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杭甬运河的诗词,现代诗也可以
1、钱塘渡口
唐施肩吾
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
钱塘渡口无钱纳,已失西兴两信潮。
2、西兴阻风
宋王炎
小市西兴渡,年来一再行。
花开方淑景,木落又寒声。
云破日还晦,潮回江未平。
壮年曾试险,迟莫敢轻生。
3、《春日西兴道中》
宋张栻
江梅已过杏花初,尚怯余寒著萼疎。
待得重来几枝在,半随蝶翅半蜂须。
杭甬运河,浙江省东部宁绍平原上的主干航道西段萧绍运河(旧称西兴运河)系古代人工疏浚、开凿而成;东段利用余姚江天然水道,余姚江在余姚县丈亭以下,江宽可达150~250米,水深约4~5米,至宁波市汇入甬江。因运河穿越的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的水位高低不一,历史上只能分段航运。1966年兴建15~30吨级升船机多座,1979年又按40吨级标准浚治航道,1983年全线通航。第二期运河改造工程航道标准提高为100吨级,钱塘江沟通运河工程实施后可直达杭州,与京杭运河联结。
贺循(260-319)任会稽内史,发动民众,开凿西起西陵(今西兴),经萧山、钱清、柯桥到郡城的一条人工运河。后又组织民众修治与此相连接的其他河道,形成了纵横交织的水网,使原来各河道能互相流通,调节水位,保证了农田灌溉之需要。不仅改善了会稽郡的水环境,提高了鉴湖的水利功能,给人以灌溉、舟楫、养殖、渔业之利,且对整个浙东具有交通、物宜、军事之便。功在一代,泽被千秋。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 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元代至清代,浙东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冲击下,运河作用逐渐被取代。
2.描写京杭大运河的诗句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清波荡漾,这许多船儿是南去杭州,还是北去扬州?遥想1000多年前,当隋炀帝开发这条南北大运河的时候,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历史的长河有如大运河,光阴消逝,时间推移,现在在大运河两岸,连一棵隋柳也没有了。到了今天 ,在两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杨柳在迎着春风吐翠,显示着中华民族进入了新兴时期。
大运河贯穿南北。它南越长江,流经江苏、浙江;北越黄河,流经鲁冀,烟波浩渺几千里。这是与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于世的伟大奇迹。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同是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3.关于杭甬运河 的诗或词有谁能告诉我,西起安家渡,东到大隐浦口,全长45公里。
自2013年12月31日起,杭甬运河宁波段试通航。这条运河是国家高等级航道布局规划“二横一纵二网”中的一纵,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浙东航道网和浙北航道网乃至全国水运主干网。
杭甬运河全长239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延伸,分为杭州、绍兴、宁波三段。它西起钱塘江北岸的三堡船闸,途径萧山、绍兴、上虞、余姚,东至宁波。其中杭甬运河余姚段始于余姚安家渡,终于大隐浦口,流经马渚镇、兰江街道、阳明街道、凤山街道、梨洲街道、陆埠镇、丈亭镇、河姆渡镇、大隐镇,全长45公里。在余姚段自西向东22公里处有一个船闸——蜀山船闸。
与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具有绿色、环保、节能、节地、运量大、运价便宜等优势,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杭甬运河余姚段通航后,不仅可以缓解我市陆上交通拥堵状况,也势必也会减少汽柴油的使用、二氧化碳的排放等,对雾霾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杭甬运河余姚段通航后,将对区域经济带来快速发展,沿线将成为能源、装备制造、新型材料、造纸等大运量产业集聚的“洼地”。杭甬运河通航后将充分发挥运河历史悠久、两岸山川秀丽等旅游休憩功能价值,满足沿岸人们的休憩娱乐需求。杭甬运河通航后将充分发挥运河生态功能。运河与沿线陆域形成了统一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水产提供、气候调节等功能,是沿线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命之源。
为了准备杭甬运河余姚段的开通,市交通运输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网箱、网簖的清理,淤积航段的疏浚,召开渡口通航准备工作会议,进行渡工安全教育培训,标志标牌的完善,加强水上巡查工作等。
杭甬运河余姚段试通航后,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在江边洗衣服的人和渡运需要随时留意来往船只,注意自身安全。
4.关于京杭大运河上的桥的历史故事 杭州上的第一桥:拱宸桥,它位于杭州老城的最北端,也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拱桥,桥面全是石板铺就的台阶,桥高具体几米我不清楚,但我敢说它是十五桥中最高的大桥,也是座唯一保持完好的古老石拱桥,这也是唯一只准行走不可通车的桥,它是杭州城中最古老最闻名的十大名桥之一,因为它不通车,所以它除了交通作用之外,还是附近居民喜欢在夏季晚上纳凉的好地方,又风凉又安全。桥下西岸是一长条沿河而建民宅区,是杭州人就会知道:拱宸桥河西直街最具有古老特色。听前辈人说老底子这里灯红酒绿是个典型的娱乐区…如今也已成为一个景点,并将它的原貌保留了下来,全是青瓦青砖的老建筑,虽然长年与河相伴,但依然坚固耐用。
第二桥:登云桥,是从北往南运河的第二座大桥,它是一座新建的运河大桥,因此除了宽敞宏观之外,功能上当然比较完善,还比较创新,除了承担东西两边登云路上的车辆行人来往之外,百姓们还可以去桥下休闲纳凉,这是运河修建指挥部新的创举,这次杭州市运河中的十五座大桥中有七座大桥增建了此功能的桥下休闲吧!登云桥的傍,是杭州市最大的电子器材市场,它面向全国批发种类的电子器材,(我为配一只电视机上的“行管,曾去过,)听着这桥名就会使人联想翩翩,我的想法是它的名字可以与天上的云有关,说不定是座神仙桥呢!
第三桥:大关桥,在我的印象中,它是引用老大关桥名而重建的一座大桥,年龄大约有三十来年,是连接大关路东西而向的大桥,它的西边是沈半路,通往市重工业区与市郊区,杭钢,杭氧、杭玻,杭重,杭气,杭锅等等的大型企业全集中在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座为工业而建的工业大桥。
第四桥:江涨桥,它与名气比它大的卖鱼桥成90度直角,与北边的娑婆桥只离百米之遥。就因为卖鱼桥没有横跨运河主流及桥没有修建成新,才没被选入运河大桥,与他为伍的还有打索桥、佐家桥,娑婆桥等等全没有被选入。
5.关于描写杭州的古诗句有哪些1. 《曲院风荷》
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写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断桥残雪》
明代
澄湖绕日下晴湍,梅际冰花半已阑。
独有断桥荒藓路,尚余残雪酿春寒。
3.《苏堤春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梢。
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4.《平湖望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倾秋。
5.《花港观鱼》
清 乾隆
花家山下流花苍,花著鱼身鱼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
6.《柳浪闻莺》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导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柳莺。
7.《三潭印月》
元 尹廷高
坡仙立塔据平湖,天影清涵水墨图。
夜静老龙鳞甲冷,冰壶深处浴明珠。
8.《双峰插云》
元 尹廷高
嶙峋对峙势争雄,古塔疏林杳霭中。
写尽西湖烟雨障,双尖如笔摘晴空。
9.《南屏晚钟》
元 尹廷高
缥缈雷峰隔上方,数声风送到幽窗。
柳昏花螟游人散,付与山僧带日撞。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新一线城市。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独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6.杭州哪有运河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1794千米。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随着统治中心的东移和北移,在元朝时期,大运河由杭州直通北京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嘉兴、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
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
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
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历史 京杭人运河的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吴王阖闾为了向西扩张势力范围,下令开凿自太湖直达长江的胥溪。
早在2400多年前,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
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
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
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
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
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总结报告
1. 杭州关于运河的诗句
杭州关于运河的诗句 1.有关杭甬运河的诗词,现代诗也可以
1、钱塘渡口
唐施肩吾
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
钱塘渡口无钱纳,已失西兴两信潮。
2、西兴阻风
宋王炎
小市西兴渡,年来一再行。
花开方淑景,木落又寒声。
云破日还晦,潮回江未平。
壮年曾试险,迟莫敢轻生。
3、《春日西兴道中》
宋张栻
江梅已过杏花初,尚怯余寒著萼疎。
待得重来几枝在,半随蝶翅半蜂须。
杭甬运河,浙江省东部宁绍平原上的主干航道西段萧绍运河(旧称西兴运河)系古代人工疏浚、开凿而成;东段利用余姚江天然水道,余姚江在余姚县丈亭以下,江宽可达150~250米,水深约4~5米,至宁波市汇入甬江。因运河穿越的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的水位高低不一,历史上只能分段航运。1966年兴建15~30吨级升船机多座,1979年又按40吨级标准浚治航道,1983年全线通航。第二期运河改造工程航道标准提高为100吨级,钱塘江沟通运河工程实施后可直达杭州,与京杭运河联结。
贺循(260-319)任会稽内史,发动民众,开凿西起西陵(今西兴),经萧山、钱清、柯桥到郡城的一条人工运河。后又组织民众修治与此相连接的其他河道,形成了纵横交织的水网,使原来各河道能互相流通,调节水位,保证了农田灌溉之需要。不仅改善了会稽郡的水环境,提高了鉴湖的水利功能,给人以灌溉、舟楫、养殖、渔业之利,且对整个浙东具有交通、物宜、军事之便。功在一代,泽被千秋。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 西晋时,会稽内史贺循主持开挖西兴运河,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南宋建都临安,浙东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航运河道。元代至清代,浙东运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畅通。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冲击下,运河作用逐渐被取代。
2.描写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清波荡漾,这许多船儿是南去杭州,还是北去扬州?遥想1000多年前,当隋炀帝开发这条南北大运河的时候,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历史的长河有如大运河,光阴消逝,时间推移,现在在大运河两岸,连一棵隋柳也没有了。到了今天 ,在两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杨柳在迎着春风吐翠,显示着中华民族进入了新兴时期。
大运河贯穿南北。它南越长江,流经江苏、浙江;北越黄河,流经鲁冀,烟波浩渺几千里。这是与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于世的伟大奇迹。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同是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3.关于杭甬运河 的诗或词有谁能告诉我,
西起安家渡,东到大隐浦口,全长45公里。
自2013年12月31日起,杭甬运河宁波段试通航。这条运河是国家高等级航道布局规划“二横一纵二网”中的一纵,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浙东航道网和浙北航道网乃至全国水运主干网。
杭甬运河全长239公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延伸,分为杭州、绍兴、宁波三段。它西起钱塘江北岸的三堡船闸,途径萧山、绍兴、上虞、余姚,东至宁波。其中杭甬运河余姚段始于余姚安家渡,终于大隐浦口,流经马渚镇、兰江街道、阳明街道、凤山街道、梨洲街道、陆埠镇、丈亭镇、河姆渡镇、大隐镇,全长45公里。在余姚段自西向东22公里处有一个船闸——蜀山船闸。
与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具有绿色、环保、节能、节地、运量大、运价便宜等优势,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杭甬运河余姚段通航后,不仅可以缓解我市陆上交通拥堵状况,也势必也会减少汽柴油的使用、二氧化碳的排放等,对雾霾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杭甬运河余姚段通航后,将对区域经济带来快速发展,沿线将成为能源、装备制造、新型材料、造纸等大运量产业集聚的“洼地”。杭甬运河通航后将充分发挥运河历史悠久、两岸山川秀丽等旅游休憩功能价值,满足沿岸人们的休憩娱乐需求。杭甬运河通航后将充分发挥运河生态功能。运河与沿线陆域形成了统一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水产提供、气候调节等功能,是沿线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命之源。
为了准备杭甬运河余姚段的开通,市交通运输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网箱、网簖的清理,淤积航段的疏浚,召开渡口通航准备工作会议,进行渡工安全教育培训,标志标牌的完善,加强水上巡查工作等。
杭甬运河余姚段试通航后,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在江边洗衣服的人和渡运需要随时留意来往船只,注意自身安全。
4.关于京杭大运河上的桥的历史故事 杭州上的
第一桥:拱宸桥,它位于杭州老城的最北端,也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拱桥,桥面全是石板铺就的台阶,桥高具体几米我不清楚,但我敢说它是十五桥中最高的大桥,也是座唯一保持完好的古老石拱桥,这也是唯一只准行走不可通车的桥,它是杭州城中最古老最闻名的十大名桥之一,因为它不通车,所以它除了交通作用之外,还是附近居民喜欢在夏季晚上纳凉的好地方,又风凉又安全。桥下西岸是一长条沿河而建民宅区,是杭州人就会知道:拱宸桥河西直街最具有古老特色。听前辈人说老底子这里灯红酒绿是个典型的娱乐区…如今也已成为一个景点,并将它的原貌保留了下来,全是青瓦青砖的老建筑,虽然长年与河相伴,但依然坚固耐用。
第二桥:登云桥,是从北往南运河的第二座大桥,它是一座新建的运河大桥,因此除了宽敞宏观之外,功能上当然比较完善,还比较创新,除了承担东西两边登云路上的车辆行人来往之外,百姓们还可以去桥下休闲纳凉,这是运河修建指挥部新的创举,这次杭州市运河中的十五座大桥中有七座大桥增建了此功能的桥下休闲吧!登云桥的傍,是杭州市最大的电子器材市场,它面向全国批发种类的电子器材,(我为配一只电视机上的“行管,曾去过,)听着这桥名就会使人联想翩翩,我的想法是它的名字可以与天上的云有关,说不定是座神仙桥呢!
第三桥:大关桥,在我的印象中,它是引用老大关桥名而重建的一座大桥,年龄大约有三十来年,是连接大关路东西而向的大桥,它的西边是沈半路,通往市重工业区与市郊区,杭钢,杭氧、杭玻,杭重,杭气,杭锅等等的大型企业全集中在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座为工业而建的工业大桥。
第四桥:江涨桥,它与名气比它大的卖鱼桥成90度直角,与北边的娑婆桥只离百米之遥。就因为卖鱼桥没有横跨运河主流及桥没有修建成新,才没被选入运河大桥,与他为伍的还有打索桥、佐家桥,娑婆桥等等全没有被选入。
5.关于描写杭州的古诗句有哪些
1. 《曲院风荷》
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写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断桥残雪》
明代
澄湖绕日下晴湍,梅际冰花半已阑。
独有断桥荒藓路,尚余残雪酿春寒。
3.《苏堤春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梢。
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4.《平湖望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倾秋。
5.《花港观鱼》
清 乾隆
花家山下流花苍,花著鱼身鱼嘬花。
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
6.《柳浪闻莺》
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导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柳莺。
7.《三潭印月》
元 尹廷高
坡仙立塔据平湖,天影清涵水墨图。
夜静老龙鳞甲冷,冰壶深处浴明珠。
8.《双峰插云》
元 尹廷高
嶙峋对峙势争雄,古塔疏林杳霭中。
写尽西湖烟雨障,双尖如笔摘晴空。
9.《南屏晚钟》
元 尹廷高
缥缈雷峰隔上方,数声风送到幽窗。
柳昏花螟游人散,付与山僧带日撞。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新一线城市。
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得益于京杭运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发达的丝绸和粮食产业,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后来依托沪杭铁路等铁路线路的通车以及上海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带动,轻工业发展迅速。
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独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6.杭州哪有运河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1794千米。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 隋朝时分为四段: (1)永济渠 (2)通济渠 (3)邗沟 (4)江南河 随着统治中心的东移和北移,在元朝时期,大运河由杭州直通北京 元朝时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 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镇江、清江、扬州、台儿庄、临清、苏州、嘉兴、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济宁、德州、沧州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
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
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
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历史 京杭人运河的开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吴王阖闾为了向西扩张势力范围,下令开凿自太湖直达长江的胥溪。
早在2400多年前,吴国为北伐齐国争霸中原,在江苏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引长江水入淮的运河(称邗沟),以后在这基础上不断向北向南发展、延长尤其经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规模的扩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运河的规模。京杭运河的许多河段是利用原来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运河水流主要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
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
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
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
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
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
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
#活动总结# 导语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以下是 整理的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总结报告,欢迎阅读!
1.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总结报告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提高全镇村民文化素养,推动我镇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有效活动,取得一定成效。现就我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小学校认真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关键在教育,教育重点在广大青少年,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课堂在学校。我镇中小学自下学期起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要求每周不少于一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例如,各小学在国学经典诵读,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弟子规》或《百家姓》。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三字经》《论语》1篇。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首、《千字文》《论语》4篇。四年级:优秀古诗文20首、《论语》、寓言故事十则、神话故事。五年级:《大学》《中庸》、现代诗文10篇。六年级:《孟子》、现代诗文10篇。在确定内容后,提出多项落实的措施:保证诵读时间、保护诵读兴趣、积极创新诵读形式、做好检测工作、阅读篇目的保证。在初中学校,我镇设立了选修科目:内容有国学经典课、文学欣赏课、楹联教学、诗文写作、书法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科目。对于该科目的考试,老师们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写一些小小的感想,自己学后的心得体会等即可。
二、农村现代与传统文化教育并举
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我镇能够充分利用那些仍得以保留的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现代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培养村民的兴趣特长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为此,我镇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拓宽文化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充分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1.开展“感恩***”。**年底,我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举办“感党恩.党员固定活动日”文艺晚会,激发党员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热情,创先争优争当一名新时代合格党员。
2.开展“感恩祖国”。**年国庆节,中小学通过组织开展“建设幸福中国”主题读书活动,提升学生感恩祖国、保卫祖国、回报祖国的朴素情感。
3.开展“感恩父母”。**年端午节,通过组织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的“感恩心语”活动,引导青少年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鼓励青少年跟父母真诚交流、坦露心声。
4.开展“感恩自然”。通过开展“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倡导低碳理念,宣传“善用资源,服务公益”精神,教育学生及其家长参与环保、关爱自然。
2.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总结报告
自“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以来,我们区第十五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下面就我校在假期中开展的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假前,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以及每班教室外的宣传墙进行宣传,利用校广播站播放关于《弟子规》的解读音频,便于学生在假期中理解、记忆、运用。
二、经典在手,每日记诵。全校每名学生手中都有《弟子规》,做到了全校上下人手一本传统文化经典,各班老师根据本年级、本班级学生情况制定了背诵计划,学生根据计划每天认真学习记诵。假期中同学们撰写了感想深刻的读后感。开学后学校进行笔试、竞赛活动等形式进行考核。利用班会课时间,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多角度、多方位领会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并且很快的把其中的精髓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开展了以寒假中我们度过的“春节”、“圆宵节”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征文活动,四—六年级学生还撰写了读《弟子规》读后感,学校就学生中的优秀作品统一进行展览,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喜爱传统文化,并学会积极运用传统文化。这些措施不仅可以让师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给我校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就是我校在假期中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会坚定地把“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继续开展下去,让传统文化更好的走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3.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总结报告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理论支持。三年来,我校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活动的意义。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的栅栏上悬挂的《弟子规》、《论语》、《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的宣传板画,校园内的孔子雕像的矗立,走廊里、教室里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时刻感受着传统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也通过校园网站和校报及时报道,扩大影响。
二、制定相关制度,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1、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我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党委书记具体抓,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全体班主任和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组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务科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学生科、职教科负责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并组织开展诵读比赛;语文教师负责安排学习内容,并进行专题讲座;学生科负责所有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成立传统文化大讲堂专业团队
中华传统博大精深,涵盖内容非常广泛,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最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精心选择和安排。学校充分利用语文教师的专业优势和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老教师的特长,组建了传统文化大讲堂讲师团。根据宣讲内容,结合个人特点,讲师团成员各司其职,通过查找资料,认真组织,每个人都针对不同的内容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学,为全校师生快速解读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提升个人修养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4.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总结报告
我校于20xx年建制成立,在学校成立五年时间里,学校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一片空白,主要是缺少相关活动方面的师资。在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区教育局的关心下,我们申报了书法与剪纸两个项目,最终书法项目获批,并得到了小学黄新英老师的帮助,在一年时间里学校组织开展相关活动,现就学校在传统文化(书法)进校园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系统分析扎实推进
项目申报成功后,学校立即组织构建传统文化(书法)进校园活动组织机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工作小组组长,由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由学校书法社团及相关老师任组员。在组织机构建立后,学校组织召开会议,多方听取意见,最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坚持“二重”的工作设想,一重书法社团建设,二重二、四年级整班写字教学。
二、由点到面逐步铺开
社团活动面向各个年级学生,是经过选拔且有一定基础,这些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带动了其他学生,让学生在这个电脑打印的时代里重新认识了书法的认识。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由点到面全面普及,学校限于师资有限,委派了3名教师到吴江书画院进修,并安排一名老师跟随黄老师进行社团辅导,再由此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目前二、四年级语文老师均接受指导,并能胜任二、四年级的书法指导。并在二、四年级里开展了整班写字比赛,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课程开发有章可循
为了能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系统化,更为科学化,学校在安排老师跟随黄新英老师进行社团活动辅导时,有意要求详细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内容编排等,在学期期末结束时,学校整个工作小组共同参与讨论,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编制非教材形态的校本课程《水墨欢歌》,参加了吴江区第xx届校本课程的评比。
四、评价引领成果展示
学校在传统文化(书法)进校园活动推进之初,就很明白地告知社团辅导老师,最后学校要通过静态展示进行评价,老师以此评价引领日常教学,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教学。在期末结束的时候,所有社团成员拿出了自己最为满意的作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展版布置,并成功地在全校进行展示。
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的时候,感受到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5.弘扬传统文化活动总结报告
三年来,学校先后围绕《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传统经典,开展系列读书教育活动,并将各班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文明班级考核。活动一般分为读、讲、赛等几个阶段。
1、重视宣传,加强领导。
我校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领导小组,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科室和教研组具体组织落实、各学科老师协同配合的局面。并把该项活动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之中,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栏、国旗下讲话、墙报、画廊等多种宣传阵地的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2、立足校本,科学规划。
学校结合师生的具体情况,立足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具体、明确、易行,有主要措施和具体做法,内容简要、由易到难,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我校自己的特色。
3、改善条件,提供保障。
学校争取多方支持,筹集资金,购买了一套舞台音响设备,为活动开展提供硬件保障;选购一批文质兼美的经典书籍,充实了各班的图书角,增加藏书量;努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利条件。
4、指导检阅,规范提高。
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纳入学校特色建设评比、文明班级考评之中,及时检查督促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使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成为我校的自觉行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规性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全校性的大型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教师的教学指导提供交流的平台。
本文来自作者[雪爪鸿泥]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974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雪爪鸿泥”
本文概览:1.有关杭甬运河的诗词,现代诗也可以 1、钱塘渡口 唐施肩吾 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 钱塘渡口无钱纳,已失西兴两信潮。 2、西兴阻风 宋王炎 小市西...
文章不错《杭州关于运河的诗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