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旅游消费者有多大热情,最关心什么?最新出炉的《2017双11旅游消费意愿报告》显示,在旅游这种服务类消费上,今年消费者面对双11相当理性和淡定,只是低价已经无法让他们痛快下单。售后服务关注度大幅提升,资源不确定的“预售”,被评为最大的“坑”。
近日,一则新闻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夏女士去年双11购买的一年有效美国机票加签证产品竟是“空头支票”,最近即将出发,店铺突然发邮件说不能提供服务,再联系时客服就好像人间蒸发。为此次行程预定的联程机票、住宿和包车都很可能因此打了水漂。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特别发布了双11消费提示,建议消费者提前关注商品价格,防止掉入“假优惠”陷阱;同时,在缴纳“预售定金”前一定要详细了解细则,不要未看清规则,随意下单。
另据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网上购买旅游产品,消费者对服务承诺的关注度创历史新高。
购买双11旅游产品,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消费者对“旅游双11”的印象是什么,今年参与意愿有多高?结果显示,认为“产品丰富、价格便宜、品质好,不容错过”的比例最高
(55.5%)。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网民有意愿参与。其次是“产品丰富,价格便宜,但品质没法保证,谨慎购买”(25.5%);还有11%的人认为“没有
特别吸引力,购买兴趣不大”。
购买双11旅游产品,最关注的是什么?网民首先看目的地是否合适(65.9%),其次是价格(68%)和折扣力度(57.4%)。最值得关注的是,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服务承诺”(51%),相比往年大幅提升。对比其他实物商品,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服务保障更为看重。
旅游者最希望获得哪些保障?调查显示,价格保障选择比例最高,有89.3%;其次是资源保障,85.1%的被调查者选择;第三是售后保障,有
80.8%选择。是不是真的便宜、预售产品有没有库存资源、平台有没有售后保障,是双11网购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旅游产品涉及航班、酒店、地接等众多环节
和外部风险,有些预售甚至要一年内再预约、生效,消费者对资源能否落实最为关注。
在售后服务保障上,今年在线旅游企业走在了前面。“携程旅游双11不做预售,而是实时价格、实时库存,所见即所得。产品和供应商,都是正规资
质、真实资源,签订正规旅游合同。”携程旅游双11活动负责人表示,今年还根据历史用户的点评分和满意程度来上线产品,避免消费者买到“假货”。平台还提
供“先行赔付”和“六重旅游保障”,消费者无论买哪个商家的产品,找携程就可以解决问题。
更习惯在哪一类平台购买双11旅游产品?
在选择什么样的旅游产品上,自由行产品选择比例最高,被调查者中61.7%有意愿选择;第二是跟团游,比例为57.4%;其次是半自
助,44.6%;接下来是周边游、签证、门票、邮轮产品。携程旅游发布的《“双11”旅游产品力报告》显示,从携程平台上参与特价活动7000多条产品
看,产品类型来说,跟团游占比39%,自由行占比30%,其他依次半自助游、私家团、邮轮。
不管是什么时候,大家都关注。
出境游旅游消费有何改变?
其实现在很多人出游怕麻烦会选择去跟团游玩,但是跟团其实是非常容易踩坑的,那么问题来了,怎么避免踩坑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跟团游的方式到底是有哪一些。
旅行社形式旅行社提供的跟团游服务,有哪几种形式。
跟团游
跟团游就是全程跟团,安排大家的吃住行、游购娱,这其中的门道是最深的,我先按下不表,后面再和大家慢慢说道说道。
自由行
自由行就是自己定机票、酒店、行程,想咋玩咋玩?可这和旅行社啥关系?因为旅行社会专门推出一些“酒店+机票”,“酒店+景点”的套票啊,这种打包价格往往会比自己单定机票,加上酒店要便宜很多。
半自助
半自助,介乎于跟团游和自由行之间,既能享受到团队游的优惠价格,又不用束缚于团队游卡死的行程。一般4天的行程,头尾两天是跟团游,提供接送服务、景点导览,中间两天就是自由活动,只提供酒店住宿,张弛有度。
私家团
再来说说私家团,私家团和定制游略有不同,私家团是有既定的线路模板,用户根据人数均摊费用,一单一团。既可以享受团队预订的优惠,又不用和其他散拼客人凑一个团。人数多的时候,很优惠。
定制游
最后说说定制游,那就完全是根据客户要求安排,想住什么酒店、想吃什么餐,想去玩什么地方,只要合规合法都能安排。而且大家不要觉得定制游一定很贵,现在旅游业价格那么公开透明,有什么查不到的?现在定制游的报价就是在成本基础上加上10%-20%的服务费。这种比较适合企业定制,或者有钱没闲的客户,只要钱到位,保准各位满意。
如何选择团队游在选择团队游之前,第一件事情不是选线路,而是选平台!
今年疫情爆发后,有多少小旅行社倒闭,老板直接跑路,不仅游客血本无归,好多导游垫付的团款,也不知道该如何追偿。
还有7月份三亚的亚特兰斯爆单,游客花了高价买了3晚亚特兰蒂斯,结果不能入住,只能露宿街头。问哪里订的产品?朋友圈的妈妈群!签合同了吗?没!
旅行社这个角色挺特殊的,他不是资源方,只是一个综合各项资源的平台,和酒店、航司、景区互相依存,互利互惠,可靠的平台才是提供最完善的保障。
不然真发生点事儿,直接跑路,你找谁去?
所以,我向客人推荐产品,包括自己订购,都只会从大平台或者规模较大的旅行社上选取,虽然贵一点,但是有保障啊。
常有客人拿着某某特价旅游团的海报给我看,我识别二维码进去,往往只有行程,附加一堆格式条款。看着煞有其事,但这旅行社我咋听都没听过,而且连必须标注的旅行社许可证编号都没有?
这和三无产品有啥区别?出了事儿,你找谁去?
选完平台之后,首先要明确旅游目的地,不过种草这部分,主要归“某音”和“某书”管,旅行社负责拔草,然后就是挑选团队产品啦。
选产品之前,第一件事儿就是想想自己的预算多少。
网络平台有个非常好用的价格排序功能,先从高到低,从低到高都看一下,心里有个底儿。
但这种不加筛选条件的排序,就是大杂烩一锅端,去掉私家团等硬属性,剩下的团队游、半自助部分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大家是不是觉得跟团游只要花得钱多,就能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纯玩无购物?
这句话前半句是对的,钱花的多那么食宿、交通等安排肯定会更好,但花得钱多就一定是纯玩无购物?那就不一定了。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社组织的台湾线,有两款产品,一种是8000+的5钻购物团,还有一种是3000+的3钻纯玩团。
没看错,花了8000多还要再安排进店购物,因为这酒店好啊,全程五星,成本高啊,反而3000多的团,全部时间都花在游玩上了。
当然啦,人家住的就不能和五星酒店比,有得有失也是合理的。
所以大家在筛选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是不是要求酒店必须5星?是不是一定要纯玩无购物?如果进店能便宜些,会不会考虑?
像我自己出去玩,我会选择稍差一点的酒店,但不想进店购物,都是同行,不买吧也知道导游难做,买吧,呵呵
,我也知道这东西不值这个价,有这钱不如报个纯玩团了。
把这些附加选项想清楚后,再通过筛选+排序的方式,又能挑选出一部分产品。
跟团旅游的那些坑现在出境游尚未开放,那我就和大家说说国内游线路。
1、虽然是纯玩无自费的行程,那导游还能不能推荐自费项目呢?能!
我们熟知的套路有:国内景区的小交通、二次门票、景区内娱乐项目等等。
有些穿插在线路之中的:本来是外观项目,都到门口了,想进去是不是还得付个门票?不然就得在门口等个30分钟、1小时。
本来是徒步线路,但坐船才能更好地领略山水的风景,这船你坐不坐?
还有原本不含餐,现在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除了团餐也没得选啊。特色餐要不要来一顿?
这些都是团队操作中的灰色地带,正规旅行社都会明显标注,说纯玩就纯玩,但不排除有部分小旅行社就会用这些套路“打擦边球”。
我倒不是不建议大家参加,只是提醒大家在出发前,筛选行程的时候,就把这些费用也加在预算中,对行程整体的支出有一个概念。
2、再给大家提个醒,很多线路会挂“准四星”酒店,这个说法在国内酒店星级中是没有的。带个“准”字的四星,那准不是四星,甚至可能连三星都不是。
在新版合同明确了《旅游行程单》的内容,尤其规定行程单用语须准确清晰,在表明服务标准用语中不应当出现“准×星级酒店”、“豪华”、“仅供参考”、“以××为准”、“与××同级”等不确定用语。
所以一份合规的《旅游行程单》用词是很准确的,去哪里?停留多久?花多少钱?都是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含糊不清、价格又特别便宜,那就要注意了,肯定有坑,到时肯定会让你多花钱。
“出境旅游的综合作用,使其不仅成为国家形象构建的软实力,更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硬基础。”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所长蒋依依表示。
从旅游消费行为看,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是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选择半自助游、私家团的游客比例正在提升,说明中国游客不再满足于固定的路线与行程,对弹性时间的要求正在增加。花费5000至2万元之间的游客约占75%。尽管购物仍然是花费最高的项目,但比重在收缩。
本文来自作者[依童小仙女]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693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依童小仙女”
本文概览:今年双11,旅游消费者有多大热情,最关心什么?最新出炉的《2017双11旅游消费意愿报告》显示,在旅游这种服务类消费上,今年消费者面对双11相当理性和淡定,只是低价已经无法让他...
文章不错《双11旅游消费者更关注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