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家户户最关注的问题,但忙前忙后却发现事倍功半,这是怎么回事?家长抓错重点是最主要原因。
如今高等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家长误认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都是“浮云”,殊不知错误的认知,可能断送孩子的未来。
对于小学教育,资深教师另有高见:得小学者得教育。
为什么说得小学者的教育?四个黄金期,家长清楚吗小学作为孩子成长的黄金期,承载着无限可能性。作为许多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起点,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初养成,学习兴趣初培养,人生观价值观萌芽,思维智力初步发展。
一般将小学粗略分为四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一个关键词,它们对孩子的成长乃至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二年级——精准衔接
最初进入小学的两年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好奇心模仿力强,正是培养对学校、老师、同学、学习兴趣的黄金阶段。
孩子们在一二年级所培养的学习能力、专注力和思维习惯会为接下来十几年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三四年级——完美进阶
教育领域的人都知道,三年级是学习成绩的分水岭——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考试难度的增加给孩子们带来新挑战,在这个自我意识萌芽的时期,孩子们发现并改正坏习惯、养成学习生活好习惯,实现从蹒跚到腾飞的完美进阶。
五六年级——百米冲刺
如果把小学比作田径场,高年级则算得上百米冲刺阶段,孩子的耐力和爆发力都经受考验,这段时间谁能坚持下来,谁就成功了一半。
五六年级还是培养竞争意识、自律能力、压力承受能力等“人生必需品”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孩子的表现不仅关系到他们能进入怎样的中学,更关系到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
小升初假期——制胜关键
很多家长孩子误认为小学毕业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总有聪明父母帮助孩子在假期为上中学做准备,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个假期的学习安排、社会实践、技能培养不能懈怠。
教育从娃娃抓起!其实优秀并不难,小学狠抓三件事就够了得小学者得教育,如何“得小学”?其实并不难,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莫过于这三“抓”,抓稳这三件事,孩子基本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1:抓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让孩子谈吐不凡,更有思想深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见证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
阅读还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增长他们的远见卓识。爱阅读的孩子往往志向远大,因为他们所看到的是更广阔的世界。
2:抓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的孩子越学越累,越累越厌学。小学只是多年受教育生涯的开始,如果不能狠抓兴趣,只顾揭开大脑“灌”知识,孩子只会变成死读书的考试“机器”。
3:抓习惯
著名学者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翅膀硬了”之类的话,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尚小时比较好管教,再大些逐渐培养自我意识,家长的言语不合心意很可能遭到反驳。
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阶段,一旦错过,再想系统性培养就难上加难。
一年级孩子需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每一位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们,被父母寄予更多的情感,好多家长认为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的起步期,一定要狠抓学习,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让他们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身为家长的你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小编认为,该狠抓的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孩子的态度和习惯。
第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直接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真正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在于学习过程中养成的态度和习惯,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这些都做到了,你还会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吗?
第二,学习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这就需要学生的教育者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在校要加强学生的课堂常规训练,比如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并摆放到指定的位置,课上要举手发言,不能你一嘴我一嘴,乱成一气,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自己说话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要让别人听得见,坐姿要端正,不能趴在桌子上,双手要放在桌子上等等。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配合老师,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所以上学的前一天晚上家长要把学习用品准备好,不要等到上课的时候学生忘记带书了,没有本子没有笔。家长还要和孩子商定好每天学习的时间,比如放学休息十五分钟后开始写作业,帮助孩子养成定时学习的习惯,拒绝孩子成为“手机党”等。
第三,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年级正是孩子习惯的养成期,可塑性强,一旦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好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学习都会变得很轻松,并能够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整天埋头苦学,却总是考得不理想,而有些学生轻轻松松就能考出好成绩的原因。
第四,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习成效,而且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每个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的人,都有三观正、自控能力强、生活有规有律、思维理性等特点,你感觉到态度与习惯的重要性了吗?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养成习惯。”小编认为一年级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态度和习惯,你赞同小编的说法吗?
一年级,是孩子从学前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关键一年。这时候,如果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随着后面课程的难度越来越大,好习惯的孩子和差习惯孩子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请多少补习老师都不管用。
1、上课。
学的好不好,上课是关键。如果连上课老师讲的东西都记不住,那课后怎么补都是不管用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能坚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一堂课,最好能学着做点课堂笔记。
2、作业。
上了小学,就开始有作业了。要让孩子养成抓紧时间完成作业的习惯。等到高年级,作业多了,有的孩子在学校就能完成作业,有的孩子拖拖拉拉要做到晚上十点钟,差距就这样慢慢拉开了。所以,要让孩子养成先完成作业再玩的习惯。
3、阅读。
课堂知识说到底,都是死的。要让孩子取得全面的进步,一定要加大课外的阅读量。像有的孩子,一有空,就喜欢捧着本书去读。这种孩子一准比那些得空就玩手机游戏的孩子,强多了。
4、兴趣。
学习其实是件挺枯燥的事情,而且一学就是十几年。因此,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等将来学习难度大了,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孩子的学习动力。
欢迎关注“苏苏快跑”微信公众号,邀你一起关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
本文来自作者[笑旋]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943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笑旋”
本文概览: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家户户最关注的问题,但忙前忙后却发现事倍功半,这是怎么回事?家长抓错重点是最主要原因。如今高等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许多家长误认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都是“浮云”,...
文章不错《孩子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16件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