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有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不会交往、缺乏技巧等。
1、不敢交往
在人际交往的实践活动中,人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只是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不同。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这方面反应特别强烈,由于害羞、自卑等心理的作用,在与人交往时显得特别紧张,心跳气喘、面红耳赤,两眼不敢正视对;在与人交谈时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尤其在人多的场合或者在集体活动中更感到恐惧,不敢和人打交道,不敢表现自己。
2、不愿交往
有的大学生在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后,发现自己不如在中学时那么出类拔萃了,进而形成因嫉妒与自卑心理造成的人际障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别人瞧不起自己。缺少人际间必要的信任与理解,人际交往平淡。
缺乏与同学的基本的合作精神,甚至视同学为敌手;有的同学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有的同学群体意识淡薄,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与事漠不关心。
同学之间缺乏必要的宽容,甚至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有的人遇事总是回避退让,整日郁郁寡欢,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他们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但又特别敏感,心理承受力差,独往独来,不愿抛头露面,不愿与人交往。
3、不善交往
有的大学生不善于了解和掌握交往的一些知识、技巧,在交谈的过程中显得过于生硬、书生气太足,木讷,心存感激不会讲出,而在当时却不能使人理解。
有的是认知偏见产生的理解障碍,不注意交往中的“第一印象”,不注意沟通方式,在劝说他人、批评他人、拒绝他人时不讲究艺术。
有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注意交往的原则,开玩笑不注意场合,不懂得给人留面子,或出言粗鲁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或不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或不懂装懂夸夸其谈等。这些表现都有损于自身形象的塑造,影响了同学之间进一步的交往。
4、不会交往
理想模式带来的失落。进入高校之后,新生大都有强烈的人际交往的欲望,但又常常感到人际交往很困难,究其原因是许多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追求往往带有较浓的理想色彩,以友谊的理想模式为标准来衡量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导致高期待与高挫折感并存。
进而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经常津津乐道于过去的事情,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却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不懂得交往在于平时的交往积累。
有的大学生不懂得交往在于平时的交往积累,总希望别人主动关心自己,主动与自己交往,而自己总是处于变动地位;或仅仅是一旦自己有事求人时才去“临时抱佛脚”。使对方感到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不能使自己受益,而且甚至感到是累赘时,这种交往就会终止。
5、缺乏技巧
或许是上面几种因素的综合反映,这类学生表现为羞怯、自卑、孤独、猜疑、嫉妒、恐惧等,或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
他们一般都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方法欠妥、交往能力有限、个性缺陷或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在交往过程中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导致交往失败。长期的交往失败,使得一些学生把交往看成是一种负担,渐渐地变得自我封闭。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旦出现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现象,就要快速找到解决办法。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现象文章内容。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现象
(一)内心想与人交往却不懂如何交往。此类学生不同程度上都有人际交往中的自卑、不善言谈、交往不主动等障碍。这类学生内心非常渴望与同学交往,但又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甚至说话和行为方式让人产生反感,比如总是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打探别人隐私,不注意说话方式等,这些都会造成周围的同学不愿意和他交往,因而缺乏朋友,感到特别孤独。
(二)对人对己要求较高,追求人际关系的完美。没有人是完美的,这是许多人都懂得的道理。然而,现实中却有不少大学生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他人与自己,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即不能接纳自己,也不能接纳别人,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比较苛刻,自己友善的行为没有得到别人的回报就对人际关系产生失望心理,对别人的期望值较高。还有的同学拿高中同学的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同学,总是认为现在的同学没有高中的同学好,经常和高中的同学联系,而忽略了身边的同学,这又加重孤独心理。
(三)不懂得如何和异性相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和异性相处的渴望逐渐增加,有的同学和同性相处得比较融洽,但是由于害羞、自卑等心理,导致在和异性相处时出现一定的困难,比如不敢主动和异性交往,和异性讲话会紧张,有了喜欢的异性不知道如何处理等等。有的同学不懂得如何表达爱,有的同学不懂得如何拒绝爱,这些都会造成许多的困扰,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甚至同学的心情。还有的同学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不懂得把握异性的心理,总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误解对方的行为,造成许多的误会,继而出现争吵,甚至分手,导致心情低落。
(四)家庭经济贫困影响到人际交往。有的同学家境贫寒,甚至学费都是贷款或者缓交的。而现在的大学生讲究物质消费,同学朋友之间经常一起出去吃饭唱歌等,维持人际交往状况需要一定的费用。特别是如果有在谈恋爱,要给对方送礼物等等,这笔费用会更大,这就造成了矛盾。一方面,大学生的经济不独立,另一方面,人际交往又需要一定的费用。许多同学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矛盾,干脆自我封闭,不去和人交往,以免让别人知道自己囊中羞涩,影响到自己的自尊心。而这种情况又导致别人不愿和他交往,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问题。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几个特点
(一)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困扰。一般来讲,女生的心思会比男生更细,对事情考虑更多,更容易?小心眼?。大学生宿舍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宿舍人际关系好坏对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就笔者的实际咨询经验来看,女生因为宿舍关系闹矛盾而产生心理困扰的同学要远远多于男生,甚至因为分摊水电费,谁打扫卫生,谁先洗澡等问题都会发生冲突。而男生相对来讲心胸会更加开阔,对生活小细节不会太在意,同宿舍同学相处起来比较简单,出现矛盾的机会也较少。当然,这也和生源类型有关,比如有些文科类的学校女生较多,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多于男生。
(二)生源类型差异。一般来讲,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困扰。来自农村的同学进入大城市,面对许多新鲜的事物,会有些不适。消费能力大多不及城市同学,用不起好的电脑和手机,穿不起好看的衣服,特别是来自偏远农村的一些贫困生,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不敢主动和人交往,怕被人拒绝。
(三)人际关系困扰具有隐秘性。许多同学人际关系产生困扰,但是不容易被发现。进入大学,一个辅导员带几个班,任课老师下课就走,许多存在人际关系困扰的同学又表现得很安静,很难被发现,大家也只是会认为某某同学很内向,除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所以许多有人际困扰的同学自己默默承受孤独感,不愿敞开自己的心扉,家人、老师都难以发现他内心的困惑,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原因
(一)许多大学生中学没有住过集体宿舍。进入大学之前,他们一般只需要关注学习,其他事情由父母代劳,生活自理能力差,习惯于受家人照顾。进入大学后,集体生活中需要一定的规则,比如打扫卫生等事情大家需要轮流来做。有些同学在家里没做过,来到大学也不愿意做这些,容易和同学产生摩擦。还有的同学把宿舍当成在自己家一样,随心所欲,不顾及其他同学,晚上想玩到几点就玩到几点,不管有没有吵到其他同学。再加上缺乏沟通,很容易因为这些琐事导致同学之间出现隔阂。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不同,性格不同,需要大家互相体谅。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状态。
(二)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导致人际困扰。中学时他们还是个?孩子?,受到父母老师的呵护。到了大学,许多事情都要自己来做,没有家人的照顾,老师也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也没有精力对每位同学做到嘘寒问暖,许多事情都需要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包括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要积极主动才能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许多同学还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关注自己,还希望像以前一样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一旦不能实现,就产生失落心理,觉得自己突然之间不被人重视,自我价值感降低。
(三)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人际交往的困难。有的同学很自大,不把周围的同学放在眼里,在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我行我素,说话做事都很自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周围的同学避而远之,找不到朋友。有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比较自卑,比如觉得自己外形不够好,家庭经济状况不够好,学习成绩不够好,来自农村等等。自卑心理导致他们不敢主动和同学交往,怕受到拒绝,而使自己的自尊心更受打击。还有的同学性格比较内向,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不知道怎样和别人展开对话,说了几句就没话了,所以干脆不开始谈话,导致朋友越来越少,越来越感到孤寂。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调整好自己,还能弥补人际交往的不足,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只会让自己离大家越来越远。
本文来自作者[乍然离场]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93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乍然离场”
本文概览: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有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不会交往、缺乏技巧等。1、不敢交往在人际交往的实践活动中,人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只是每个人的反应程度不同。有一部分大...
文章不错《简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