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陇望蜀、贪心不足、得寸进尺、贪多务得 、获陇望蜀
一、得陇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自:南朝 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译文:人在苦中不能知足,想要既平定陇,又想得到蜀。
二、贪心不足 [ tān xīn bù zú ]
解释: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译文:贪心不满足!既然得到吴郡,但同时又想得到我边界。
三、得寸进尺 [ dé cùn jìn chǐ ]
解释: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译文:大王不如远交近攻,得到一寸就进一寸,得到一尺也是王的一尺。
四、贪多务得 [ tān duō wù dé ]
解释: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事物贪多并务求取得。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译文:贪多务得,大的小的都不舍弃
五、获陇望蜀 [ huò lǒng wàng shǔ ]
解释: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出自:南朝 范晔《后汉书·岑彭传》载:东汉初年,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蜀两地,光武帝刘秀使岑彭等率军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上邽两地,并在给岑彭的信中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译文:东汉初年,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蜀两地,光武帝刘秀使岑彭等率军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上邽两地,并在给岑彭的信中说:“两座城若攻下,就可以带着兵攻击蜀国。人在苦中不能知足,想要既平定陇,又想得到蜀。“
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一、出处
唐·李白《古风》诗:“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二、含义
1、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2、陇:指甘肃东部;蜀:指四川中西部。
三、例句
1、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的人最终结果是交不到好朋友。
2、地主霸占了王爷爷的田地,得陇望蜀,又要抢王爷爷的房子。
3、他们得陇望蜀,永远无法使他们心满意足。
扩展资料:
得陇望蜀的典故:
1、曹操打下了汉中,张鲁投降,曹操不仅扩大了势力范围,还威胁到了刘备集团的安危,因为汉中是蜀郡的咽喉和门户,汉中被曹操拿下,蜀郡就直接和曹操的军事力量对峙。曹操如果乘胜进军,就可能威胁蜀郡的安危。
2、很多人主张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蜀郡。提出这个建议的有两个人,一个就是刘晔,还有一个司马懿。但是曹操没有接受。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意思就是所说:人哪,就是贪心不足啊,已经得了陇,还想要蜀。于是他决定撤军,不再往前进了。
参考资料:
得陇望蜀
读 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解 释 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唐代·李白《古风之二三》:“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画几幅,虽然太有些~。(《鲁迅书信集·致陶元庆》)
近义词 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反义词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歇后语 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典 故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
本文来自作者[笑晴]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918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笑晴”
本文概览:得陇望蜀、贪心不足、得寸进尺、贪多务得 、获陇望蜀一、得陇望蜀 [ dé lǒng wàng shǔ ] 解释: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
文章不错《形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成语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