3.旨:味美,好吃。 4.虽:即使。

5.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6.是故:因此 7.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8.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9.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10.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

11.善:好处 12.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长:促进陶行知关于“教学相长”的言论 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4页 先生既没有进步,学生也就难有进步了。这是教学分离的流弊。

那好的先生就不是这样,他必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 《教学合一》 1919年2月《世界教育新思潮》1号 《陶行知文集》第15页 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

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

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

但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

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 《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 1923年《十年来之安徽中学》 《陶行知文集》第60页 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

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

《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 原载1926年2月《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2期 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的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的所出警告。

只有不断的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4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地知文集》第540页 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年 1943年3月《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陶行知文集》第541页 我们必须认真办学以求对得住小朋友,对得住国家民族,毁誉之来,可不必计较。横逆之来,以慈爱智慧庄严无畏处之。

我们追求真理,爱护真理,抱着真理为小孩,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社会必有了解之日。 《给肖生的信》1930年3月29日 《陶行知文集》第703页 现在我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每天四问》 1951年4月《育才学校》 《陶行知文集》第747页 现在我想到有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

哪五个字呢? 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

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

因为有了一个专一的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 第二个,是“集”字。

集是“搜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写法,是这样“”,好像许多钩钩一样。

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象“集”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

所以我希望大。

5. 《礼记·学记》 教学相长

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练习1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5.本文观点(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练习2

一.解释加点字:1,"虽有嘉肴,弗食"的"虽"和"弗食"(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是故"( ) 4,"然后自强也"的"自强"( )

二. 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译文:( )

三.解释"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答案:虽-即使

弗食-不吃

善-好处、有益的

是故-这样固然

自强-自己勉励自己、发挥特长

1、学习以后这样能够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交了以后知道自己还有困难

2、知道不足的地方,这样然后能够自己醒悟;知道了前途困难,这样然后能够自我勉励

在教合学的同时得到长进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礼记二则》翻译及原文如下:

一、原文:

1、《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翻译:

1、《虽有嘉肴》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孩子,要使老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之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叫做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的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本文来自作者[冷雁]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3963.html

(4)
冷雁的头像冷雁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冷雁的头像
    冷雁 2025年09月27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冷雁”

  • 冷雁
    冷雁 2025年09月27日

    本文概览:1. 《礼记·学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 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

  • 冷雁
    用户092707 2025年09月27日

    文章不错《《礼记》之教学相长文言文原文》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