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品有《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数理化通俗演义》、《夏》、《青山不老》等。
1、《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于199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通过讲述了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
充分体现了其坚定执著,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全文综合运用了对比等写作手法,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2、《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是梁衡所写的一篇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是解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散文名篇。
3、《数理化通俗演义》
《数理化通俗演义》是梁衡创作的小说作品。这是一本从兴趣入手的软教材和知识拓展教材,采用的是中国特有的通俗文学体裁———章回小说,共有71回。
作者以栩栩如生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语言、旁征博引的叙述、章回小说的体裁,为枯燥的数理化知识包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帮助学生建立对数理化学习的兴趣,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难得的科普读物。
4、《夏》
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
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象上的寓义。
5、《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
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百度百科——梁衡
出自——现代的梁衡的作品《跨越百年的美丽》。
原文是这样的“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戎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刃。
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 却不背枪支,不受军衔。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意思是最上等的音没有声音,最上等的道没有形态。(因而)有最上等智慧的人,不沉溺于形态,不追逐力量(的强大),不因为技巧(的高超)而骄傲跋扈。
扩展资料: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
原文: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译文: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指“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容万物。
古今学者对于“大音希声”的理解,大致有六种解释:
一是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是没有声音的。
二是认为这是说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是稀疏的。
三是认为“希声”即“无声”,是在蕴酝“大音”。
四是认为“大音希声”乃天乐,是不能用耳朵去听,而是去感悟用那永恒和谐的庞大“天乐”。
五是认为“大音”即合道之音,主要是指对声音情感的超越。
六是认为没有声音就是最强音,即什么都不说,就是最好的。
本文来自作者[力甜雅]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5019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力甜雅”
本文概览:主要作品有《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数理化通俗演义》、《夏》、《青山不老》等。1、《跨越百年的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于1998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赞...
文章不错《梁衡的主要作品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