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总)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送李端》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咏史诗(怀古诗)的主要意象

一、辨析诗词意象。

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1、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2、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一个出色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意象。这和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诗人也会寄寓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

二、把握诗词意境。

诗歌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意象是一个个物象,而意境则是这些物象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意境是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显现。

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

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等等

咏史诗(怀古诗)的主要意象:意象:投笔、长城、明月、楼兰、柳营、请缨、羌笛、古地、吴钩等。在咏史怀古诗里常见到的意象有物象类,如:楼兰、羌笛、吴钩等,还有古地、古居类,如:骊山、马嵬、汴京、长安、金陵、赤壁等。

咏史怀古类诗词作为一类独特的诗歌题材,就其自身而言,就注定了它拥有“着诗”“和史”的双重特征,咏史怀古诗词“是诗”“与史“”、咏史”“与言志“”、古”“与今”的结合与统一,这是咏史怀古诗词所独有的艺术特征。

扩展资料:

咏史诗(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本文来自作者[波欢欣]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50066.html

(2)
波欢欣的头像波欢欣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波欢欣的头像
    波欢欣 2025年10月22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波欢欣”

  • 波欢欣
    波欢欣 2025年10月22日

    本文概览: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一)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 波欢欣
    用户102206 2025年10月22日

    文章不错《古诗词常用意象集锦(总)》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