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一句俗语,在中国民间曾长期广泛流传。从字面上的意义理解就是“好铁不会用来打造钉子,好男儿不会去当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当兵被人们视为一种低贱的职业,所以好男儿是不会去当兵的,这反应出古人重文轻武的文化心理特征。
其实最初武将非常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期,正是诸侯纷争,干戈四起的时代。各诸侯国间为争夺土地连年征战,统治者普遍“尚武”。到了汉代,由于仕进制度的出现,社会风气开始重文。唐朝时,社会风气又有所改变,社会“尚武”的精神有所抬头,出现了诸如王昌龄、岑参、高适这样的边塞诗人。他们所作的诗篇多描写瑰丽的边塞风光和军队征战的场面,表达了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唐中期著名诗人李贺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表达了读书不如建功立业的理想和信念。进入宋代以后,“重文抑武”之风盛行,军队由文人指挥。
“好男不当兵”除了与重文轻武有关外,还与“兵员”的来源有关。古代的兵员有些是来自监狱的囚犯,如“牧野之战”时,城内兵力空虚,商纣临时武装囚犯与周军作战,并许诺如果打退进攻可以获得赦免或宽恕。宋朝时,有些是社会上的流氓和游民,成天无所事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去当兵。
迫逍,发音:biee4 xiao1(形势迫人→hieng xi biee rin;迫击炮→biee giee pao;迫→口读似一个音:biee;虽然普通话有两个音,广东河洛话目前回忆起来似一个读音)。
表达“潇洒”,听过是这个音:piao piee(ee相当于e的短元音)。
广东海陆丰这边河洛话口语习惯用:落拓→luu4 tuu3;
义:洒脱、豪迈、大方。
游乐闲荡,广东海陆丰河洛话口语习惯用:
挑达→tii4 to5;tii4 tio5
(第5声相当于“秦”字声调,当地河洛音念);
听过台湾河洛话歌,卓依婷有发音:ti to,当时觉得是广东海陆丰话。
听过黄佳佳的河洛话歌,她发音是:qii to,不仔细听会听成“挑达”(t、t声母),仔细听时是q、t声母,经查诗经,是:栖迟;义:游乐闲荡。
(参考的字:池。电池→口读谐音“电土”→广东海陆丰河洛话;那么,“迟”与“池”拼音相同,念为“土”t声母是存在机会的。闽台片会用:挑达(卓依婷)|栖迟(黄佳佳))。
迫逍,广东河洛话不方便看明白,亦听不明白。隐约在哪见过这词,该不会用这“迫逍”来表达游玩吧?
本文来自作者[访雁]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1726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访雁”
本文概览:“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一句俗语,在中国民间曾长期广泛流传。从字面上的意义理解就是“好铁不会用来打造钉子,好男儿不会去当兵”。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当兵被人们视为一种低贱的...
文章不错《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