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指由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稳定物价的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或政策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刺激经济活动,可以降低利率,促使企业和个人借款成本降低,鼓励投资和消费。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担心通胀压力或过热经济,可以提高利率以抑制借款和投资需求。
2、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将存款留作备付金的要求。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能力和流动性状况。
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更多的资金到市场上。相反,如果中央银行担心过度扩张的货币供应,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银行的贷款能力。
3、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入或卖出国债、短期政府债券等证券来调整市场上的流动性和货币供应量。
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和货币供应,可以进行公开市场购买操作,购买证券并向市场注入资金。
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希望收紧市场的流动性和货币供应,可以进行公开市场出售操作,减少市场上的资金供应。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大常见货币政策工具,还有其他一些工具可供中央银行使用来实施货币政策。
以下是一些额外的货币政策工具:
1、定向操作: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向特定机构提供定向的贷款或融资来引导资金流向特定领域或行业。这种工具常用于支持特定的经济部门或解决特定的金融问题,如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或解决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2、货币市场工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短期票据、存款证明等货币市场工具来管理市场流动性。这些工具通常具有较短的期限,用于满足短期的流动性需求,以控制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
3、资本流动管理措施:在需要管理资本流动性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限制或鼓励跨境资本流动。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外汇管制、资本流动限制或优惠政策等,以影响国际资金的流入或流出。
4、逆周期调节:中央银行可以采取逆周期政策,通过在经济衰退时降低利率、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来刺激经济,而在经济过热时提高利率、收紧流动性以遏制通胀。
5、长期利率设定:除了短期利率的调控,中央银行也可以设定长期利率水平,以影响长期借贷成本和长期投资决策。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一方面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另一方面 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
(2) 选择性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消费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进行限制,并随时根据市场的状况加以调整,目的在于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的投机。
◆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性措施,以抑制房地产投机和泡沫。
◆优惠利率:是中央银行对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如出口工业、农业等,所采取的鼓励性措施。
◆预缴进口保证金:是指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相当于进口商总值一定比例的存款,以抑制进口过快增长。
(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一类是属于直接信用控制,主要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额、规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一类属于间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本文来自作者[钦世昌]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532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钦世昌”
本文概览:货币政策指由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稳定物价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1、利率调控: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或政策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如果中央...
文章不错《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