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知识科普

一: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  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不受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极具危害性的“水墙”。  海底50千米以下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最易引发破坏性海啸。  二、海啸的特点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 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在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1]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海啸抓拍(14张)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啸的起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了海啸。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 在大地震之后如何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是否会激发海啸,这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尽管如此,根据目前的认识水平,仍可通过海啸预警为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做出一定的贡献。 海啸预警的物理基础在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即P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20~30倍,所以在远处,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具体数值取决于震中距和地震波与海啸的传播速度。例如,当震中距为1000千米时,地震纵波大约2.5分钟就可到达,而海啸则要走大约1个多小时;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激发的特大海啸22小时后才到达日本海岸。 如能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分析地震波资料,快速地、准确地测定出地震参数,并与预先布设在可能产生海啸的海域中的压强计(不但应当有布设在海面上的压强计,更应当有安置在海底的压强计)的记录相配合,就有可能做出该地震是否激发了海啸、海啸的规模有多大的判断。然后,根据实测水深图、海底地形图及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海岸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等相关资料,模拟计算海啸到达海岸的时间及强度,运用诸如卫星、遥感、干涉卫星孔径雷达等空间技术监测海啸在海域中传播的进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海啸预警信息及时传送给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的居民,并在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开展有关预防和减轻海啸灾害的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以及应对海啸灾害的训练和演习。这样,就有希望在海啸袭击时,拯救成千上万生命和避免大量的财产损失。 海啸预警具有可靠的物理基础,它不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实际上也是可行的,并且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例如,1946年,海啸给夏威夷的“曦嵝”(Hilo)市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于是,1948年便在夏威夷便建立了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从而有效避免了在那以后的海啸可能造成的损失。倘若印度洋沿岸各国在2004年印度洋特大海啸之前,能与太平洋沿岸国家一样建立起海啸预警系统,那么这次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特大海啸,决不致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所述的海啸预警对于“远洋海啸”比较有效。但是,对于“近海海啸”(亦称“本地海啸”)即激发海啸的海底地震离海岸很近,例如只有几十至数百千米的海啸,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海啸传播速度的差别造成的时间差只有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海啸早期预警就比较难于奏效。为了在大地震之后能够迅速地、正确地判断该地震是否激发海啸,减少误判与虚报、特别是“近海海啸”预警的误判与虚报以提高海啸预警的水平,必须加强对海啸物理的研究。

关于海洋的科普征文。

科普知识 可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篇一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2、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4、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5、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6、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7、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8、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9、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0、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11、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12、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1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1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海洋生物③污染④航海

15、海洋资源的分类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篇二

1、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2、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3、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

4、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5、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寻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6、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7、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 文化 娱乐。

8、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9、运河和港口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10、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篇三

1、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航线服务。

2、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

3、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4、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

5、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6、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

7、石油泄漏清污 方法 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8、《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

9、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

10、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11、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2、矿物的概念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13、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4、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15、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篇四

1、铁路钢轨之间留有空隙的目的是节省材料吗?(不是)

2、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能起到冷藏的目的吗?(能)

3、萤火虫是光源码?(是)

4、吊兰是用种子繁殖的吗?(不是)

5、日晷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吗?(不是)

6、月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7、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能发生折射现象吗?(能)

8、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不是)

9、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吗?(是)

10、水蒸汽受冷能直接变成冰吗?(能)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篇五

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吗?(是)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错)

3、水和沙子相比,哪个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沙)

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和(外焰)

5、展品“美丽的辉光”展示了哪种气体的放电现象?(惰性气体的放电现象)。

6、展品“最速降线”中,哪条轨道上的小球总是最先到达终点?(曲线轨道)。

7、展品“勾股定理”由哪三套装置组成?(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8、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一种仪器。

9、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有(6)个。

10、加热时,加热的物体要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热.

少儿必知世界科普知识相关 文章 :

★ 生活小常识

听,大海苍凉地呼唤

近来,我常常梦到: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的,漂浮着大量垃圾,还有一层厚厚的油膜,几只海鸟停在上面,呼吸已经停止,一双布满血丝的眼深邃着,似是要诉说什么。远远地,传来一个苍茫的声音,听了好久才听清:那是大海的呼唤,大海的哭泣! 众所周知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质、人体组织中水份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动物或植物其体内的水份也占百分之五以上,可见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大海,这个无私地奉献者,回顾他的贡献,没有谁能与之相比:充沛的水分

每年海上到陆地的台风季风滋润了大片的陆地使人们在此休养生息;洁净的空气

海洋藻类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海水净化了大量了污浊空气;丰富的物产矿藏

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矿藏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 海洋是生物进化的发源地!地球上第一种生物体——单细胞生物就是在海洋中最早出现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海洋,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 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海洋污染物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石油及其产品(见海洋石油污染)。②金属和酸、碱。包括铬、锰、铁、铜、锌、银、镉、锑、汞、铅等金属,磷、砷等非金属,以及酸和碱等。它们直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影响其利用价值。③农药。主要由径流带入海洋。对海洋生物有危害。④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爆炸、核工业或核舰艇的排污。⑤有机废液和生活污水。由径流带入海洋。极严重的可形成赤潮。⑥热污染和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冷却水和工程残土、垃圾及疏浚泥等。前者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后者可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 就海洋的石油污染来说,其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油及其产品在开采 、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特别是海湾战争中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不但严重破坏了波斯湾的生态环境,还造成洲际规模的大气污染。。石油污染物会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和生物的趋化性等能力。受石油严重污染的海域还会导致个别生物种丰度和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群落的种类组成。高浓度的石油会降低微型藻类的固氮能力,阻碍其生长,终而导致其死亡。油污能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阻碍细胞的分裂、繁殖,使许多动物的胚胎和幼体发育异常、生长迟缓;油污还能使一些动物致病,如鱼鳃坏死、皮肤糜烂、患胃病以至致癌。同时,也对水产业造成影响:海洋石油污染会改变某些经济鱼类的洄游路线;沾污鱼网、养殖器材和渔获物;着了油污的鱼、贝等海产食品,难于销售或不能食用。 1967年 3月“托利卡尼翁”号油轮在英吉利海峡触礁失事是一起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故。该轮触礁后,10天内所载的11.8万吨原油除一小部分在轰炸沉船时燃烧掉外,其余全部流入海中,近140公里的海岸受到严重污染。受污海域有

25000多只海鸟死亡,50~90%的鲱鱼卵不能孵化,幼鱼也濒于绝迹。为处理这起事故,英、法两国出动了42艘船、1400多人、使用10万吨消油剂,两国为此损失800多万美元。相隔11年,1978年超级油轮“阿莫戈·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布列斯特海湾触礁,22万吨原油全部泄入海中,是又一次严重的油污染事故。

海洋环境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最终又将危害人类自身。一、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二、油海域至陆域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三、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四、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仔细聆听大海的呼唤,别让悲剧上演!

本文来自作者[千儿]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9804.html

(9)
千儿的头像千儿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千儿的头像
    千儿 2025年10月20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千儿”

  • 千儿
    千儿 2025年10月20日

    本文概览:一:什么是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造成的海面恶浪,并伴随巨响的现象。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  海啸的波长比海洋...

  • 千儿
    用户102004 2025年10月20日

    文章不错《海洋的知识科普》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