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会出大问题 知道为什么吗-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三国演义》的经典章节之一。该故事出现在小说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故事的梗概大致是这样的: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让其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不能如期完工就以此杀害孔明。不料诸葛亮满口答应,并主动提出只需三日时间便能完成任务。双方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也没有向周瑜要求造箭的工具和必需品,只是让鲁肃借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这让鲁肃心中十分疑惑、着急。等到诸葛亮与周瑜约定的三天期限的最后一晚,草船借箭的故事开始了。当然,这个故事的最后是以诸葛亮圆满完成任务而宣告结束的。

网络配图

草船借箭的故事历来被誉为《三国演义》中的神来之笔,著名学者沈伯俊先生曾经评论到:“作者善于设置悬念,精于层层蓄势,在波谲云诡的情节中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艺术氛围;然后急转直下,抽丝剥茧,使人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境界中得到美的享受。 这种驾驭情节的高超本领实在令人惊叹!”

草船借箭的故事的最终形成,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其演变的过程大致是这样:战船受箭------草人借箭------战船借箭------草船借箭,而这几个故事的主角则是孙权------张巡------周瑜------诸葛亮。

借箭故事的原型并不是诸葛亮,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出现在后汉三国时期。主人公是孙权。《三国志·吴主传》注引《魏略》记载: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孙权与曹操在淮南濡须地区展开激战。有一次孙权乘坐战船观察曹军大营,曹操下令放箭。孙权船体的一面受箭,几近倾斜。孙权命令将战船掉头,让战船的另外一面受箭,这样达到了平衡的作用,之后孙权安全的返回了自己的营寨。这个故事并不是借箭,而是受箭,且事发突然,并不是孙权有意为之,而是灵机一动随机应变的行为。而诸葛亮在历史上并没有借箭的任何记载。可见小说中的故事只不过是艺术的虚构。

真正的借箭出现在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期间,不过这个故事不是草船借箭,而是草人借箭。该故事出自《新唐书·张巡传》,故事大致是这样:

唐代天宝年间,真源县令张巡被叛军围困在雍丘城中,双方对峙多日,战斗激烈。城中的箭基本用尽。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张巡想出了草人借箭的妙计。他命令士兵收集稻草扎成数千个草人,并给这些草人穿上士兵的衣服,乘着黑夜掉在城墙之间,摆出一副下城袭击的架势。叛军不知是计,以为唐军打算乘机下城偷袭,于是放箭攻击。就这样,张巡一夜之间就获得了几十万支箭,增强城中的防御力量。这个故事的结尾很有意思。叛军得知张巡草人借箭之后,懊悔不已。等到第二天张巡派出了五百名士兵进行真正的偷袭之时,叛军竟然还认为是张巡继续玩弄草人借箭的把戏,不以为意。结果被张巡偷袭成功,叛军也被打败。

网络配图

以上的这两个记载出自史书,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件。而文艺作品中的借箭,则出现在元代杂剧、平话之中,以《三国志平话》为例,这个故事已经被民间艺人们根据历史记载进行了改变,主角也变成了周瑜。从《三国志平话》的内容分析,元代就已经出现了借箭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比较简单,而且主人公也并不是小说中的诸葛亮。真正将草船、诸葛亮、借箭联系在一起的,无疑是《三国演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中出现的这个“草船借箭”的故事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演变的。期间既有历史记载,也有民间传说的影响,到了小说家的笔下,这一切都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小说中的这个故事无疑是一部悬疑大剧,故事悬念重生、精彩纷呈,体现了小说家的深厚功力。

不过,这里还要说两句题外话。首先,在《三国演义》中除了诸葛亮的这个草船借箭之外,在第七回又出现了一个孙坚受箭的故事。从一般的创作规律来看,相同的情节基本不会在一部作品中出现两次,因此,笔者认为孙坚受箭的这个故事没有必要在小说中出现;其次,草船借箭的故事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小说中提到当时正值大雾迷江的五更时分,曹操的手下不知道对手的虚实,于是下令放箭。那么,为什么放的不是火箭呢?在《三国演义》中,火箭也曾多次出现。这时候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使用火箭,既达到了打击敌人的目的,又可以借用火光看清敌人的虚实,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讲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和黄公覆军帐受刑的故事。

诸葛亮草船借箭: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要设计陷害他。他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然而诸葛亮却接受了任务,并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完成任务。他私下向鲁肃请教,得到了鲁肃的帮助,准备了草船和草人。在第三天晚上,他率领草船和士兵向曹操的水寨出发,利用大雾天气和草人诱引曹操的弓箭手,成功地借到了十万支箭。当周瑜听到这个消息时,感到非常惊讶和佩服。

黄公覆军帐受刑:

黄盖和蔡瑁在酒楼之上谈论对付曹操的策略,突然黄盖被士兵抓走。原来,这是曹操使的反间计,目的是引出黄盖这个内奸。曹操随后升帐议事,责问各路诸侯为何不献计破曹。黄盖当众指责曹操用奸计,欺骗诸侯,并声称自己愿意投降曹操以取信于曹操,然后乘机行刺。曹操气愤之下,命将黄盖斩首。黄盖的好友阚泽愿意冒死前往曹营为黄盖求情。曹操正在犹豫不决,恰逢蔡瑁的使者蔡中、蔡和前来投降,报告了黄盖被捕的事情。曹操大喜,接受了二人的投降,并重赏了他们。然而,周瑜对二人的投降有所怀疑,认为这是曹操的奸计,但黄盖愿意前去曹营献诈降计。在周瑜的安排下,黄盖假装投降,实则带着火药偷袭曹操的水寨,取得了胜利。

本文来自作者[望锦玉]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9795.html

(9)
望锦玉的头像望锦玉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望锦玉的头像
    望锦玉 2025年10月20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望锦玉”

  • 望锦玉
    望锦玉 2025年10月20日

    本文概览: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三国演义》的经典章节之一。该故事出现在小说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故事的梗概大致是这样的: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让其十天之...

  • 望锦玉
    用户102002 2025年10月20日

    文章不错《“草船借箭”会出大问题 知道为什么吗-》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