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y=f(x)有两个对称轴x=a,x=b。因为x=a是对称轴,所以 f (a +x) = f (a-x),设z=a+x,的x=z-a,代入上式得f(z)=f(2a-z),将z换成x,所以f(x)=f(2a-x)。同理有f(x)=f(2b-x)。所以得f(2a-x)=f(2b-x),设w=2a-x,,x=2a-w,代入上式得f(w)=f(w+(2b-2a)),将w换成x得f(x)=f(x+(2b-2a))。根据周期函数的定义,可知y=f(x)是周期函数,周期是(2b-2a)的绝对值(因为周期不能是负数)。
2、y=f(x)有一个对称中心(a,0),可得f (x) + f (2a-x) = 0,因此f(x)=-f(2a-x) ,同理对于对称中心(b,0)也可得f(x)=-f(2b-x) 。所以-f(2a-x) =-f(2b-x),f(2a-x) =f(2b-x)。后面就同上题一样可以证明出来了。
对称轴基本表达:f(x)=f(-x)为原点对称的偶函数。
变化式有:
f(a+x)=f(a-x)
f(x)=f(a-x)
f(-x)=f(b+x)
f(a+x)=f(b-x)
这样类似x与-x出现异号的就是存在对称轴。
2.对称中心基本表达式:f(x)+f(-x)=0为原点中心对称的奇函数。
基本变化式跟上面类似。只是注意方程式的位置。
3.周期函数基本表达式:f(x)=f(x+t)
变化式有f(x+a)=f(x+b)
注意符号和方程式的位置。
4.其它,以上只是基础。还有很多更复杂的变化式,但一般高考不会考,所以不再介绍。
以上三种主要是看清基本式的结构,就大致能分清变化式子了。
举例:
f(x+1)+f(x+2)=f(x+3)是一个周期函数,3是其中一个周期。
扩展资料:
函数的定义:给定一个数集A,假设其中的元素为x。现对A中的元素x施加对应法则f,记作f(x),得到另一数集B。假设B中的元素为y。则y与x之间的等量关系可以用y=f(x)表示。我们把这个关系式就叫函数关系式,简称函数。函数概念含有三个要素:定义域A、值域C和对应法则f。其中核心是对应法则f,它是函数关系的本质特征。
首先要理解,函数是发生在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然后,要理解发生在A、B之间的函数关系不止且不止一个。最后,要重点理解函数的三要素。
函数的对应法则通常用解析式表示,但大量的函数关系是无法用解析式表示的,可以用图像、表格及其他形式表示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量叫变量(数学中,常常为x,而y则随x值的变化而变化),有些数值是不随变量而改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
自变量(函数):一个与它量有关联的变量,这一量中的任何一值都能在它量中找到对应的固定值。
因变量(函数):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且自变量取唯一值时,因变量(函数)有且只有唯一值与其相对应。
函数值:在y是x的函数中,x确定一个值,y就随之确定一个值,当x取a时,y就随之确定为b,b就叫做a的函数值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映射?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或?。
其中x叫作自变量,?叫做x的函数,集合?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对应的y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叫做对应法则。其中,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被称为函数三要素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一般书写为?。若省略定义域,一般是指使函数有意义的集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函数本文来自作者[苍逆独尊]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741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苍逆独尊”
本文概览:1、y=f(x)有两个对称轴x=a,x=b。因为x=a是对称轴,所以 f (a +x) = f (a-x),设z=a+x,的x=z-a,代入上式得f(z)=f(2a-z),将z...
文章不错《关于高中数学函数周期性。》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