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6人一组,选择一张大彩纸作为“生活环境”,在上面均匀地撒上4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0片,象征4种不同体色的动物.其中3个学生为“捕食者”,从大彩纸上捡起小纸片,“捕食者”不能特意去寻找,注意速度要快,每“猎”一次“猎物”交给后面的同学记录.另外3个学生记录猎物的体色、数量和被猎的先后顺序.
(2)比如,读一个数值或测定一个值,多重复实验几次取平均值.是避免同一个人产生的误差,或不同的人产生的误差.
(3)经过几代的选择,幸存下来的“猎物”的体色与背景相近.由此说明,保护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生活环境;不同体色的动物;捕食者;
(2)多重复几次;
(3)自然选择
在做模拟动物保护色的形成实验中,所用的彩色布料是用来模拟______,最后发现经过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假设是 昆虫的保护色是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的.(2)由于绿色的适应了环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灰色的不适应环境容易被敌害发现,造成绿色幸存的增多,灰色幸存的减少(3)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昆虫的保护色是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的;(2)绿;灰(3)相似;自然选择
从生物进化原因来看,在自然界中,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做保护色;达尔文认为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些昆虫(如某种毛毛虫)体色鲜艳,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反差大,就首先被发现,是不适者被淘汰;而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而留下来是适者生存,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可以发现与布料颜色越接近的小纸片,越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样,经过几代选择后,剩余个体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一致了,即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与布料颜色一致.因此,所用的彩色布料是用来模拟生物的生活环境,由此可以推测: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具有漂亮、鲜艳、暗淡颜色的小纸片与布料颜色反差大,容易被发现. 故答案为:生物的生活环境;布料. |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从生物进化原因来看,在自然界中,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自然选择. |
本文来自作者[步玉琅]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952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步玉琅”
本文概览:(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6人一组,选择一张大彩纸作为“生活环境”,在上面均匀地撒上4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0片,象征4种不同体色的动物.其中3个学生为“捕食者”,从大彩纸上捡起...
文章不错《动物的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