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门硬气功阐述了硬气功的基本理论,详细介绍了八宝拳门秘传的大力金刚掌等6种硬气功绝技的修习 方法 。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八宝门硬气功阐秘。
八宝门硬气功阐秘
八宝门硬气功是一种汉族 武术 流派。清乾隆年间,至善禅师首创八宝硬气功。 八宝取其天上三宝:日、月、星;人身三宝:精、气、神;加上精湛的硬气功和姻熟的技艺这武家二宝,共为八宝,故名。八宝硬气功创立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传艺史了。但由于八宝拳门历代传人笃守师承,均以单传的方式择徒授艺,而且门规极严;故八宝拳门流传不广,发展缓慢,迄今知者寥寥。
八宝门硬气功的招式一:金枪鸳鸯指
金枪鸳鸯指又名铁指功。为二指点戳穿透之劲,乃点穴行家必修之功夫。全套功法共分五式练习。
预备式:面南朝北直身站立,两腿横开与肩同宽,两脚平直,脚尖稍里扣,双手下垂于两大腿外侧,掌心相对,掌指朝下,下颏微收,百会上顶,扬眉怒目,眼视正前方,气沉丹田,精神饱满。按顺呼吸法,鼻呼鼻吸,意念集中于脐下丹田处。
八宝门硬气功的招式二:鹰展双翼
两手臂平直上举至与肩平齐,掌心向下,掌指朝外,十指自然伸直,上肢须平直,关节及肌肉不可僵硬紧缩,要舒松自然,才能使劲路舒通,气贯指端。练时配以呼吸(顺、逆式呼吸均可),鼻呼鼻吸。呼气时丹田之内气沿手臂内侧奔泻十指尖,吸气时以意领气从手臂外侧上升至头部回归丹田。如此反复练习,天长日久,便可气聚上肢及十指,实力大涨。初习时,必觉双手臂酸麻、胀乏,每次仅能练习5分钟左右,以后,随着功力的不断增长,每次练功的时间可逐渐增加,直至每次练功时间在60分钟以上。
八宝门硬气功的招式三:铁牛耕地
①双手掌平行撑地,掌心向下触及地面,两手间距与肩同宽,两手臂伸直,双脚拼拢伸直,以脚趾尖着地,腰胯尽量向后方弓挫,臀部凸起,腹部内收。采用顺呼吸法,鼻呼鼻吸,精神内敛,注意力集中于双手掌心劳宫穴上。
②吸气,同时头部向上抬起,直臂挺胸,腰胯部向后弓挫,臀部凸起,全身亦随之后挫,恢复原来姿势,松肛,松睾丸,并意念内气从手臂外侧返回丹田。如此前探后挫,循环往复,力尽为止。在练习当中,注意动作要与呼吸紧密配合,不要太慢或过快,动作须连贯协调,中间不可停顿。 初习此势十余次时,即觉力疲气涌,头胀腰酸。但行之既久,次数可逐日增加,至每次行功百余次而力不乏气不涌者,则易掌为指练习。练法是:以十指指腹着地撑身,如上法行之,逾若干月时则功力更进一步,待至每次行功次数又逾百余次而未觉力乏时,又再将十指易为六指柱地(即每掌仅用拇、食、中三指)撑身,依上法行功,又逾百余次后,即将双脚位置逐步垫高。然后将双掌变为鹰爪状,以三指指尖角地支身,如上法行之,俟长功逾越百余次后,再将双脚位置逐渐垫高,又逾百余次后,方以石块置于背上缚固,如法行功,候石块增至50公斤仍可行功逾越五十次以上方止。
八宝门硬气功的招式四:罗汉卧地
全身俯地,双脚跟踮起,以足尖着地,右(或左)手五指指尖柱地撑身,一手以掌心贴按在腹部丹田处,身体伸直,脸部正对地面。采用顺式呼吸,鼻呼鼻吸。吸气末时,上身向左侧转体九十度角,使身体右侧对向地面。右手五指用暗劲猛撑地,同时以鼻腔猛喷气,收提肛门和睾丸,并以意导引丹田内气上输膻中穴,再经右腋下,沿手臂内侧下注至掌心劳宫穴,并向五指指尖奔泻出去。吸气时,又恢复原来姿势,松肛,松睾丸。如此反复练习至手指酸麻力乏时乃止。每日子、寅两时辰练功。两月之后,即将五指易为四指练习,又二月再易为三指,最后易为食、中二指练习。待二指能练习五十次以上而不觉力乏气涌时,则在双足下垫以木凳练习。久之,又于腰背上缠上长条形状的铁砂袋,从5公斤起渐增加至15公斤乃止。
八宝门硬气功的招式五:金刚倒坠
身体倒立,双脚*墙或树桩上,以一只手掌五指撑地,手心不可着地,头面向下,稍向上仰。按逆式呼吸,鼻呼鼻吸,吸气时以意导引丹田之气行走至膻中穴,呼气时,气从腋下沿柱地撑身之手臂内侧下注贯达掌心后,直向十指尖奔泻而去。如此练习,待能持续倒立5分钟后,将五指易四指、三指练习,最后则易以食、中二指支撑练习,每次练习10分钟。
八宝门硬气功的招式六:戳指功
①插绿豆:以桶盛满绿豆,马步站立于桶前,用顺呼吸法将丹田之气运至二指并出现轻微的触电样感觉后,以鼻将气吸满。以二指指尖对着桶内的绿豆用力插入,同时以鼻腔喷气,收提肛门和睾丸,并意领内气从丹田处上升至膻中穴分向两腋下,沿手臂内侧直向二指指尖奔泻而去。再以鼻吸气,同时将手掌抽回,并以意领气从手臂外侧上升过头部而返回丹田,松腹、松肛门和睾丸。如此吸收呼插,不计其数,以手指感觉麻木、微痛为度。 插指时一定要按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练习,持之以恒,不使辍功。
②插谷子:插绿豆满百日之后,二指指尖皮肤由红肿、辣、痛变为增厚,指头较前强硬,此时便练习插谷子,练功方法与插绿豆相同。
③插砂子:插谷子满百日后,二指指尖更为增厚,同时大部分的谷子被插脱壳,然后再易以中砂插指。在砂粒中应掺入少量的花椒未。练功方法同插绿豆。
④插铁砂:练插铁砂时,铁砂的选择应圆滑,避免尖角、锋利,铁砂内应掺以适量的花椒和白芷未。练功方法同插绿豆。练功时若出现手指破裂出血的情况时,应及时消毒并施放止血生肌的药物,外用伤湿膏药包贴好,仍然可以继续练功。不可半途而废。另外,不论练插何物,于每次练功后,均应马步站桩,双手向前平直抬起至与双乳同高,然后呼气,以意导气从丹田上升至膻中穴,再分向双腋下,沿手臂内侧返回至丹田。如此以意领往返练习10分钟以后,再用练功药水洗手10分钟,如此可保二指无虞,指功高深。但是,如果手上有伤口时,则切忌用外洗药水洗手。
八宝门硬气功的招式七:铁头功
铁头功又名罗汉铁头功。功深者,头可撞断石碑,将铁棍击弯而头颅丝毫不损。全套功法分五个式子来练习。
童子拜佛
两脚平行站在与肩同宽,脚尖稍里扣,足趾抓地,双手由体侧上举至头顶上方后即下落于胸前,双手拿拼拢合十,指尖高与下颏骨平齐,口眼微闭,舌头轻舐上腭。意守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处1~3分钟,随即开始调息,用顺呼吸法,鼻呼鼻吸,先呼后吸。吸气时腹部自然凸起,收提睾丸和肛门。呼气时则稍收腹,同时松肛和睾丸;吸气时要均匀缓慢,同时意想天上日月星之精华从头顶百会穴及双手劳宫穴源源不断地注入丹田处,待气刚吸满之后,口腔喉头配合,象吞咽食物一样吞入一口气,用意将气持续引入下腹,使下腹部更加充实饱满。在吸气的同时,双掌以拇指为圆心,随吸气动作分别缓慢地向左右方向时各转动90度;吸气时,舌尖放平,双掌随吸气动作又缓慢拼拢合十。如此反复练习,每次练功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
金刚举鼎
两腿屈膝下蹲成骑马桩,足趾抓地,如树生根,双目怒视前方,舌尖紧舐上腭,双手抱拳于两侧腰际,拳心向上。采用逆式呼吸法,鼻吸口呼。吸气时胸部自然挺起,腹部内收,同时双拳变掌,掌心相对,指尖朝上,然后将全身之气力集中于双手,双手如负千斤重物,由两侧腰际缓慢向头顶上方托举,同时意领丹田之气上达于头顶百会穴,两眼随双手上瞪。双手上举至头顶上方后,即缓慢下落,同时呼气。呼气时,舌尖放平,并将气从口向外猛喷出。喷气毕,全身放松,但头部顶举千斤重物之意不可放松。此式共作49次。
罗汉抱肚
身正直,双脚横开与肩同宽,双手抱拳于两侧腰际,拳心向上,舌头紧舐上腭,两眼怒视前方。采用逆式呼吸,鼻吸口呼。先用嘴尽量呼出一大口气,然后以鼻吸气,收腹,提睾,气力上顶百会,在吸气的同时,两手猛然上提至双侧耳旁,掌心向后,掌眼分向左右,双足尖踮起,然后身体迅速下蹲成骑马桩,双拳变掌向下撞击小腹丹田处,同时"嘿"地发喊一声,紧缩肛门,气从神阙迸发而出。并鼓腹抵抗双掌的击打。先从丹田处开始排打,然后逐渐向四周扩展排打至全腹,一月之后,即以掌侧换为拳面排打,最后易为拳轮排打,直至以拳猛力击打腹部的任何部位均无疼痛感时,则改为用木棍排打。
金童击鼓
身正直,两脚横开与肩同宽,双足尖稍里扣,十趾抓地如树生根,两眼平视,舌尖紧舐上腭。左手叉于左腰际上,右手持木板(或棍)一条。采用顺式呼吸,鼻吸口呼。先吸气,以意领丹田之气上达头顶百会穴后,右手持木板(或棍)由轻至重地拍打头顶部,同时呼气并发"嘿"声。每次拍打至头顶部出现热、胀、麻感时为宜。
金刚撞钟
练功前先取四方形砂纸一张(约50?50厘米),固定在与练功者颈部平齐之墙上。练功时,身直立,两手叉腰。将丹田之气运至头顶部后,练功者分别以自己头顶部、额部、后枕部以及头部两侧等部位,由轻至重地撞击墙上纱纸中央。此式的练功次数及时间不拘,以每日能将纱纸撞击至破烂穿孔度。次日练功时再另换新的纱纸。
练功时要持续意想有千斤重物压于头顶上,可以加强意守头顶百会穴,促使习者早日收到意领内气上达头部的功效。再练童子拜佛时,要求用意不用力;练金刚举鼎、罗汉抱肚、金童击鼓、金刚撞钟时则要求努力用劲,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到势到。
猜你喜欢:
1. 武术气功的特技介绍
2. 武术气功的基本介绍
3. 气功的简介
4. 中国功夫实战秘诀
5. 健身气功的介绍
一样的 别听他们胡说 楼上是不是看电视看多了啊 内功其实就是一种用呼吸来调节人的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的法门! 气功可分软,硬气功和冷月功!硬功如太祖门的大力金刚手或是八宝门的武功!你若是一名出学者我建议你学太祖门的大力金刚手 它不用按时辰练功不用记大小周天!丹田是一大片不是一个穴位一个点!
下面是此功练法:
少林太祖大力金刚掌秘功
一、少林太祖门之源流 《太祖秘谱》载:“打遍天下第一家,太祖功夫最可夸。大宋皇帝赵匡胤,少林寺里传秘法。”“十八绝技第一先,古刹练到金銮殿。若问此拳名和姓,少林定宋太祖拳。”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在未成大业之前,曾经出家到少林寺里做俗家弟子,学习正宗少林拳棒,历经多年苦练,独有心得,遂以少林为根,自开一门,即太祖门。 后来赵氏离寺,挟技闯荡江湖,因其武功高强,被官府征招留军,战绩卓著,后升至大将。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作为马上皇帝,成为宋朝第一代开国帝王。赵登基后,招集天下英雄好汉,凭武术考试,选拔其中优秀拳种十八家,分门分派,定势下传,以太祖门居首,而后即流传开来。 太祖门的近代传人中,以张世德最为著名。张世德,太祖门三十四代掌门人,原籍河南开封,后因战乱,辗转定居在河南虞城利民镇。生于1893年,35岁时,获中央国术馆第一届国术国考优等奖。同时获优等奖的共37名,其中有著名武术家马英图、郭长生、佟忠义、杨松山、刘丕显、韩化臣、胡凤山等(证明资料可查阅1928年《申报》与《大公报》,或1934年10月2日出版的《中央国术馆第二届国术国考专刊》第13页中所附第一届国术国考考试人员录)。 张世德传子张铁林。张铁林生于1918年,卒于2001年,享年83岁,是太祖门第35代掌门人,得其父真传,以大力金刚手著称。张铁林授徒范玉修、高翔等人。 二、丹田混元气功 “混元气里有神奇,万两黄金买不去。练功先练丹田功,太祖功夫它第一”。丹田混元气功,是太祖门第一功,所有功夫皆以此为基础,此功不成,余也难成。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 “先天元气生丹田,师传秘法来修炼。调动先天真元气,再加后天成混元”。元气是人生来就有的,故称“先天元气”。它来源于父母,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是人体生命的原始动力。元气和人呼吸之气(后天气)关系甚密。 “太祖气功有秘传,练门选在下丹田。太祖丹田是一片,不是穴位不是点。上至脐位下至阴,丹田位在两中间”。太祖气功首从丹田练起,因为丹田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此处有命门穴、气海穴、会阴穴等人体大穴,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聚汇,有肾、肾上腺、生殖系统、肝、肠、膀胱等重要器官,有大量的植物神经和神经节,能生气、存气,故把丹田作为气功练门。 “练成后天气混元,丹田好似火药弹。不怕生来力量小,瘦子也能倒嵩山”。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丹田混元气,随意念受人精神影响,可以运行于体内,是一种集中的内在动能,具有强大的能量,一旦练成,运到手节,通过手节,可以产生惊人劲力。 1.站丹田(朝佛势)。此势是丹田混元气行功练最常用的姿势。 正身直立,面向前方,两腿并齐伸直,脚尖自然外分。双臂弯曲,双手合十,掌心相对,掌指向上,高与鼻齐。两眼睁开,向前平视。双唇闭住,牙齿相合,舌抵上腭,全身肌肉放松,然后排除杂念,专心练气(图1)。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呼吸法,叫“顺呼吸”。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回收。丹田混元气所有行功,皆用此法。 “练气行功三要领,讲给门人仔细听。一要肌肉来放松,周身紧张气难通。二要思想来入静,精神混乱气乱行。三要呼吸深而匀,出入匆忙气不停。三要缺一也不可,百练混元气自成”。 练功不几日,丹田之处会产生一种温热感,似有微动,似有物生,此乃丹田混元气初萌之状。但不可执著,不可强求,似有似无,随其自然。如此秘法,正确习之,一般百日后,丹田混元气萌生、凝聚渐渐充盈。久而久之,鼻只一吸,心念一到丹田,混元气即至,此功大成。 2.蹲丹田(马步势)。双腿成马步桩,膝节弯曲,头正脊直,睁眼平视。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全身放松,不可蛮拙紧张。排除杂念,聚精会神,意守丹田。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图2)。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势是“站丹田”之进势,功量加大了。但要循序渐进,初习时,膝节稍屈即可,功深后再加大幅度。 3.坐丹田(端坐势)。上身正直,双目平视,端坐椅上,全身放松。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闭口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象。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4.卧丹田(仰卧势)。仰卧床上,身体正直,全身放松。双眼闭上,也可睁开。双掌合十,也可放于其它处。精神集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闭口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势也是站丹田之辅势,睡前或睡后,加习片刻,有助长功,也可专练。 5.贯丹田(顺气势)。正身直立,两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闭口合齿,舌抵上腭。双目平视,即“站丹田(朝佛势)”。全身放松,心意入静,然后练气。 由鼻吸气一口,同时双掌向下推按,动作要慢,按至丹田处即停,两臂适当弯屈,掌心向下,掌指相对。吸气要深长匀细,意念守住丹田,感觉气随手按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图3)。 然后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双掌收归原位。如此反复练习。手动意随,意到气到,丹田贯注,自有其妙。 此法与下势“扭丹田”、“压丹田”、“开丹田”、“揉丹田”、“走丹田”同属动练气,上述“站丹田”、“坐丹田”、“蹲丹田”、“卧丹田”属静练气。而动练气是在静练气的基础上加些动作,以强化意念,提高气感,还能通关荡滞,强筋壮肌,增功助力。如此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丹田开功静练气,再用动法加把力。动作千万别慌张,缓慢柔和不着急”。外动而内静,动作与呼吸、意念要协调一致,动作营自然,起得稳,练得稳,收得稳。 6.扭丹田(侧扭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两腿伸直并齐,双掌合十,高与鼻齐。意念守住丹田,思想集中,全身放松,即“站丹田(朝佛势)”。眼向前平视。闭住嘴唇,牙关相合,舌抵上腭,用鼻吸气。 当气吸满后,身体即开始动作,侧扭腰节,带动肩背,但脸方向不变,眼依然平视前方,手形、桩形亦不变。同时用鼻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先向左复向右,或先向右复左,顺序自便(图4)。 呼完后,仍回归原预备势,再行扭动,收势过程中,即行吸气,回到原位时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动作要缓,呼吸要慢,意念要淡。外动和意念及呼吸要协调自然,沉稳平和。 7.压丹田(鞠躬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两腿伸直并齐。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向前平视。闭住嘴唇,牙关相合,舌抵上腭,即“站丹田(朝佛势)”。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守住丹田,用鼻吸气。 当气吸满后,身体即开始动作,向前探背,腹臀后送,下颏随抬,但面部方向不变,眼依然向前平视,手形不变,桩形不变,同时用鼻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图5)。 呼完后,收归腰节,回原静势。收势过程中,即开始吸气,回到预备势时正好吸满。接着反复练习,动作要缓慢柔和,不能猛烈急促。 8.开丹田(后仰势)。 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两腿伸直并齐。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向前平视。闭住嘴唇,牙关相合,舌抵上腭,即“朝佛势”。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守住丹田,以鼻吸气。 当气吸满后,身体即开始动作,向后仰背,腹臀前送,但头节向前勾屈,而不后仰,眼依然向前平视,手形不变,桩形不变,同时用鼻呼气,意念仍存丹田(图6)。 呼完后,收归预备势,再行练习。收势时即行吸气,回到原位时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9.揉丹田(掌盖势)。身正直立,两腿并齐伸直,双掌相压,掌心盖住丹田,掌指横放,左掌压右掌,或右掌压左掌,可以自便。 然后划圆揉动,先向左或先向右,互换揉动,各揉数十圈,多多益善。如此可以调动真元,生精益气(图7)。 练功时,全身放松,心念集中,呼吸均匀,意守丹田,内外结合,缓缓习之。不可太轻,也不可太重,轻重要适当,更不能乱揉一通。 10.走丹田(散步势)。身正头平,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念仍存丹田,呼吸细匀,而后缓缓行走。如平常走步,可直走,可走圆。 此功既是一种练功法,随意练之,有助长功;又是一种收功法,在练本功后,用此法可以卸火通经,舒筋顺气,长用有大益处,不要轻视。 “丹田混元气”是一种武功,旨在积聚内气内能,为高层绝艺打下根基。同时又可用于治病保健,对于神经、脑、肺脏、肠胃、肾脏、性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强壮作用。 作为内功,一样的练法,因体质、心智等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内景、功效等,还可能因对功法不了解而出现偏差,所以学者一定要吃透功法方可使用,不能生吞活剥,贸然乱习。 三、大力金刚掌功 “太祖大力金刚手,赵门神功世罕有。铁手一发夺人命,功成江湖任意走。运气发气正宗艺,苦练硬功称魁首。拳似油锤掌如刀,不遇狂贼不出手”。(太祖门还有大力金刚捶功,与大力金刚掌功同称大力金刚手) 大力金刚掌是太祖门的绝艺,属阳刚之劲,重在伤人,数年纯功即可开砖断石(图8,图9)。 1.大力金刚掌运气功。“混元内气已大成,再练秘法运气功。先吸后呼是要窍,先聚后走是要领。吸时心守丹田处,呼时意随内气功。运气千万不能快,快则气散白练空。心领意引一路走,哪里需要哪里停。打通道路气方顺,百练功纯自通灵”。 (1)推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手即开始动作,向前缓缓平行推出,手为五峰掌型,五指开张,掌指斜指向上,掌心向前,臂同肩平。同时用鼻呼气,意想丹田内气缓缓上提通臂,并渐渐贯注于双手。至臂直时,正好呼完。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0)。 然后缓缓收归原预备势,收回时吸气,回到原位,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2)撑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掌即开始动作,向左右缓缓撑出,五指张开,掌指向上,掌心向外,臂同肩平。同时用鼻呼气,意想丹田内气缓缓上提通臂,并渐渐贯注双手,臂直呼完。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1)。 呼净后,缓缓收返原预备势,收回时吸气,如此反复练习。 (3)托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掌即开始动作,缓缓向上平行托出,五指开张,掌指向后,掌心向上,臂宽同肩,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渐渐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2)。 然后缓缓收回预备势,收时吸气,回到原位正好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4)按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双手即开始动作,缓缓向两胯外下同时按出,掌指向前,掌心向下,五指开张,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缓缓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3)。 然后缓缓收回原势,收时吸气,到原位后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5)担运势。先做好预备势:身正直立,双腿并齐伸直。双掌合十,高与鼻齐。眼平前视。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吸气,意念守住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当气吸满后,身体与双手即开始动作,腰向侧扭,双掌前后担出,掌心向外,五指开张,掌指向上。若向右扭,则左掌在前,右掌在后。若向左扭,则反之。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顺序自便。臂高同肩,同时用鼻呼气,意想内气渐渐贯注双手,至臂直后完成呼气。心念集中,呼吸细匀,动作沉稳。炯目,咬牙,松肩,伸臂,直膝,收颏,含胸,探背(图14)。 然后缓缓收回原势,收时吸气,到原位时吸满。如此反复练习。 运气贵乎缓!随动而运,使意气相合,要求加强心意体会。其呼吸用“顺呼吸法”,吸气时腹鼓,呼气时腹收。气到双手,有热胀之感,觉双手气聚生劲。运气功成,双臂经脉通灵,意之所动,内气即动,意到双手,气即贯注。 双手底功已备,则可发气断物。 2.大力金刚掌发气功。“练罢运气练发气,发气全在一气疾。吸聚呼发三节动,以气摧力大无比。意气力合成一体,内劲一出人惊奇。再加外功铁手硬,走遍天下无人敌”。 运气有成,即练发气,以获得双手劲力。 (1)拍发势(太祖拍案)。发气前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扬起右掌,扬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向下拍击而出,掌心向下,掌指向前,五指并紧。两腿变成左弓步。拍掌时要用全力,即以腰发劲,同时以鼻快速呼气,气流从鼻孔短促喷出,意在掌面,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5)。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2)推发势(单掌推碑)。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拉撤,撤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向前全力推击而出,掌心向前,五指并齐,掌指向上。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呼气,气流短促喷出,意在掌根,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6)。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3)劈发势(力劈华山)。先做好预备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扬起,扬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向下全力劈击而出,掌心向左,五指并齐,掌指向前。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喷气,意在掌棱,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7)。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式,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4)削发势(宝刀削喉)。先做蓄气势:两腿前后分开,立成左马桩。右掌提撤,提掌时用鼻吸气,全身放松,思想集中,意守丹田,觉气缓缓充盈丹田。 然后用全力向前削击而出,掌心向下,掌形平卧。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以鼻快速喷气,意在掌棱,意感气发到掌,力大无比。炯目,咬牙,拧腰,转胯,掌紧(图18)。 发完即收,回原预备势,蓄气再发。如此反复练习。 以上为金刚掌发气四大母势,动作皆按右后劲势为例。 发气贵乎急!先蓄后发,配合手动,以气催力,提高速度,加大冲量。气在先行,力在后随,气到则力到。练习日久,即聚即发,随意蓄发,气劲合一,大有妙用。 3.大力金刚掌硬功。“内练丹田混元气,外练双手筋骨皮。砂袋木板砖石具,你不吃苦不成器。先轻后重要渐进,先软后硬要循序。肉手成铁真绝艺,打人如同打稀泥”。 硬功主修外刚,坚硬双手,以气功为根,再加用砂袋、木板、砖块、石块等硬物操练,使肉手似铁,双掌如刀。 (1)铁砂袋:用细铁砂或粗铁砂,加布作一袋状,大小适中,先练小后练大。 铁砂袋练功有两种置放法:一种卧放,放置于椅上、凳上或桌上;一种挂放法,挂在墙上或树木上。 卧放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挂放操练单掌推碑、宝刀削喉。都按发力要领打。 (2)木板:用小木板或大木板,卧放或悬挂。 卧放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悬挂主要操练单掌推碑,辅练宝刀削喉,都按发气要领打。 (3)砖块:准备普通砖几块,卧放于地上或置放于桌凳上。 操练力劈华山、太祖拍案。按发气要领打。 (4)石块:自制大石块,置于桌上。 主要操练单掌推碑,辅练宝刀削喉。按发气要领打。 初习时,可在砖块上或石块上加覆书本、毛毡等软物,由软渐硬,可防受伤。高度要适当,动作要准确,不要急于求成。 练硬功要循序渐进,发力由慢到快,打击由轻到重,功量由小到大。最忌急躁蛮暴,否则不但功夫无进,而且有害于身体。尤其打砖石时,稍有不慎,即致损伤,此时必须立即停止练功,调养后再练。重者须疗治。
本文来自作者[洛旭明]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2183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洛旭明”
本文概览:八宝门硬气功阐述了硬气功的基本理论,详细介绍了八宝拳门秘传的大力金刚掌等6种硬气功绝技的修习 方法 。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八宝门硬气功阐秘。八宝门硬气功阐秘 八宝...
文章不错《八宝门有哪些硬气功阐秘介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