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白鲸的额头并不是头骨,而是脂肪,具有回声定位的功能,这才导致它发出声音的时候,额头上的脂肪会进行相应的变化。白鲸额头上的圆鼓鼓的小包,其实是由脂肪组成的,看起来非常地憨厚可爱。但这个圆鼓鼓的脂肪包,并不是装饰用的,而是具有非常强大的回声定位功能。要知道海洋中的动物,在海中是很难分辨出方向的,经常都是要靠海洋洋流来出行。白鲸则不是,它额头的脂肪包,就像声波发射器一样,既能用声波确定方向,还能将自己的声音像声波一样发散出去。
白鲸看起来很聪明,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其实视力不好。因为在深海中,白鲸其实是看不清路的。它的眼睛很可能与人类一样,在水中看到的东西有限,但是这并不妨碍到白鲸在深海中生存。白鲸的额头是它的另一个?眼睛?,能让它分辨方向。很多人以为白鲸额头上的脂肪宝就是卖萌用的,可是它却是一个小型的声波接收器。也就是说白鲸可以通过发出声波来确定方向。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能力了。
白鲸因为有这样的额头,即便是眼睛被蒙住了,也能从人类的迷宫中走出来。这是人类曾经做过的实验,之后白鲸会声波定位的能力才被人发现。而额头上的脂肪包还能将白鲸发出的声音,变为声波发散出去,这也使得白鲸的脂肪包,会因发出的声音不同,改变自己的形状。这样的能力其实也是回声定位的一种方式,要定位前,先要有回声。当然脂肪包发出的声波也能让白鲸与远处的同类交流,这也是它们族群的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
总的来说,白鲸的额头是一个脂肪包,能进行回声定位,也是发出声音所用到的器官,会因为声波的不同,而改变形状。
白鲸(Beluga)以多变化的叫声与丰富的脸部表情闻名,早期的捕鲸者称之为“海中金丝雀(sea canary)”。白鲸广泛分布于北极与亚北极地区,自古以来它们一直是北极地区人类社会的重要商品,为当地原住民提供了食物、燃油、皮革等物资。它们的活力与适应力、特殊的外貌、易受吸引的天性、以及可接受训练等因素,使其成为海洋世界 (oceanarium)的明星之一。几个白鲸集中的地区已成为赏鲸圣地,包括加拿大东部的圣劳伦斯河(St. Lawrence River)下游与哈得孙湾(Hudson Bay)西部的丘吉尔河(Churchill River)河口。白鲸的潜水能力相当强,对于北极的浮冰环境有很好的适应力。
基本资料
出生时身长体重:1.5~1.6m、80~100kg
最大身长体重纪录:雄—4.2~4.9m、1,100~1600kg;雌—3.9~4.3m、700~1,200kg
寿命:至少25年,可能达50年以上
[编辑]
外型特征
白鲸的身体中央横断面大致呈圆型,往两端逐渐变细,当它们在觅食时,其躯干尤其显得肥胖圆润。白鲸的头部与其他鲸目动物大不相同,额隆(melon)极为鼓起而突出,曾有一学者形容为“充满温暖油脂的气球”(a balloon filled with warm lard)。白鲸可以自由改变额隆的形状,推测可能是借著移动内部气窦(sinus)的空气来产生形状上的变化。因为它们的颈椎愈合程度比其他鲸目动物来得低,所以能以较大的幅度转动头部或点头。嘴短而宽,不像许多海豚一般有突出的嘴喙(beak),嘴部可产生皱折。腹部与侧面凹凸不平,内部充满脂肪。不具背鳍,但在背鳍的位置有狭窄的背部隆起。胸鳍宽阔,大型雄鲸的胸鳍尖端上翘。尾鳍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得华美,成年雄鲸在后缘有明显如凸面镜般的凸起。上、下颚各有八至九似钉状的牙齿,但年老个体有时会磨损至隐没于牙根之下。
年轻白鲸浑身呈灰色,随著年龄增长而逐渐转淡,最终除了背脊与胸、尾鳍边缘有暗色沉积外,全身皆为白色。成鲸的白色皮肤有时会在夏季发情时带有淡**色调,但在蜕皮(molt)后即消失。
[编辑]
分布
白鲸大致呈环北极区分布,主要集中于北纬50度至80度之间。白鲸有高度的恋出生地性(philopatry),会有每年回到当初母鲸生产的地方的习性,在雌鲸身上尤其明显。到了秋季,白鲸因为浮冰层扩张的关系会远离海湾与河口,冬季主要在冰层边缘或仅有少量浮冰的开阔海域形成大群体。它们无论是在容易搁浅的河口,或是中深层海域的海沟皆能自在游泳,估计可潜至800米深处。
[编辑]
习性
白鲸具高度群居性,会形成个体间联系极为紧密的群体,通常由同一性别与年龄层的白鲸所组成,另外也有规模较小的母子对白鲸族群。没有猎人或天敌威胁时,在河口三角洲水域白鲸可聚集达数千头以上。白鲸能发出多种变化多端的声音,包括旋转的颤音、嘎嘎叫、似钟声、尖锐的啪啪声(可能由拍击颚部所产生) 、与近似推动生锈门板的声音。一位早期的鲸类学者Bill Schevill曾如此描述它们:“高音的共鸣哨声与尖叫,多变的滴答声与咯咯声,让人联想到一队交响乐队,有时又有如猫叫或小鸟的啁啾声。”它们的声音有时会让人误以为远方有一群小孩在叫嚣。对野生白鲸而言,最大的天敌是虎鲸与北极熊,也包括人类。北极熊会快速地跑到白鲸受困于冰层的地区,以其强力的前掌给予重击后再把它们拖到冰上食用。白鲸是相当好奇的动物,常会浮窥(spyhopping)与鲸尾击浪(lobtailing),但似乎从不跃身击浪(breaching)。充满雾气的喷气(blow)低矮而不明显。
[编辑]
生殖
繁殖期会随所处地区而有不同。普遍来说,受孕多发生于冬末或夏季,阿拉斯加(Alaska)族群为二月底至四月初;汤加拿大与西格陵兰(Greenland)族群为五月。据可信的统计资料显示,怀孕期可能自不满一年至14.5个月之久。白鲸的哺育期长达两年,之后仍会待在母亲身边相当长的时间。生殖间隔平均约为三年。
[编辑]
食性
白鲸的食性随地区与季节性猎物的数量而有不同。检测各地区族群的胃内容物发现,白鲸会食用各种生物,包括鱼类(鲑鱼、鳕鱼、鲱鱼等)、头足类(鱿鱼、章鱼等)、甲壳类(虾、蟹)、海虫、甚至大型浮游生物在内。它们几乎都在海床附近觅食,深度至少达300米以上。白鲸具折皱的嘴唇在觅食时可产生吸力,也能对海洋世界的观众喷水。
[编辑]
现状
虽然现今北极地区仍有100,000头以上的白鲸,但过去它们的数量比现在要多得更多,在商业捕鲸灭绝部分族群之前。今日数量最多的地方包括波福海(Beaufort Sea),约40,000头;加拿大东部的高纬地区,约28,000头;哈得孙湾西部,约25,000头;与白令海(Bering Sea)东部。上述四个地区虽然仍有当地居民的捕猎,但其数量大致仍保持稳定。相较之下,其他族群已面临危险且仍遭猎杀,这些地区包含Cook Inlet、Ungava Bay、以及巴芬岛(Buffin Island)东南部分与西格陵兰。生活于圣劳伦斯河族群体内有高污染物的积累,罹癌率也高,部分过去为重要白鲸集散地的河口三角洲,现今为乘快艇的猎人所占据,已不再能支持大族群的分布。为了白鲸的保育,大多数地区都已有严格的捕猎管制。
本文来自作者[浮生梦]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5016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浮生梦”
本文概览:因为白鲸的额头并不是头骨,而是脂肪,具有回声定位的功能,这才导致它发出声音的时候,额头上的脂肪会进行相应的变化。白鲸额头上的圆鼓鼓的小包,其实是由脂肪组成的,看起来非常地憨厚可...
文章不错《额头会随声音的变化而改变形状!白鲸的额头为何会如此神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