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陨石撞击的痕迹依然留在墨西哥湾,即便过了6500万年,即便大陆漂移,但由于6500万年距离现在依然很近,所以痕迹也是不会消失的。
至于为什么科学家们一定认为恐龙灭绝是小行星造成的,我例举几个例子;
一、有些人认为,恐龙灭亡是全球大规模火山原因造成的,因为他们检测到在那一时期火山运动非常频繁,在那一时期的土层里,科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火山喷发物,例如硫的物质。
二、有些人认为恐龙灭绝是因为全球气候剧变,因为他们调查后发现那段时期全球的温度遭受了严重的干扰,首先是短时间内变得非常炽热,然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变得非常寒冷,整个过程持续非常长的时间。恐龙无法适应低温,所以灭绝。
三、酸雨说,有科学家检测6500万年前的地表时,发现那时起的土层有非常强的酸雨迹象,进而它们推断那段时期突然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酸雨气候,导致恐龙吃了吸收酸雨的植物后中毒,随后通过一层层食物链导致整个恐龙灭绝。而抗毒性更强的哺乳动物和其它物种生存了下来。
当然还有其它地磁变化说,物种争斗说等,但由于缺乏有力证据,只是一种假设。就不例举了,我们仅说上述的一二三点,因为它们有证据证明这些情况确实发生。
下面是重点,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的土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元素,其含量超过正常情况下土层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不等。而这样的铱元素可以在陨石中被找到。而他调查了全球在这一时期土层的铱总含量,在根据铱元素在陨石中的正常比例,计算出了如果这些铱来自于一颗陨石,那么它应该是多大的陨石。最后他计算出这颗陨石(如果它存在的话)直径应当在10公里以上。
科学家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来寻找可能存在的陨石坑,最终在墨西哥湾找到了一个直径在200到300公里之间的超级陨石坑。根据计算,10公里的陨石撞击正好能造成这样规模的陨石坑。而这个陨石坑,正好发生在6500万年。
现在结果显而易见,科学家们找到了6500万年前,大规模火山喷发,酸雨和气候剧变的证据,但是陨石撞击,同样能引发大规模火山,酸雨和气候剧变。
根据计算,6500万年前的那次撞击,引发了全球里氏11级以上的地震,比人类经历过的最强地震还要强60倍。如此强烈的地震,足以引发全球性的火山爆发。而全球火山爆发,会将大量的硫化物喷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性的酸雨。而陨石撞击,火山喷发会给大气造成大量的尘埃,这些尘埃不仅温度极高,会短期内急剧加热地球,造成全球大范围物种死亡。更恐怖的时,这些尘埃会在地球大气漂浮数年,遮蔽阳光,造成全球气候急剧变冷。科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核冬天”。在那一时期,全球异常寒冷,是有地质证据的。
陨石坑,以及陨石撞击可以产生酸雨、火山、地震、气候剧变的证据和推理。目前恐龙灭绝最有利的证据,依旧是小行星撞击。没有任何假说,能比这一撞击说找到更多的证据了。
事实证明bai,这个问题一直是活跃的科学辩论主题。科学家也给出了答案,对此科学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大约45亿年前形成了太阳和行星,当地球形成时,就像气体和尘埃星云(称为原太阳星云)中的冰一样,其中一些水还留在地球上,然后可能通过地球的地幔层被循环利用。第二种理论认为,地球、金星、火星和水星与原太阳星云的距离足够近,以至于它们的大部分水会被热量蒸发;这些行星形成时,岩石中的水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海洋将由富含冰的小行星(称为碳质球粒陨石)来运输,这些小行星与地球发生碰撞后形成海洋,而不是自行种植。
科学家们在研究时,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两种氢同位素的比例,或者具有不同数量中子的氢,来追踪地球水的起源。一个是普通氢,在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另一个是氘,也被称为“重”氢,它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地球海洋中氘与氢的比例似乎与小行星非常接近,小行星通常富含水和碳、氮等其他元素,而不是彗星。(小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小岩石天体,而彗星是结冰的天体,有时被称为脏雪球,释放气体和尘埃,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残留物。)
陨石含有蛋白石的微小碎片,蛋白石是一种需要水才能形成的物质。在很多卫星图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狭窄的蛋白石边缘包围着一个明亮的金属矿物包裹体。科学家们还发现了源自小行星的陨石中的蛋白石(它们很可能是被小行星击落的碎片)。由于蛋白石需要水来形成,这一发现是来自太空岩石的水的另一个迹象。这两个证据说明了小行星的起源。此外,氘在太阳系中的聚集比氢要远,因此在太阳系外围形成的水往往富含氘。
除此之外,与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甚至气态巨行星本身的冰冷卫星相比,岩石状的内行星所含的水(相对于其质量)相对较少。这将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在内部系统中,水蒸发了,而在外部系统中,水形成了。如果地球上的水蒸发了,它将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被取代,而富水小行星在系统的外部区域是丰富的。
更多的证据来自于2007年发射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黎明号宇宙飞船,它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主要小行星带的两个最大的物体——谷神星和灶神星上发现了水的证据。地球的水是复杂的,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行星科学家莉迪亚·哈利斯认为,在早期地球上存在的氢比现在含有的氘少得多。这个比例变化是因为在地球的早期历史中,太阳的辐射加热了氢和氘。氢更轻,更有可能飞到外层空间,留下更多的氘。而且,在过去的几年里,新的模型似乎表明
本文来自作者[凌蝶]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754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凌蝶”
本文概览:那个陨石撞击的痕迹依然留在墨西哥湾,即便过了6500万年,即便大陆漂移,但由于6500万年距离现在依然很近,所以痕迹也是不会消失的。至于为什么科学家们一定认为恐龙灭绝是小行星造...
文章不错《关于小行星使恐龙灭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