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老师的语文课,总是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如观山水写意,如听田野牧歌,如饮明前绿茶,自然淡雅,清香醇厚,怡情养心。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教育的美好姿态》,读《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无不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肖老师的教学艺术,已有很多名师专家针对具体课例点示品评,无须再言。学习肖老师“用教材教”的高妙之法,是我辈阅读的实用性目的。虽说“教无定法”,具有诗人特质的肖老师的课堂语言、课堂机智也是我们不能学到的,但梳理一下肖老师“用什么教”“怎样教”,对于我们的备课和教学都将大有裨益。读《语文:深深浅浅之间》这本书,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肖老师笃定地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来谱写一曲曲精致动人的语文之歌,就是要让普通一线教师学着借用教材上好语文课。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现行统编教材凝结着大量优秀语文教师、学科专家和编辑们的心血和智慧,其编写理念、编写体例和选文内容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材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教材中的阅读提示、注释、插图、旁批、思考探究等,既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支架,还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线索、重难点依据和灵感来源。”(潘庆玉教授语)可是,令老师们犯难的是,这些教学资源如果直接拿到课堂中来提问、训练,课堂就变成枯燥乏味的习题讲析,教者口干舌燥,学者昏昏欲睡,语文在学生心目中便要“面目可憎”了。肖培东老师深谙教材编写意图,用深厚的专业学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轻捻细拨,精研巧镂,借得教材这一源头活水,化为了语文课堂中的缕缕芳香。
在统编教材的编写体例中,教读课担负着“教会学生阅读”的任务,是落实单元目标的“地基”课型。教材编者给出多种教学资源:预习提示、课下注释、课文插图、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如何开采这些“富矿”,培塑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呢?看肖老师如何设计:
巧用课文插图 。在《猫》的教学中,肖老师利用插图达成了“训练读法”“初步感知形象”的目标。“猜猜看,这是文中第几只猫?”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文本,默读、勾画摘录,筛选有效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看图辨猫”这一环节,既是有趣的默读训练活动,又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路径,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铺垫。“插图,看似普通,实为文本内容的另一种表达。它为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制作,是教材中一项重要的助读内容。”
肖老师是利用课文插图的高手,其设计手法灵活多样。在《老山界》这节教读课中,肖老师两次利用课文插图。第一次,以课文已有插图做教学抓手,带领学生走向核心语段的研读。“这幅插图对应文章哪些语段?编者为什么用这些语段的内容去设计插图?”这一问,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关键段落,感知老山界的地形地貌,探究红军的长征精神。第二次,在学习完第一幅图后,肖老师借“图”生“图”:“如果让你再为本文配一副插图,你会选择哪个语段画图?”这个问题一下子点燃了课堂,学生再次进入文本,精读文章相关语段,对红军长征的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由编者提供的插图转向学生心里的插图,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重点,落实了单元训练目标——学习精读,涵泳品味。
活用“积累拓展” 。《伟大的悲剧》是七下第六单元的教读课文,教学这一课,肖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预习提示”,让学生用“浏览”这一阅读方法读课文,并概述故事。接着,利用“思考探究”第一题发问:“伟大”在这场悲剧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精神。
最妙的是,肖老师活用课后的“积累拓展”,让学生品析细节描写。“积累拓展”四摘录了斯科特写给英国公众的绝命书,其中一句是“如果我们能够活下来,我本来想把我的伙伴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事迹讲给大家听。”根据这句话,肖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读写情境,让学生以“我永远难忘这一幕……”为开头讲出其中一个感人的细节。这样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品读细节描写凸显出的英雄气概,也领悟了全知视角叙述的好处,为感知“传记”这一文体特征蓄足了势。这一活用可谓精巧至极。
化用“单元提示” 。《紫藤萝瀑布》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名师设计颇多。但肖老师的课堂让人惊艳不已,“以为妙绝”。这篇课文是七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素养目标为: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建议用比较的方法阅读。目标的达成路径,教材给出明确的提示: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已经直接写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感悟,那这一课如何按照单元提示教学生学习“托物言志”这一手法呢?肖老师根据单元学习重点,聚焦研读“我在开花!”要读好这四个字,首先要明白紫藤萝的现在的状态和曾经的遭遇。肖老师让学生在品读了眼前藤萝的繁茂之后,比较阅读了第8段,由藤萝的盛衰变化读懂了紫藤萝的心灵宣——“我”“在”“开”“花”,读出了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思和感悟,学到了作者“寄意于物,用物写人”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梳理肖老师《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教学步骤,读全文,关注首尾段---品析“繁盛的藤萝”(景物特点及写景技法)---比读藤萝的现在和过去,由物及人---品读“我在开花”,体悟“托物言志”写法。原本我总以为“比较的阅读方法”适合多文本阅读,在肖老师这一课中,比较阅读是方法和工具,借此体会作者寄寓于事物中的思考和感悟。如果没有这一环节,由“物”到“志”的体悟就没有了桥梁。由上可见,立足单元目标,整合单元提示,融汇成教学设计,是肖老师教给我们的活用教学资源之方法。
由肖老师的课可以发现,那些精美的教学设计、出彩的课堂活动,大多来源于教材资源。教材就在那里,教学支架就在那里,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反复研读,谙熟于心。“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腾挪调换、取舍整合,这些教学资源便能转化为充满生长力的教学抓手。
在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编排体系中,最让一线教师拿捏不准的就是自读课教学。老师们习惯于条分缕析、咬文嚼字的课堂模式,处理教读课似乎“触类旁通”,但是,每个单元中那一半自读课文怎么教学呢?教学用书说,要引导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己的阅读能力。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教读课以学“法”(阅读策略、阅读方法),自读课来用“法”。通过什么路径来用呢?针对老师们的这些困惑,肖培东老师近年来对自读课研究颇多,相继推出了多节自读课示范教学,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棵小桃树》《一滴水经过丽江》《美丽的颜色》等,为大家提供了可学习模仿的典型案例。
阅读肖老师的自读课例,脑海中浮现出《宿新市徐公店(其一)》的诗句“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教材遴选的自读课文,组成语文的曼妙春光。肖老师妙手拣取旁批,带领学生自由徜徉其中。梳理这些自读课教学,窃以为有以下几种借用教材资源引导自读的方法:
演绎法。? 演绎是由一般原理推演出具体情况下的结论。在这里是指由教材资源生发开去,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文本,习练阅读方法,学习写作技法,领悟文章主旨。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一开始肖老师就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编者希望我们怎么学?接着,依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勾画文中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复述故事。需要注意的是,推演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依照教材资源来训练也不是“一次通过”。在这个环节中,肖老师带领学生以“冒险”部分为例,学着复述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复述“遇险”部分。
完成复述故事的训练之后,肖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描写的旁批。先找出含有“心理描写”的批注,让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作者是怎样做到描写细腻、真实的,接着找出另一条关于心理描写的旁批“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并由此推演开去,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写……实际在写心理状态”。学生发现,写语言、写环境实际也在写心理。 至此,学生借助旁批利用课文对心理描写有了系统的学习,在朗读品析中形成了言语经验。
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说,演绎过程的最终教育价值如何,就要看它们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创立和发展新经验的有效工具。肖老师《走一步,再走一步》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自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成功运用演绎法,由复述“冒险”到复述“遇险”,由“写动作实际在写心理”到“写语言写环境,实际在写心理”,不停驻于教材资源,而是举一反三,引发学生阅读和思维的不断深入,从而“创立和发展”了学生的自读能力和阅读经验。这一点,是我们学习的关键之处。
在《周亚夫军细柳》一课中,肖老师兼用演绎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自读。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后,他让学生关注“思考探究一”,简要复述故事,思考周亚夫“真”在何处?品读了文中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句子后,肖老师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其他句子有什么用,从而自然过渡到“思考探究二”的归纳中。这是由具体细节联结起来形成一般性结论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探究“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步骤。而很多老师往往忽略了后者,或者把二者拆裂开来,课堂就少了一分水到渠成的韵味。最能体现肖老师运用“演绎”之妙的是“探究天子之真”的环节。学生分析了周亚夫的“真”、文章写人的技法后,肖老师没有就此止步,他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周亚夫望着天子离去的那个背影,一定也会像天子赞美他一样,对天子也说上一句赞叹。如果你是周亚夫,你会对这位天子说一句什么话?”引导学生分析天子之“真”。为什么要这样问这样教呢?原来,肖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史记》不但主要人物熠熠生辉,次要人物也写得有光芒,这些都归功于司马迁高超的写人艺术。由此导引到“思考探究四”,激发学生阅读《史记》整本书的兴趣。
比较法 。自读课文中给出的旁批往往有多个,哪些学生自己能自主解决,哪些对学生把握文本特质更有帮助,需要甄别筛选。七年级的自读教学,筛选工作可以主要由老师掌握。九年级时就可以交给学生来进行。用比较的方法有指向地筛选旁批,是品析语言的过程,也是发展思维的方法。肖老师《溜索》一课是学习借鉴的典例。这一课有七个旁批,其中两个是问题式旁批。肖老师让学生结合旁批自读课文之后,提出问题:“你觉得文中哪个旁批对你这次的阅读是最有价值的?或者说,这篇文章如果没有提供旁批,你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就疏忽掉了哪个旁批所指示的内容?”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对应课文和旁批,在比较中进行筛选和判断,在探究中得出个性化的结论。这是个发散性问题,不同的学生必然会有不同的答案。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领悟到阅读小说的方法,掌握了这一篇的写作手法。
接着,肖老师再次让学生比较:“哪一个旁批最能彰显这篇小说的个性?”这是一个归纳性问题。学生讨论之后,关注到批注1、批注2和批注4,涉及小说开头技巧和语言特色。经过比较筛选,学生发现批注2“干净、洗练的语言”最能体现这篇小说的特点。“干净洗练”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从句式特点、用词特色、人物对话等方面感受阿城小说语言特色——说的少,说的淡,说的轻。这个过程中,肖老师还改动人物对话,让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具体而深入地领会到小说风格。
比较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利用旁批读懂文章内容,读出文本特质。运用比较法,比较的目的和指向很关键,肖老师的《溜索》值得我们反复研读。
自助+导购式。 即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忽视的或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的教材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比如《一颗小桃树》一课,共有五个旁批,其中三个是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三个旁批来了解学情。“这三个问题你能解决哪个?”同样是发散性问题,学生在交流中基本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初步感知。这是“自助”式学习部分。
《一颗小桃树》是七下第五单元的自读课文,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如何把“物”和“志”联系起来呢?本文作者的方法是反复描写“物”以寄托深意。提醒学生关注这一写法的是旁批2,所以,肖老师就引导学生去发现”哪个旁批告诉我们读这个文章的方法”,品析小桃树的“没出息”。通过品读词句,学生已然领悟到作者写小桃树的词汇其实都把小桃树当人来写,从而自然过渡到“为什么这样写”的教学环节,写物是为了写人,写树其实是在写“我”,写小桃树经历坎坷终于开花,寄寓了作者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这样,在课文旁批的指导下,在自助完成和教师引导下,教学目标达成,学生的自读能力得以习练和提升。
肖培东老师说:“教师一定要按捺住讲解的欲望,压抑住旁征博引的滔滔不绝,适时退场,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意图做出指导,腾出时间交给学生自行阅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迁移的训练。”我以为,这是自读课教学应该遵循的课堂准则。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怎样用教材教?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是重要抓手。如何利用这些抓手?读完肖培东老师的《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掩卷静思,我想,一方面,我们可以观摩、研读名家课例,向名师学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揣摩并迁移名师课堂成功的背后原因:反复素读教材,熟稔教材编排意图和编者提供的资源,尊重学情,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借得教材这一源头活水,酝酿成自己课堂中的缕缕语文醇香。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有哪些生字、词语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词(一)
以下是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生字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邓稼先》
元勋yuánxūn 奠基diànjī 选聘xuǎnpìn 谣言yáoyán 背诵bais?ng 昼夜zh?uya 昆仑kūn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 鲜为人知xiǎnw?ir?nzhī 至zhì死sǐ不懈búxia 鞠躬尽瘁jūgōngjìncuì 当之无愧dāngzhīwúkuì 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mángbìlù 妇孺皆知 fùrújiēzhī
2《说和做》
梳头shūt?u 抱歉bàoqiàn 秩序zhìxù 深shēn宵xiāo 伴侣bànlǚ 小楷xiǎokǎi 硕果shu?guǒ 卓越zhu?yua 迭起di?qǐ 澎湃p?ngpài 大无畏dàwúwai 锲而不舍qia?rbùshě 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沥lì尽jìn心血xīnxua 心不在焉xīnbúzàiyān 慷慨kāngkǎi淋漓línlí 气qì冲斗牛chōngd?uni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 揩kāi 碟di? 捆kǔn 咳嗽k?sou 调羹tiáogēng 绞jiǎo肉r?u 薪金xīnjīn 校对jiàoduì 草率cǎoshuài 洗澡xǐzǎo 悠然yōurán 吩咐fēnfù 抹杀mǒshā 疙瘩gēda 深恶痛绝shēnwùt?ngju? 不以为然bùyǐw?irán
5《黄河颂》
巅diān 劈pī 气qì魄p? 狂kuáng澜lán 浊zhu?流liú 宛wǎn转zhuǎn 屏píng障zhàng 哺bǔ育yù 榜bǎng样yàng 浩hào浩hào荡dàng荡dàng
6《最后一课》
捂wǔ 踱du? 婉wǎn转zhuǎn 喧xuān闹nào 气qì氛fēn 诧chà异yì 懊ào悔huǐ 惩ch?ng罚fá 奴nú隶lì 钥yào匙shi 字zì帖tia 祈qí祷dǎo
7《土地的誓言》?
碾niǎn 誓言shìyán 胸膛xiōngtáng 嗥háo鸣míng 山涧shānjiàn 高粱gāoliáng 斑斓bānlán 缠绕chánrào 亘古gangǔ 默契m?qì 田垄tiánlǒng 埋葬máizàng 镐头gǎotou 土壤tǔrǎng 禾h?稻dào 丰饶fēngráo 污秽wūhuì 耻辱chǐrǔ
9《阿长与<山海经>》
搁gē 掷zhì 脐qí 憎恶zēngwù 菩萨púsà 竹竿zhúgān 烦琐fánsuǒ 土匪tǔfěi 辫子biànzi 胸脯xiōngpú 疮疤chuāngbā 诘问ji?wan 哀悼āidào 茉莉m?lì 书斋shūzhāi 霹雳pīlì 震zhan悚sǒng 粗拙cūzhuō 守寡shǒuguǎ
10《老王》
蹬dēng 绷bēng 捎shāo 惶huáng恐kǒng 肿 zhǒng胀zhàng 荒huāng僻pì 取qǔ缔dì 降jiàng格g? 镶xiāng嵌qiàn 门m?n框kuàng 滞zhì笨ban 侮wǔ辱rǔ 愧kuì怍zu?
语文七年级下册生字词(二)语文七年级下册有很多的生字词,如果能够提前预习,会对七年级下册语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11《台阶》
啃kěn 蹦bang 撬qiào 磕kē 门m?n槛kǎn 厚h?u道dào 糟zāo糕gāo 醒xǐng悟wù 晌shǎng午wǔ 烦fán躁zào 头t?u颅lú 自zì言yán自zì语yǔ 言yán外wài之zhī意yì 微wēi不bù足zú道dào 大dà庭tíng广guǎng众zh?ng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修xiū润rùn 生疏shēngshū 商酌shāngzhu? 恳切kěnqia 譬如pìrú 朦胧m?ngl?ng 累赘l?izhuì 别扭bianiu 拖沓tuōtà 妥帖tuǒtiē 诲人不倦huìr?nbújuàn 不耻下问bùchǐxiàwan 颠沛流离diānpailiúlí 以身作则yǐshēnzu?z?
14《驿路梨花》
寨zhài 撵niǎn 扛káng 驿yì路lù 迷mí茫máng 陡dǒu峭qiào 露lù宿sù 竹zhú篾mia 简jiǎn陋l?u 悠yōu闲xián 修xiū葺qì 晶jīng莹yíng 折zh?损sǔn
15《最苦与最乐》
揽lan 失shī意yì 达dá观guān 契qì约yuē 监jiān督dū 排pái解jiě 循xún环huán 如rú释shì重zh?ng负fù 海hǎi阔ku?天tiān空kōng 悲bēi天tiān悯mǐn人r?n
17《紫藤萝瀑布》
瀑pù布bù 迸bang溅jiàn 挑tiǎo逗d?u 凝níng望wàng 繁fán密mì 笼lǒng罩zhào 枯kū槐huái 遗yí憾hàn 忍rěn俊jùn不bù禁jīn 仙xiān露lù琼 qi?ng浆jiāng
18《一棵小桃树》
褪tuì 忏悔chànhuǐ 哆嗦duōsuō 矜持jīnchí 执着zhízhu? 服侍fúshì 猥琐wěisuǒ 渺小miǎoxiǎo 魂魄húnp? 幼稚y?uzhì 颤抖chàndǒu 赤裸chìluǒ 血气方刚xuaqìfānggāng 轰轰烈烈hōnghōnglialia 祸不单行hu?bùdānxíng
19《外国诗二首》
瞬shùn息xī 怀huái恋liàn 涉sha足zú 萋qī萋qī 幽yōu寂jì
21《伟大的悲剧》
拽zhuài 绑bǎng 搂lǒu 昔日xīrì 堡垒bǎolěi 辜负gūfù 凛冽lǐnlia 吞噬tūnshì 疲惫píbai 钦佩qīnpai 鲁莽lǔmǎng 毡鞋zhānxi? 保佑bǎoy?u 厄运ayùn 拯救zhěngjiù 耀武扬威yàowǔyángwēi 姗姗来迟shānshānláichí 忧心忡忡yōuxīnchōngchōng 语yǔ无wú伦次lúncì 海市蜃楼 hǎi shì shèn lóu
本文来自作者[埋愁海]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614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埋愁海”
本文概览:肖培东老师的语文课,总是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如观山水写意,如听田野牧歌,如饮明前绿茶,自然淡雅,清香醇厚,怡情养心。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教育的美好姿态》,读《语文:深深...
文章不错《一棵小桃树与紫藤萝瀑布比较》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