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和圆观那篇文言文叫什么

1. 求唐代袁郊的《圆观》的翻译及赏析

三生石上旧精魂 作者:袁郊 这篇小说情节简单,没有多少曲折,笔者之所以把它录在这里,主要是让读者了解“三生”的来源。

古小说里人们初次相见时总会说:“久仰久仰,今日得见,三生有幸。”那么什么是三生呢?许多人部知道。

其实,“三生”这个词,最先出现于袁郊的小说《园观》。 佛教强调人有三生,即前世、今生、来世。

对于前世,我们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面对现世中的种种苦恼,却无可奈何,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也有许多忠于感情的人祈求来世继续做“他”(她)的老婆、老公,或者是儿女。

但是,来世能够祈求得到吗?假如真的有来世的话,我们会感觉到吗?呵呵,只有上帝知道! 小说写的是在唐代宗大历年间,洛阳的惠林寺里有一个先知先觉的和尚叫园观。这个和尚会种田种菜,侍候田园,很有些粮食和布帛积累,生活富足。

这个人除了懂佛经外,还擅长音律,吹拉弹唱,样样都会,是个人才啊。当时的人们都称为他富僧,却谁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所以,他交游也不广。

那时有一个做谏议的李源,在天宝年间,竟然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他的父亲叫李憕,做地方的郡守,安史之乱时,落到敌人手里。

从此以后,李源就吃粗粮穿布衣,落脚在惠林寺,将全部家产捐献给寺里。寺里每天只供给一碗饭一杯水罢了。

也不为他买仆人,彻底断了他与外界的联系。可是,李源却无怨无悔,安心在那里,与园观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人从早晨到黄昏,论道下棋,日子倒也过得十分悠闲。

当时一些人十分看不惯李源这样沉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他们清浊不分,常常嘲笑。而这两人也不以为意。

平平淡淡才是真啊。 有一次,两人约定去蜀地游玩,去青城、峨眉,一起访道求药。

但是怎样走呢,两人产生了分歧。园观想先到长安游玩一下,然后通过斜谷去蜀;而李源对他说:“我已经彻底与世隔绝,重新做人,岂能重新取道到两京玩乐?”坚决不同意这样走。

园观没有办法,只好说:“走哪条路其实是命中注定,谁也无法逃避。那好,我们就经过三峡去蜀地吧。”

两人就从荆江逆流而上,到南浦把船系在山脚下,作短暂停留。他们看到几个妇女,穿戴着各种衣服饰物,背着瓮打水。

园观看到汲水的女人,不禁流泪:“我就是怕见到这个女人。”李源感到十分惊讶,忙问:“自从我们逆流而来,沿途遇到类似的女人也不少了,你为什么独独为这个女人流泪呢?” 园观擦去眼泪,说出缘故来:“这些女人中,那个姓王的孕妇,就是我投生之所。

她怀孕三年,至今还没有生产,就是因为我没有来到这里的缘故。现在我今天既然来了,就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也就是我们佛经所说的轮回转世啊。

我再也不能再与你一起去蜀地了。”停了一会,他又对李源说:“请你借助符咒的力量,让我赶紧生下来。

你也稍作停留,把我的躯体埋葬在山脚下。等到三日后举行洗儿礼的时候,你再来看我,如果我对你露出笑容的话,表示我能够记得我们曾经的友谊。

再后十二年,在中秋月夜里,杭州天竺寺那边,我们会重新相会。” 李源听了园观这席话,非常后悔自己选择了这条道路,使老朋友过早离开他。

但这也没有办法,都是上天的意志。他听从园观的吩咐,与他抱头痛哭一番后,就喊那个王姓女人,问她:“你怀孕三年,孩子还没有出生,对吗?”这个女人感到非常惊讶,过路的男人家怎么知道这些事啊?真是奇了怪了。

一定是神仙,马上跪下,对李源说:“请求神仙指引!”李源说:“这件事好办,你只要祈求水神,我为你写一道朱符,贴后很快就会生下孩子的,而且是个男孩呢。” 这个女人听了,高高兴兴回家,遍告亲朋好友,大家都聚集在一起,把鱼酒献给水神,李源也去,赠了一道朱符。

回来后,园观正烧了热水洗澡后,换上新衣新帽。当晚园观死了,那个女人的孩子也出生了。

三天后,李源去王家,把在襁褓中的婴儿移到光线明亮的地方,他果然对李源一笑。看到婴儿,想到故人,李源不由得流下眼泪,就把事情的详细情况告诉王家。

大家听了,都非常感慨,赶忙拿出许多银子,厚葬园观。 李源这个人,非常守信,十二年后的中秋节,他特地去杭州天竺寺赴约。

无论见到或见不到他都不会后悔的。那天天竺寺正是雨后初晴,月光照耀着大地,到哪里去找园观呢?李源感到迷茫极了。

正在这时,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一个牧童唱竹枝词的歌: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转眼之间,一个小孩,穿着短衣,头发扎成双角,很快来到寺前面。李源一看,就知道来者就是园观,因为他的外貌与园观非常想像。

李源走上前寒暄:“园观大师,别后一向可好?”园观后退了一步,向李源问好,同时说:“先生确实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现在我与先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请不要接近我。你世俗的缘分还没有结束,希望你好好修炼,不要随便停止,这样,我们会很快相见。”

从话里,李源知道,那个生在王姓家的小孩已经死了,园观这次来赴约,只是他的幽灵。所以,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为好,只看着园观流泪。

园观又唱着竹枝词,一步一步走远,走远……纵然他的人看不见了,。

2. 求唐代袁郊的《圆观》的翻译及赏析

三生石上旧精魂作者:袁郊这篇小说情节简单,没有多少曲折,笔者之所以把它录在这里,主要是让读者了解“三生”的来源。

古小说里人们初次相见时总会说:“久仰久仰,今日得见,三生有幸。”那么什么是三生呢?许多人部知道。

其实,“三生”这个词,最先出现于袁郊的小说《园观》。 佛教强调人有三生,即前世、今生、来世。

对于前世,我们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面对现世中的种种苦恼,却无可奈何,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也有许多忠于感情的人祈求来世继续做“他”(她)的老婆、老公,或者是儿女。

但是,来世能够祈求得到吗?假如真的有来世的话,我们会感觉到吗?呵呵,只有上帝知道! 小说写的是在唐代宗大历年间,洛阳的惠林寺里有一个先知先觉的和尚叫园观。这个和尚会种田种菜,侍候田园,很有些粮食和布帛积累,生活富足。

这个人除了懂佛经外,还擅长音律,吹拉弹唱,样样都会,是个人才啊。当时的人们都称为他富僧,却谁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所以,他交游也不广。

那时有一个做谏议的李源,在天宝年间,竟然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他的父亲叫李憕,做地方的郡守,安史之乱时,落到敌人手里。

从此以后,李源就吃粗粮穿布衣,落脚在惠林寺,将全部家产捐献给寺里。寺里每天只供给一碗饭一杯水罢了。

也不为他买仆人,彻底断了他与外界的联系。可是,李源却无怨无悔,安心在那里,与园观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人从早晨到黄昏,论道下棋,日子倒也过得十分悠闲。

当时一些人十分看不惯李源这样沉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他们清浊不分,常常嘲笑。而这两人也不以为意。

平平淡淡才是真啊。 有一次,两人约定去蜀地游玩,去青城、峨眉,一起访道求药。

但是怎样走呢,两人产生了分歧。园观想先到长安游玩一下,然后通过斜谷去蜀;而李源对他说:“我已经彻底与世隔绝,重新做人,岂能重新取道到两京玩乐?”坚决不同意这样走。

园观没有办法,只好说:“走哪条路其实是命中注定,谁也无法逃避。那好,我们就经过三峡去蜀地吧。”

两人就从荆江逆流而上,到南浦把船系在山脚下,作短暂停留。他们看到几个妇女,穿戴着各种衣服饰物,背着瓮打水。

园观看到汲水的女人,不禁流泪:“我就是怕见到这个女人。”李源感到十分惊讶,忙问:“自从我们逆流而来,沿途遇到类似的女人也不少了,你为什么独独为这个女人流泪呢?” 园观擦去眼泪,说出缘故来:“这些女人中,那个姓王的孕妇,就是我投生之所。

她怀孕三年,至今还没有生产,就是因为我没有来到这里的缘故。现在我今天既然来了,就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也就是我们佛经所说的轮回转世啊。

我再也不能再与你一起去蜀地了。”停了一会,他又对李源说:“请你借助符咒的力量,让我赶紧生下来。

你也稍作停留,把我的躯体埋葬在山脚下。等到三日后举行洗儿礼的时候,你再来看我,如果我对你露出笑容的话,表示我能够记得我们曾经的友谊。

再后十二年,在中秋月夜里,杭州天竺寺那边,我们会重新相会。”李源听了园观这席话,非常后悔自己选择了这条道路,使老朋友过早离开他。

但这也没有办法,都是上天的意志。他听从园观的吩咐,与他抱头痛哭一番后,就喊那个王姓女人,问她:“你怀孕三年,孩子还没有出生,对吗?”这个女人感到非常惊讶,过路的男人家怎么知道这些事啊?真是奇了怪了。

一定是神仙,马上跪下,对李源说:“请求神仙指引!”李源说:“这件事好办,你只要祈求水神,我为你写一道朱符,贴后很快就会生下孩子的,而且是个男孩呢。” 这个女人听了,高高兴兴回家,遍告亲朋好友,大家都聚集在一起,把鱼酒献给水神,李源也去,赠了一道朱符。

回来后,园观正烧了热水洗澡后,换上新衣新帽。当晚园观死了,那个女人的孩子也出生了。

三天后,李源去王家,把在襁褓中的婴儿移到光线明亮的地方,他果然对李源一笑。看到婴儿,想到故人,李源不由得流下眼泪,就把事情的详细情况告诉王家。

大家听了,都非常感慨,赶忙拿出许多银子,厚葬园观。 李源这个人,非常守信,十二年后的中秋节,他特地去杭州天竺寺赴约。

无论见到或见不到他都不会后悔的。那天天竺寺正是雨后初晴,月光照耀着大地,到哪里去找园观呢?李源感到迷茫极了。

正在这时,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一个牧童唱竹枝词的歌: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转眼之间,一个小孩,穿着短衣,头发扎成双角,很快来到寺前面。李源一看,就知道来者就是园观,因为他的外貌与园观非常想像。

李源走上前寒暄:“园观大师,别后一向可好?”园观后退了一步,向李源问好,同时说:“先生确实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现在我与先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请不要接近我。你世俗的缘分还没有结束,希望你好好修炼,不要随便停止,这样,我们会很快相见。”

从话里,李源知道,那个生在王姓家的小孩已经死了,园观这次来赴约,只是他的幽灵。所以,他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为好,只看着园观流泪。

园观又唱着竹枝词,一步一步走远,走远……纵然他的人看不见了,山高水。

3. 帮忙译段文言文,谢谢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

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

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 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4. "三生石,三生路"怎么理解

自古就有个民间传说,人死了要投胎转世前,灵魂要走冥界的黄泉路到忘川河,河上有座奈何桥,过了奈何桥再到望乡台,望乡台旁有位老妇人手端孟婆汤,递给每个灵魂。

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上面记载着一个人的前世今生与来生。投胎前的灵魂登上望乡台远眺,再看最后一眼阳间的家,然后喝下孟婆汤让你忘掉前生各事,也开启了另一段人生。

三生,为佛家所说的三世转生,即前世、今生、来生。佛家认为生命是永恒的,所以生命有轮回、转世。

前世因、今生果、来生缘,缘起缘灭,因缘聚合,该还的情,该了的债,三生石上记分明。 那么,为什么古人用“三生石”比喻因缘前定? “三生石”源自唐朝袁郊《甘泽谣.卷五.圆观》中载︰“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文中讲述一僧人三世转生会故人的传说,传达的是朋友间信守约定的感人情谊。 据载,唐朝大历末年,洛阳惠林寺有位僧人叫圆观,他精于田园耕作,也很富有。

他除了钻研佛学外,还精通音律。当时人们称他为富和尚,但不知道他的来历。

李源为官宦子弟,天宝年间,他整天沉迷于游宴歌酒中,纵情享乐。他的父亲李恺镇守边疆,后被安禄山杀害。

从此,他放弃终日游玩的生活,隐居于惠林寺,并将全部家产都捐给寺院,发誓不求功名利禄、不结婚、不雇用奴仆。 因此,李源与圆观也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经常促膝对谈,从早到晚,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些什么。

就这样,他们相处交往了三十年。 一天,两人相约同游蜀州,到青城、峨嵋去访道求药。

圆观想游长安取道斜谷入蜀,李源则想去荆州取道三峡走水路。由于李源很坚持,圆观只好说︰“走哪条路真的由不得人,就经三峡走水路吧!” 这天到了南浦,船停岸边,他们见一怀孕妇人在河边打水。

这时,圆观流着泪对李源说︰“我不愿走此路线,就是怕见到这位妇人。她姓王,来世我应该转生为她的孩子,她怀孕三年,一直未分娩,就是等我来投胎。

今天既然见到她了,是我命有所归,也就是佛所说的转世轮回。” 圆观又接着说︰“请您为我念诵符咒,助我快点投生。

你把船停在这里几天,把我葬在山下。婴儿出生三天后,你到王家去,如果婴儿见你就笑,表示他认识你,当晚婴儿也将死去。

十二年后,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我们还会相见。” 李源此时很后悔自己坚持走水路,心里感到极度悲伤。

于是他告诉妇人做好分娩的准备,而圆观沐浴后换上一身新装,当晚圆观坐化,妇人生下孩子。三天后,李源去看新生婴儿,果然婴儿一见他就笑,当天晚上婴儿果真去世,李源把这件事详细告知王氏,王氏厚葬了圆观。

十二年后的中秋夜,李源依约来到杭州天竺寺,山雨初晴,月色满川,却无处探寻圆观的踪影。突然李源听见葛洪川畔,有牧童唱着〈竹枝词〉,他骑着牛敲打牛角,一会儿就到了面前,来人正是圆观。

李源拜见说︰“观公可好?”牧童却对他说︰“你真是一个信守约定的人,我们走的路不同,要谨慎切勿相近。你俗缘未尽,但愿能努力勤修行,如果勤奋修行不懈怠,我们后会有期。”

李源因为无法与圆观共叙往日情谊,不由得望着圆观潸然泪下。 圆观又唱起〈竹枝词〉,一步步向前离去。

山长水远,歌声还能听见,他初到寺前所唱是︰“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离寺所唱则为︰“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溪山寻己遍,却寻烟桌上瞿塘。”

“三生石”即按圆观所唱“三生石上旧精魂”而来,因李源与圆观的缘分包括圆观、婴儿、牧童,正好是“三生”,于是后人称当初两人在川边大石相会之处为“三生石”,而“三生石”也被用来比喻因缘前定。

5. 三生石流传合哪位诗人有关

传说 唐 李源 与僧 圆观 友善,同游 三峡 ,见妇人引汲, 观 曰:“其中孕妇姓 王 者,是某托身之所。”

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 杭州 天竺寺 外。是夕 观 果殁,而孕妇产。

及期, 源 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源 因知牧童即 圆观 之后身。见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

后人附会谓 杭州 天竺寺 后山的三生石,即 李源 和 圆观 相会之处。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

唐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 南岳 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6. 为什么古人以“三生石”比喻因缘

“三生石”源自唐朝袁郊《甘泽谣.卷五.圆观》中载︰“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文中讲述一僧人三世转生会故人的传说,传达的是朋友间信守约定的感人情谊。

据载,唐朝大历末年,洛阳惠林寺有位僧人叫圆观,他精于田园耕作,也很富有。他除了钻研佛学外,还精通音律。当时人们称他为富和尚,但不知道他的来历。

李源为官宦子弟,天宝年间,他整天沉迷于游宴歌酒中,纵情享乐。他的父亲李恺镇守边疆,后被安禄山杀害。从此,他放弃终日游玩的生活,隐居于惠林寺,并将全部家产都捐给寺院,发誓不求功名利禄、不结婚、不雇用奴仆。

因此,李源与圆观也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经常促膝对谈,从早到晚,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些什么。就这样,他们相处交往了三十年。

一天,两人相约同游蜀州,到青城、峨嵋去访道求药。圆观想游长安取道斜谷入蜀,李源则想去荆州取道三峡走水路。由于李源很坚持,圆观只好说︰“走哪条路真的由不得人,就经三峡走水路吧!”

7. 杭州灵隐寺那三生石的传说

1、唐代隐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圆观交好,互为知音。两人相约去四川峨眉山游玩,圆观想从道长安,从北部陆路入川。在李源的坚持下,两人从从长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边遇到一个怀孕三年的孕妇。

圆观看到这个孕妇就哭了,说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愿意走水路,因为他注定要做这个妇人的儿子,遇到了就躲不开了,他和李源相约在13年后杭州三生石初相见。当晚圆观圆寂,孕妇也顺利产子。

十三年后,李源如约来到三生石,见到一个牧童唱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与之相认,牧童说他就是圆泽,但是尘缘未了,不能久留,然后就离去了。

2、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

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

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扩展资料

三生石位于杭州三天竺法镜寺后之莲花峰东麓,是清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中所言“西湖十六遗迹”之一。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情——宝黛的爱情就是从三生石畔的前生开始的。

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

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三生石是一种泥质石灰岩,呈褐红、朱红、玄黄、土黄等色。三生石产于孔子故里曲阜城北的九仙山上,其质地柔软、文理精腻,山体前面的三生石为褐红色,称为三生石阳石,经打磨抛光之后可现类似于木纹的图案或黑点点缀,所以又有石中紫檀的美誉。

而山背面的石头多呈玄**或土**,被称为三生石阴石,阴石亦有黑色天然画面装点,大块儿石头经打磨后可构成高山流瀑、古木枯枝、飞禽走兽、风流人物等图案,清晰逼真,各得其妙,有水墨画的清高淡雅。三生石中含有朱砂、石英、方解石、辉锑矿、地开石、高岭石等成分。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而三生石又产于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故里的九仙山上,传说中的缘池仙翁又为道家的代表。中国的宗教文化经过长期的演变之后,儒、道、释三家已经互相渗透、互相同化,某种程度上已经“三教一体”了,所以,三生石更是一种灵石。

文言文有情人句子

1. 宿舍在古代怎么说

室,舌,庐,屋,宅,馆,阁,卧室,宿舍,寝所,寝庐,庐舍,舍馆,阁斋,屋庐,阁馆等。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说文》

庐,舍也。——《广雅》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周礼·遗人》

公馆复。――《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汉书·扬雄传》

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尔雅·释宫》

宋 曾巩 《秃秃记》:“司法 张彦博 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琵琶行》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自门至於寝庐,总为屋凡若干区。”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宋 苏洵 《田制》:“塞溪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庐舍,徙城郭,易疆壠。”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周礼·地官》

君厌承明之庐。——《汉书·严助传》。注:“直宿所止曰庐。”

《东观汉记·曹褒传》:“在射声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馀所。”

《宋书·后废帝纪》:“宵游忘反,宴寝营舍。”

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说文系传》

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礼记·曲礼上》疏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后汉书·苏不韦传》:“ 不韦 与亲从兄弟潜入廥中,夜则凿地,昼则逃伏。如此经月,遂得傍达 暠 之寝室,出其牀下。”

唐 唐暄 《还渭南感旧》诗之一:“寝室悲长簟,妆楼泣镜台。”

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史记·张仪传》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 蔡京 赐第,宏敞过甚。老疾畏寒,幕帟不能御,遂至无设牀处,惟扑水少低,间架亦狭,乃即扑水下作卧室。”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南一间算个燕居,北一间作为卧室。”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及临知白寝所,见其敝毡缣被帐帟质素,嗟美久之。”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 元 郝经 《秋思》诗之四:“今年坐舍馆,江声满重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到得 花多福 房里时,却已经黑压压的挤满一屋子人。”

以二人居屋十间。——洪亮吉《治平篇》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信州兴造记 译文

晋陵张公管理信州这个地方的第二年,是皇佑二年,奸邪者服帖,强横者顺从,隐逸者得到启用,冤屈的人得到舒展,既而政策得以施行,百姓得以安宁。

农历六月十九,发大水。张公把囚犯迁到地势高的监狱,命令各种差役警戒,不恭顺的就得到规定的惩罚。

半夜,洪水冲破了城墙,淹没了府衙寺庙,把百姓包围在了茅草屋上。张公赶到谯楼上,坐在谯楼下派官吏用小木筏收容百姓,老无所靠手足不便的人和迁徙的囚徒,都得以不死。

农历六月二十,水位下降。张公和幕宾左使巡行考察计算,在县城发文调派有钱人和没有被水淹的人出劳力和金钱,一共七百八十六户,收集建佛寺的木材一千一百三十二方。

还不够,就让之前张公命令出钱的富民出粮食来周济二十三个贫困的人,自言自语说:有新的粮食了,能停止了,希望输送和粮食等同价值的金钱来补充材料的费用。农历七月初九,招募工人从水进城的地方修筑城墙,修补郡府的围墙,落成监军的屋子,建立司理参军的牢房。

在州郡西北高爽的废墟扎营,用来给驻扎的军队居住,拆除旧的营房,用来平日教军士刺杀攻打防守的办法, 成立一个叫饶阳的驿站,建起一座叫回车的宅院,在南门外修筑了两座亭子,左边的亭子叫做仁,右边的亭子叫做智,依傍在山水边上。有四十二根横梁像船一样停在两庭之间,用来给车马行人通行。

在州门的左边修筑一座亭子,叫做宴,农历每月初一就在这里劝宾客饮酒。一共修建了一道梁,修筑了城墙九千尺,建起了八间房屋,用列为单位来数,共有五百五十二列。

从七月九日九月七日位置,用了五十二日民夫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五人。中等家庭以下的百姓,看见城墙房屋完好,却不清楚材料出自什么地方,见工人们聚集解散,却不见官吏找到自己。

凡是原来有的一定具备,原来没有的,现在也有了。因此这笔经费没有出自官府的供给。

张公用来救灾修补残败事务的政策正是这样,远远的贤明于以往的官吏。如今州县的灾害一个接着一个,但是人民却没有指责灾害,并且还有治理灾害的政策在那里出现。

一味的放松施舍百姓是不适合的,一味的聚集百姓百姓就会不忠,巨奸世豪张牙舞爪的欺凌百姓,百姓就会开始埋怨。埋怨多了,官吏开始高傲自喜,百姓相互诽谤嘲笑他,官吏却不清楚。

当官却不清楚为政之道的,他加重困扰百姓多数都是像这样的。这就是我为何替百姓悲哀,忧伤官吏不学习的原因了。

因此这样说,是张公的子民,不幸的遭到了灾害,他们也多少乎没有遗憾了。十月二十日,临川王某记。

3. 宿舍在古代怎么说

室,舌,庐,屋,宅,馆,阁,卧室,宿舍,寝所,寝庐,庐舍,舍馆,阁斋,屋庐,阁馆等。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

——《说文》 庐,舍也。——《广雅》 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

候馆有积。――《周礼·遗人》 公馆复。

――《礼记·曾子问》。注:“若今县官舍也。”

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汉书·扬雄传》 无东西厢有室曰寝。

——《尔雅·释宫》宋 曾巩 《秃秃记》:“司法 张彦博 改作寝庐,治地得坎中死儿。”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白居易《琵琶行》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自门至於寝庐,总为屋凡若干区。”《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 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宋 苏洵 《田制》:“塞溪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庐舍,徙城郭,易疆壠。” 清 唐甄 《潜书·太子》:“亲其妇子,知其生养;入其庐舍,知其居处。”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周礼·地官》 君厌承明之庐。

——《汉书·严助传》。注:“直宿所止曰庐。”

《东观汉记·曹褒传》:“在射声营舍,有停棺不葬者百馀所。”《宋书·后废帝纪》:“宵游忘反,宴寝营舍。”

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说文系传》 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礼记·曲礼上》疏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诗·小雅·斯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后汉书·苏不韦传》:“ 不韦 与亲从兄弟潜入廥中,夜则凿地,昼则逃伏。

如此经月,遂得傍达 暠 之寝室,出其牀下。” 唐 唐暄 《还渭南感旧》诗之一:“寝室悲长簟,妆楼泣镜台。”

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史记·张仪传》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 蔡京 赐第,宏敞过甚。

老疾畏寒,幕帟不能御,遂至无设牀处,惟扑水少低,间架亦狭,乃即扑水下作卧室。”《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南一间算个燕居,北一间作为卧室。”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及临知白寝所,见其敝毡缣被帐帟质素,嗟美久之。”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 元 郝经 《秋思》诗之四:“今年坐舍馆,江声满重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到得 花多福 房里时,却已经黑压压的挤满一屋子人。” 以二人居屋十间。

——洪亮吉《治平篇》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 古文中有哪些唯美的爱情语句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5、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6、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___卓文君《白头吟》7、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____佚名《上邪》8、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11、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____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1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____佚名《击鼓》1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4、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15、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____俞彦《长相思·折花枝》16、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1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18、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____黄景仁《绮怀》1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20、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2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__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2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____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2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____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2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25、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____卓文君《白头吟》26、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____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2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____佚名《留别妻》28、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____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29、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30、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____佚名《西洲曲》31、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____李白《怨情》3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____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3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3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35、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____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3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____白居易《长恨歌》3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38、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39、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____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4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____佚名《关雎》41、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42、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43、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44、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____佚名《留别妻》4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____张泌《寄人》46、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47、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____袁枚《马嵬》48、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____曹植《明月上高楼》4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50、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51、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5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____王昌龄《闺怨》53、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____李煜《长相思·一重山》5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55、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____李白《长相思·其一》56、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____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57、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____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58、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____李白《春思》59、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____徐干《室思》60、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61、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____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62、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____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63、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____李白《古意》64、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____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6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66、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

2. 情人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qíng rén 1.感情深厚的友人。南朝·宋·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太平广记》卷三八七引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唐 韦应物 《送汾城王主簿》诗:“芳草归时徧,情人故郡多。”《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吾兄生平可曾遇着一个知心情人么?” 2.恋人。《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二》:“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 宋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莺莺传》鼓子词:“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 明 汤显祖 《牡丹亭· *** 》:“也有美人自家写照,寄与情人。”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啊,河那边相对着的三颗星,顶上一颗青白色的大星不就是他的情人织女吗?”

分开解释

情,qíng,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情。情绪。情怀。情操。情谊。 人,rén,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3. “形容爱情悲伤”的古文句子有哪些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

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

“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

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出自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

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丈夫及春怀归,足慰离人愁肠。

按理说,诗中的女主人公应该感到欣喜才是,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对此诗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

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影孤怜夜永。

永夜怜孤影。 出自宋代苏轼的《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首先从“影孤”进到“孤影”,从“夜永”进到“永夜”,反映了 *** 夜思的漫长过程。一个“怜”字,传神地贯穿始终,有“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编趾西窗悄”(宋代周邦彦《倒犯·新月》)的徘徨不安的情态。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进一步衬托 *** 秋夜思念郎君的深沉心态。“楼”与“秋”互不兼容,楼已横秋,人何须眺望,一语双关,秋色值不得眺望,郎君也不能如此。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

“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出自宋代秦观的《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写景之外,别寄幽情,抒发人去楼空、青春虚度的情思,是全词抒情的中心。“风扬“花飞”是残春景象,给人以美人迟暮的暗示。

“花飞”二字尤其触目痛心,融凄惨的感受于寻常之景中,大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之意,简洁而含蓄。“门”是半掩着的,像在为谁开着,这正是女子心还。

4. 有关情人的诗句

和青鸟七夕诗青云直上九宵去鸟鹊相随银河里话别牛郎织女情七七相会泪如雨夕阳不肯西山坠绝唱千古无人比银河天际开,相思两界来。

鹊搭情义桥,雨诉别离愁。七夕诗风雨七夕夜--啸之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日暮晴空起墨云,无端又阻有情人。一生几度一良夜?泪若倾盆又一年。

风雨七夕计已久,炎凉人事亦非鲜。年来惯作孤灯读,哪管晴天或雨天.七夕--啸之一纸书成寄不成,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踏岸江流月半明。利欲功名似易水,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秋夕(唐)杜牧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夜女歌(晋)无名氏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五代·后唐)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意(唐 )孟郊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他乡七夕(唐) 孟浩然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唐人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

七夕(唐)白居易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鹧鸪天七夕(宋) 晏几道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七夕(唐)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唐) 李商隐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七夕(唐) 宋之问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5. 求经典文言文,孤独一个人的,还有对爱人的思念

《与妻书》,林觉民写的,不知道可不可以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本文来自作者[一缕墨香]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8965.html

(3)
一缕墨香的头像一缕墨香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一缕墨香的头像
    一缕墨香 2025年10月10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一缕墨香”

  • 一缕墨香
    一缕墨香 2025年10月10日

    本文概览:1. 求唐代袁郊的《圆观》的翻译及赏析 三生石上旧精魂 作者:袁郊 这篇小说情节简单,没有多少曲折,笔者之所以把它录在这里,主要是让读者了解“三生”的来源。 古小说里人们...

  • 一缕墨香
    用户101001 2025年10月10日

    文章不错《李源和圆观那篇文言文叫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