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1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二、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三、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 过程。

四、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五、渲染 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六、象征 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七、对比、对照 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互相比较。

八、抑扬 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 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九、照应 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十、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十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 出的是侧面描写。

十二、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十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石英诗歌是否为 上秤之作的标志。

十四、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 又叫写物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 寄托作者的心志。

十五、赋比兴 诗有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至于属于表现手法的赋比兴三义,有一种解释如下: “赋”者铺陈,叙物言情,直歌其 事,随物赋形。用赋的手法写诗,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是通篇用赋,会失之肤浅、平直、 松散,故要赋比兴合用。 “比”以此物比彼物,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 “兴”是“先言他物 以引起所咏之辞, ” 。

十六、虚实结合 高考的“诗歌鉴赏” ,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一些术语对 2 诗歌进行简单的分析。 例如虚实相生、 比兴手法、 以乐景写哀等。 只有真正弄清了什么是 “虚” , 什么是“实” ,才能准确用到诗歌的鉴赏活动中。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 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 这种方法。诗歌的“虚”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 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一)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 显实境。 (二)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 时却不在眼前。 (三)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 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虚景和实景的 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十六、诗歌的章法分析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十七、文章结构技巧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 笔等。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十八、其它 (一)构思精巧 (二)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机杼: 有创新, 不沿用陈旧的格式、 作法。 (三)颇具匠心 (四)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五)跃然纸上 (六)曲折 (七)层次分明

古诗的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分别有哪些呢

1 开篇点明时间(初秋雨后)

2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下面是偶搜刮来的))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一气呵成:

琅琅上口

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习惯用语

(一)形象、观点:

恋友思别,羁旅思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钟情山水,归隐田园;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矢志报国,壮志难酬;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观豪迈,超凡脱俗;

愤世嫉俗,消沉颓唐;神形兼备,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思想情感:

宁静淡泊 恬淡闲适 壮怀激烈 追慕圣贤 孤愤难平 寂寞幽怨

忧郁失望 缠绵悱恻 甜蜜愉悦 嬉怒笑骂 感情细腻 挚切情深

(三)语言文字:

特色:

豪放雄奇 沉郁顿挫 直率天真 婉约含蓄 诙谐风趣 叠字叠词 明白如话 平淡无奇

词藻华丽 质朴清新 苍凉雄浑 抑扬顿挫 形神兼备 穷形尽相 行云流水 明快晓畅

作用:

深化主旨,画龙点睛;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深沉动人,发人深省;言近意远,蕴藉含蓄;音韵和谐,铿锵有力;淋漓尽致,回肠荡气;一气呵成,琅琅上口;余音绕梁,意味深长。

(四)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重点是描写抒情)

描写有:正侧结合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眼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具体形象为实,想象联想为虚。

抒情方式有直接(正面)抒情和间接(侧面)抒情。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物,情景交融。

(五)表达技巧:

铺陈其事 浓墨重彩 托物起兴 对比比较 映衬比较 虚拟写实 象征暗示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 化用典故 以古讽今怀古伤今 以动写静 以乐写哀 烘云托月直抒胸臆 白描勾勒 议论点染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小中见大 欲扬先抑 巧设悬念 前后照应 联想想象 含而不露

(六)修辞方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使……人格化,新颖别致,栩栩如生,引人联想,生动活泼。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触发联想,营造气氛。

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议论内容集中,增强气势;抒情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设问: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

反复:议论说理,强调强化;抒情写景,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感染力强。

(七)构思:

方法:起承转合 首尾呼应 开门见山 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 过渡 铺垫 伏笔

作用:独辟蹊径 独出心裁 自出机杼 别开生面 别具一格 不落俗套 突兀而起 笔锋一转 严谨完整

答题常用语:

(1)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等。

①、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也属于写景诗,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陶渊明、谢灵运、谢脁、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李白、杜甫、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②、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注意。如于谦的《石灰吟》等。

③、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如盛唐、中唐、晚唐的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

④、咏怀诗:因身世遭遇所感,多抒发一些抑郁之情。如杜甫、李商隐等。

⑤、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2)诗人风格

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 高适、岑参诗风的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李煜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晏殊词风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诗风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等等。

注意诗人总体创作风格之外的“变格”。

(3)语言特点

①清新。②平淡,也称质朴。③绚丽。④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⑤含蓄。⑥简洁。

(4)表现手法

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①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a)有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等的不同(c)点面结合(d)正面侧面(e)远近、高低各个角度的描写(f)明暗、冷暖等色调形态(g)各种感觉:视、听、触、嗅(h)细节(I)场面等。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②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

③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④其他写作技巧包括:(a)赋比兴、(b)衬托、(c)对比、(d)渲染、(e)卒章显志、(f)欲扬先抑、(g)联想想象、(h)语序倒置等。

(5)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a、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b、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c、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d、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e、议论类

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f、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g、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h、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i、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6)诗歌意象诠释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

(8)松——坚贞高洁。

(9)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14)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15)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16)动物类

子规:悲惨 凄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

(17)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 飘泊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天晴:欢愉 光明

(18)器物类

玉:高洁 地重游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19)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丧事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20)其它类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21)时段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朝阳:希望 朝气 活力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意象:①望月怀远。②伤春悲秋。③见流水而思年华易逝。④折柳赠别。⑤以梧桐细雨写凄楚悲凉。⑥以菊花写隐逸。⑦以松柏表坚贞。⑧以莲花表高洁。⑨以牡丹写富贵。⑩以百合花写夫妻恩爱。○11以松鹤写高奉。○12梅花表现贞洁的品格。

(一)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意象:

(1)表现离别、思乡、怀人的:

杨柳、长亭、(古代送别饯行的地方)

月,思乡诗中最常见的意象,月代表着团圆,它也就成为思乡的寄托。

大雁,作为候鸟来往于南北,思归的人望着大雁归去,必然勾起思乡之情。

羌笛之声,往往勾起思念之情。

(2)象征精神品质的:

松、竹、梅、莲、菊、冰雪,象征人的高洁的品质。

(3)表现凄凉、悲伤、孤独的:

梧桐、细雨、鹧鸪、杜鹃、猿啼、寒蝉、流水,野草、落木、夕阳。

(4)象征边塞生活的:

大漠、黄沙、烽火、长烟、长河、关山、孤城、羌笛、战鼓、号角。

(二)同一意象表现不同情感的:

鉴赏诗歌,既要抓主要意象,又要联系全篇,对诗歌作宏观把握,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猿啼”意象:

(1)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因神往天姥而愉快成梦,兴致勃勃。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流放途中忽然遇赦,情绪兴奋。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一个“哀鸣”写尽了遭受贬谪之人的惶惑与凄凉。

又如“酒”意象:

(1)欢时——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离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愁时——借酒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4)乐时——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金余杯。

熟知了常见意象的含义,了解了作者情感,把握了诗歌的主旨,高考诗歌鉴赏题就迎刃而解。

诗词意象的含义,有些是约定俗成相的。如月,表示怀乡、团圆;如柳,表示送别、思念;如孤雁、断鸿,表示飘零、孤寂……但是,并非意象一成不变,更多意象含义,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游子”,浮云无根,游子远家,两者对举,加深游子的飘零感;“落日”,潜含一个“归”字,“故人情”,也隐含“归”意,两相印证,显示出怀人、思乡的浓郁真情。这句诗里的意象,与常用的怀人、思乡的意象不同,但也能表达相同情感。懂得这一道理,对意象的分析和理解,大有裨益。

(7)诗歌鉴赏题的表述

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8)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a忧国伤时: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反映离乱的痛苦;

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b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c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d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古讽今的情怀;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e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表达方式

一、抒 情方 式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①触景生情(景→情)

②以景结情(情→景)

③缘情布景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⑤景略情在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①以乐景写乐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

④以哀景写乐情

2、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1、虚实结合

“虚”的三类内容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①相反相成

②相辅相成

(4)“虚”与联想、想象

2、动静结合

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3、点面结合

4、细节描写

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7、白描

8、疏密

9、诗中有画:

二、议论

三、记叙

修辞手法

一、比喻 四、借代 七、设问

二、比拟 五、夸张 八、反问

三、双关 六、对偶 九、互文

十、列锦

作用(艺术效果)

1、凝炼美。2、简远美。3、含蓄美。

十一、迭字

表 现手法

一、象征:

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

联想、想象与夸张

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

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

三、抑扬

1、欲扬先抑

2、欲抑先扬

(三)相关范畴——褒贬

1、似贬实褒 2、似褒实贬

四、衬托

1、性质分类

(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

(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2、内容分类:

(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

3、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

五、对比

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2、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它们的目的不同 (2)修辞作用不同

五、渲染

六、用典

(三)类别

1、 内容类型:

(1)用语 (2)用事

①引用神话故事。

②运用历史故事。

2、方式类型

(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

(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

(四)常见常用典故

七、照应

八、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九、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十、离合

十一、蒙太奇

第四节 结构模式

一、层层渲染、铺垫

二、伏笔、照应

三、结构对比:

四、卒章显志

表达技巧诸概念辨析

一、关于表达方式

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二)表现手法

(三)区别与联系

1、联系

2、区别:

(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

本文来自作者[婉仪容]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9388.html

(2)
婉仪容的头像婉仪容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婉仪容的头像
    婉仪容 2025年10月13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婉仪容”

  • 婉仪容
    婉仪容 2025年10月13日

    本文概览: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一、用典 (一)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二)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常见的用典意思...

  • 婉仪容
    用户101303 2025年10月13日

    文章不错《古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