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

1、社会经济变化:随着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被破坏。

2、阶级关系变化:⑴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进行社会变革。

⑵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3、思想意识形态变化:⑴表现:儒、道、法、墨等各家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在政治、经济、文化、阶级关系方面从奴隶社会逐渐像封建社会转变。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思想变化:从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起,周代的最后三个世纪出现了成体系的思辨思想:(1)倾向于放弃关于天地运行的超自然的和神话的旧解释,而代之以非人格化的力量和趋势(如道、阴阳、五行)作出的解释.(2)至少在理论上强调统治者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即高贵的出身再辅之以合格的智能和道德,从而使他能当之无愧地承担十分重要的统治任务.(3)但是由于统治权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世袭的,于是相应地强调训练一个受教育的非世袭官吏阶级,以充当统治者的顾问.这一强调标志着断然背离了任职只取决于良好的出身这一传统的观点,同时朝着根据竞争性的考试吸收官员的中华帝国文官制度的方向发展.(4)强调社会和谐的理想,虽然这种和谐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换句话说,这一强调的基础是,每个人准备接受他在一个有等级的结构中的特定地位,尽其最大的努力履行与那个地位有关的社会职责.(5)强调大一统,它不但包括政治的统一,也包括思想意识和文化的统一,同时它也为和平、好政府和社会福利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 最后一个主题所暗示的种种内容可以追溯到周初时代,这在政治上表现为普天之下不能有二主的思想.

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本文来自作者[千旋]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9560.html

(5)
千旋的头像千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千旋的头像
    千旋 2025年10月14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千旋”

  • 千旋
    千旋 2025年10月14日

    本文概览:1、社会经济变化:随着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被破坏。2、阶级关系变化:⑴随着土地私有化,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进行社会变革。⑵各国先后进行变法。3、...

  • 千旋
    用户101408 2025年10月14日

    文章不错《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