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甲午海战会失败?

甲午海战清朝失败的原因有三:

(1)盲目自大,战前轻敌

在中日甲午海战前,中日两国海军的实力经过了一个动态的消长过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人认识到船坚炮利的威力,认识到加强海防和发展海军的重要性。洋务派封疆大吏曾国藩、左宗棠先后开办军工企业,创建船政学堂,制造军舰,培养海防人才。日本同样也领教了西方军舰的威胁,加上作为一个岛国,有更强的海防意识。特别是明治维新后,为逞其“海外雄飞”的侵略野心,海军建设方面由幕府时期的防守型转向了进攻型。

但总的来说,在中日之间这场历时将近20年的军备大赛中,中国海军长时期是跑在前面的。其间虽有中法战争中11艘军舰的损失,但是仍领先于日本。以至于到1889年,美国海军的报告中,认为当时中国海军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九位。相对强大的海军,对日本有明显的威慑作用,朝鲜1882年的“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国海军都快速出动,日本发现难以抗衡,阴谋计划也随之失败。在购进了镇远、定远两铁甲舰后,李鸿章更是沾沾自喜,甚至还满怀自信地言道:“综合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可动摇之势。”

但日本在朝鲜冒险计划的失败,深感海军力量的不足,更加加快了海军扩充的步伐。日本政府制定了长期的海军装备发展计划,最大限度的增加了海军军费。为了将来在战场上与中国海军对抗,日本还专门斥巨资建造了巨炮口径大、航速快的三艘海防舰。

对于日本海军在中日海军军备竞赛后几年加快发展的事实,清政府不仅是“不屑一顾”,无视战争迫近的威胁,反而放慢了对自身海军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2)大战迫近,草率行事

当清政府也意识到中日之间的这场海战不可避免之后,虽然在战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增强北洋水师的力量(特别是在广东的广甲、广乙、广丙三大主力舰调归北洋海军),但这些增援力量本身就是破败不堪、装备极差、毫无战斗力可言。以至于当时已是海军行家的丁汝昌在经远号上发出的一封家书道这样写道:“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

至于其它方面,比如制定全面、详细的备战及作战计划等,清政府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一片空白。

(3)两军对垒,实力不济

从双方实际投入战争的海军力量来看,北洋舰队加上从广东水师那里抽调来增援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艘排水量各1000吨的轻型巡洋舰,共有大小战舰船24艘,舰队总排水量为43000吨。

日本开战后则以主力组成联合舰队,驶离日本各海军镇守府,进驻朝鲜西海岸。到“九一七”海战前,经过三次整编后,共计26艘,其中装甲巡航舰1艘,海防舰2艘,巡洋舰16艘,炮舰6艘,鱼雷艇母舰1艘。总吨数约为55000吨。北洋舰队即使加上不能出海作战的运输舰和练习舰,无论是军舰数,还是排水量,均低于日本联合舰队。 从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对比(即:海军整体实力、战争投入力量、现场参战力量),都是敌强我弱。

综合以上三方面,甲午海战其实早已胜负已分,毫无悬念了~~

————————————————————————

关于北洋水师重建: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海军精华尽失,原北洋舰队官兵被全部遣散,总理海军衙门及内外海军学堂全部撤停,清政府中的顽固派认为是办海军而招来了灾祸,主张韬光养晦,彻底停办海军,否则会“欲御侮反而适以招侮”。但在直隶总督王文韶等人的一力坚持下,清廷于1896年下令重建北洋舰队,并准备聘用原北洋水师总查琅威理回华教练,1898年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更是提出“非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经过数年努力,至1899年,重建后的北洋舰队初具规模。同年4月,清廷任命叶祖圭为北洋水师统领,萨镇冰为帮统。

此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北洋舰队数艘军舰被掠走,海军建设再度经历波折。1905年,清政府在南洋大臣周馥建议下,命令统一南北洋海军,叶祖圭任提督,同年叶在军中去世,由萨镇冰接任。1908年宣统皇帝溥仪即位,次年任命载洵和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把全国五支舰队(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湖北)统一改编,分为巡洋和长江两个舰队,由程璧光任巡洋舰队统领,沈寿堃任长江舰队统领,萨镇冰任海军总司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海军受命前往汉口镇压,但海军官兵大都同情革命,准备发动起义,海军提督萨镇冰默认了起义行为,11月晚11时萨镇冰发出“我去矣,以后军事,尔等各舰艇好自为之”的信号,黯然离开舰队。11月15日海军九江易帜,宣告了晚清海军灭亡,在清末海军的基础上诞生了民国海军。

原因如下:

一、纪律败坏。按《北洋水师章程》规定,除提督之外,其余的官兵都要住在船上,但将士都无视这一规定,大部分都上岸居住。

二、内部不团结。。朝中的主战派与洋务派是水火不容,两者矛盾重重,主战派以清流派为主,清流派处处为难洋务派。

三、观念落后。禁海后,国人在甲午战争时对制海权一窍不通。。许多大臣对海军都没有太大的认识,把它视为辅助陆军的兵种

四、海军并未中央化。北洋水师属于李鸿章的私人所有。

五、军费滥拔滥用。海军军费经常被挪用,清廷也不再向北洋水师提供购买枪炮的资金。

六、选帅失当。丁汝昌并不是北洋水师提督的合适人选,他原是骑兵将领。

北洋水师建立历程:

北洋水师,也叫做北洋舰队,是中国清朝建立的第一支现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所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为强大的。

北洋水师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建。1875年,李鸿章在英国订造了4艘炮船,开始了清政府向国外订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1880年,向德国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之后又陆续从国外订购多只舰船。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创立,从此中国海军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然而,1888年后北洋水师的经费大大减少,此后数年都未购置新舰,这也为后来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本文来自作者[恨安]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62.html

(20)
恨安的头像恨安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恨安的头像
    恨安 2025年07月30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恨安”

  • 恨安
    恨安 2025年07月30日

    本文概览:甲午海战清朝失败的原因有三:(1)盲目自大,战前轻敌在中日甲午海战前,中日两国海军的实力经过了一个动态的消长过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人认识到船坚炮利的威力,认识到加强...

  • 恨安
    用户073002 2025年07月30日

    文章不错《为啥甲午海战会失败?》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