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杭州市数学中考题第24题答案及解答

假设a=普通班,b=宏志班(都是去年人数)

那么有a+b=550

今年最多100人,“普通班学生可多招20%,宏志班学生可多招10%”

可以翻译成0.2a+0.1b<=100

解出0.1b>=10

解释:

按答案来看,本题的意思是说2种班的扩招人数是互不影响的,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存在2种班抢教师或者教室) 。还有就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其实是可以不扩招的,题目的意思好像是说扩招已经完成了,学生都是能招多少就招多少,在数据资料不全的情况下,让你推断至少招了多少人

现在编题的人真是脑残啊

得不到天下,人家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才有了一统天下。也就是说秦国之所以能统一中国,是因为连续6代都出了贤明的君主,而秦赵相争里的赵国,连续的几个君主,赵武灵王起后面几代是一代不如一代,此消彼长,才有了秦国的长平之胜。

也就是说,要想得天下,既需要尽人事,也要听天命。把自己的摊守好,还要遇到其他国家连续出混乱,连续出昏君,才有机会。战国时候,宋国已经不是个强国了,还有,他们和楚国不一样,楚国是土地多,人口少,可以吸引人口来壮大国力,宋国是人多土少——这个请听墨子救宋里对楚王说的,可塑性实在太差!以当时的人的能力,以当时人的思维,即使如何变法,国力也无法超过那几个超级大国,秦,齐,楚,赵,再加上秦国代代都是猛人,而你宋康王一个人强,能保证你的子孙能跟着你守家业吗。你一个人强,又能不能找到国士来辅佐你,你需要的是一个管仲,商鞅那样的人才,而且还不止需要一代,商鞅秦孝公一代也最多能让你国家富强,还达不到霸主地位,何况一统天下。

这里又说了商鞅见秦孝公的故事,商鞅先谈帝道,然后谈王道,秦孝公都不感兴趣,最后谈霸道,谈齐桓公富国强兵,秦孝公来兴趣了。为什么,秦孝公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不会去想一口吃个金娃娃,连富强都做不到,谈什么一统天下?宋康王这个想法不太天真了吗。

最后要说的是,宋国是一个非常愚昧和落后的国家,它是商朝的后裔,还保留着非常多的陋习。比如说,人殉,宋襄公就曾经在当霸主的时候,拿人家小国国王来祭祀,可以想象,各个国家虽然对宋国表面上礼遇,实际上周王朝分封的国家对它都是很警惕的,当然商朝的遗国对他肯定比较恭敬了,也就是说东方各国,山东的,大多是宋朝的拥护,但是姜太公亲封的齐国,还有周公的鲁国,虽然表面和睦,但是一直是在起监视作用的,不会让他放心壮大。当然,到了战国,这种问题比较少了……

本文来自作者[衔云雀]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50303.html

(1)
衔云雀的头像衔云雀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衔云雀的头像
    衔云雀 2025年10月24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衔云雀”

  • 衔云雀
    衔云雀 2025年10月24日

    本文概览:假设a=普通班,b=宏志班(都是去年人数)那么有a+b=550今年最多100人,“普通班学生可多招20%,宏志班学生可多招10%”可以翻译成0.2a+0.1b<=100解...

  • 衔云雀
    用户102403 2025年10月24日

    文章不错《2005年杭州市数学中考题第24题答案及解答》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