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知识汇总

细胞的减数分裂

1、 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减Ⅰ分裂(初级精(卵)母细胞) 减Ⅱ分裂(次级精(卵)母细胞)

染色体 间 前 中 后 前 中 后 末

2n 2n 2n 2n n 2n n n

考点2 配子的形成过程

1、 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前期: 联会期:同源染色质两两配对

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中期:同源染色体上下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

前期: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整齐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染色体变成丝状染色质,形成4个精子细胞或者

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

2、 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注:判断细胞图的三看原则: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是否有行为(配对、分离或上下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受精过程

1、 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意义:有性生殖过程可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是十分重要的。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双螺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

基本骨架: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碱基按照A—T、C-G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

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2、 DNA、基因和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 DNA分子的复制的过程及特点

过程:①解旋

②以解旋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③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边

特点:半保留复制、解旋边复制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有时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

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条件:模板(解旋的两条单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聚合酶)和能量(ATP)

2、 DNA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及意义

实质:以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两个与原来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遗传信息的的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细胞核

条件:模板(解旋的1条单链)、原料(4

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酶(解旋

酶)和能量(ATP)

碱基配对原则:A-U、C-G

产物:mRNA

、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

自由组合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补充:遗传学的解题方法-----乘法定理,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①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

② 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囊性纤维病是因为编码跨膜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所引起的

2、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且呈线型排列,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考点4 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无性生殖教案

如何上好"人的生殖和繁衍",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为什么要性教育?

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子开始长胡须、变声、喉结突出及梦遗,女孩子开始乳房发育及初潮,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孩子们会感到很惶恐、很害怕,担心自己的身体“坏了”,一些孩子怕父母担心,根本不敢告诉父母,于是通过网络和书籍偷偷摸摸地了解,殊不知,网络与书籍里经常充斥着大量的不良信息,由于孩子缺乏人体常识和鉴别能力,无法辨别良莠,全盘吸收,误导孩子,从而形成了错误的性观念,以至性扭曲。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性教育应该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前就应该开展,及早打破他们对性的神秘感,告诉他们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上会有哪些变化,防范于未然,从而让他们保持正常的心态。

保护自己、爱护他人:进行性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告诉女孩子要保护好自己,告诉男孩子要爱护他人,关爱女性。通过性教育,要让女孩子明白身体的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不许别人触碰,当别人侵犯时要大胆说“不”,教她当初潮来临时应如何应对,避免错误的做法而引起卫生疾病,使其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至于走向错误和迷乱;要解除男孩子对性的神秘感,正确看待梦遗、勃起等正常现象。

怎样进行性教育?

课内正常讲授:当讲到“人的生殖与繁衍”这节内容时,有些老师可能会直接略过,或者是让学生自己看书,其实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对。课文编排这节内容的初衷是解除性的神秘感,形成性的初步认识,若老师不进行讲授,会使得本就神秘的性显得更为神秘,让学生们觉得性不可言,言而可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老师不但要讲,还要备足功课详细讲。在讲之前,老师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会在哪节课上讲授,同时可让学生们准备关于生殖、繁衍、性等方面的疑问,若不便于提问,可写在纸条上,由课代表收集起来交给老师。正式授课时,老师可以先播放相关影片、视频或PPT,待播放结束后,老师采用平时上课的正常口吻授课,感情做到不偏不倚,用专业术语讲解生殖器、繁衍等内容,避免口语化,不用描述性的语言,严肃而又不失活泼地去讲,定会解除学生们的羞涩感与好奇感;讲解结束之后,老师针对学生们写的纸条,要逐一讲解、传道授业解惑。

课外知识拓展:除了在课内讲授外,学校或者老师还应组织课外知识拓展,带学生们去生命科技馆或计生展览馆,观看相关图集和生殖Q模型等及生命起源、如何抵御性骚扰等影视片,请专业人员讲解,从而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对待两性交往。

性就像衣食住行,不可或缺,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它与花粉传播受精、动物交配一样稀松平常。平时,父母和老师不要“谈性色变”,要从“谈性会让孩子步入歧途、不走正道”的旧思想中走出来,要从“谈性有悖纲伦”的禁锢中挣脱出来,正确看待性,引领孩子形成正确的性意识与性观念,而这一些都要从“人的生殖和繁衍”开始讲起。

  教学目标:

 1.掌握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常见的无性生殖。

 2、组织培养的概念。

 3、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用具:

 几种常见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多媒体素材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都知道生物体的寿命是有限的,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生物的物种不会由于某些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回答:是由于生物体具有生殖的特点。)

 这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延续和发展,不是靠生物个体的长生不死,而是通过生殖来实现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生物生殖的内容。

 讲述:我们知道生物的种类很多,那么,生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按生物的进化趋势,我们将生物的生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性生殖,另一类是有性生殖。我们先来学习无性生殖。首先我们来学习无性生殖的类型。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学习过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下面大家观看大屏幕所演示的几种生物的无性生殖的过程来回答问题。

 (大屏幕显示变形虫的分裂生殖、水螅的出芽生殖、根霉的孢子生殖、草霉的营养生殖过程。)

 提问:谁能用较简明的语言来说明一下以上4种生物的生殖过程?

 (回答:略。)

 提问:大家在观看这几种生物的生殖过程中,是否观察到了生殖细胞的结合?

 (回答:没有。)

 提问:新个体与母体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新个体是从母体直接产生出来的。)

 (回答:营养生殖。)

 讲述: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持植物体的优良性状,人们常用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

 (课下各个小组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课上来介绍。)

 (学生介绍:天津市的市花月季花的繁殖主要利用嫁接和扦插的方法,果树的繁殖也是利用嫁接的方法。例如:我们吃的甜脆可口的鸭梨、雪花梨等全是嫁接的结果。)

 讲述: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明白了无性生殖的一个特点,即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植物体的优良性状。

 提问:为什么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母本的性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提示:从无性生殖的概念入手。)

 (回答:由于新个体是从母体直接产生出来的,新个体含有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

 讲述:在农业、林业上就是利用无性生殖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的。但是扦插和嫁接的过程中难免会将母体的病毒带给新个体,并且人们希望能更快速地繁殖植物体,尤其对于生长期比较短的花卉、蔬菜等。那么,现在有没有一种既快速又脱毒的方法来繁殖植物体呢?有的,这就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那么,什么叫做植物的组织培养呢?简单地说,是人们利用植物的组织或细胞将其培养成为一个完整植物体的过程。那么,这种技术有没有理论依据呢?当然有的。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提问:什么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回答:略。)

 (大屏幕显示组织培养的流程图及以胡萝卜为例的组培动画过程。)

 讲述: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片段切下来,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愈伤组织。在适当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萌发,产生出根、茎等器官,进而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体。

 [课外小组同学课下进行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操作,请课外小组同学,结合他们进行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录像,向同学进行介绍(介绍内容略)。接下来,课外小组同学带领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并回答问题。]

 (活动一:找一位活动小组以外的同学,在课堂上亲手在接种箱内操作一下接种这一环节,并用实物投影打到大屏幕上,其他同学观看大屏幕,并给他找错误。)

 (活动二:带领大家观察锥形瓶中的植物组织,哪一个被污染了,哪一个没有污染,并让同学思考为什么?)

 (活动三:让活动小组以外的同学,针对植物组织的培养过程,向活动小组同学提问题。)

 (不能解答的问题由教师回答。)

 讲述:刚才大家的活动非常精彩,我们为自己鼓掌加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从中我们也应该得到启示:任何一项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否则将会前功尽弃。有的同学可能要问: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要求这么严格,那么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活动小组的同学结合参观天津市蔬菜研究所的情况,向大家介绍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并给大家讲解脱毒马铃薯种及马铃薯快繁等知识。)

 讲述:从上面活动小组的介绍,我们知道,对植物体进行组织培养有很多优点,不仅从植物体上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而且便于自动化管理。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的无性生殖的知识实际上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即克隆。克隆的原意是“离体的小树枝发育成一个植物体。”即无性繁殖的意思。高等植物的无性繁殖比较普遍,而高等动物的无性繁殖则比较困难, 1997年英国科学家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了“多莉羊”,这标志着生物新世纪的到来,同时,人们边看到了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

 (各小组讨论,然后畅所欲言,从医药、畜牧、医学等各方面展望了克隆的前景,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讨论了克隆如果利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讲述:刚才大家从正反两方面展望了克隆的应用前景。任何一门技术的应用对人类来讲都有其利和弊,如果利用得好,对人类社会大有益处;如果利用得不好,将会带来大的灾难。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刚才我们饶有兴趣的学习了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知识,实际上大多数种类生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下面我们以被子植物为例,来学习有性生殖的知识。

 (大屏幕显示被子植物花的结构、胚珠的结构、双受精的过程及种子的形成过程。)

 提问:什么是双受精?在种子的形成过程中是否有生殖细胞的产生及结合?

 (回答:略。)

 讲述: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像被子植物的生殖,由亲本产生确性生殖细胞(也叫做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讨论:1.我们将鸭梨的种子种下去,几年后是否能接出同样甜脆的鸭梨来?2.如果生物的生殖只有无性生殖,没有有性生殖,生物的进化将会怎样?

 (回答:略。)

 讲述:通过讨论,我们不难看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了双亲的遗传特性,这样会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这对于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自作者[乍然离场]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8776.html

(5)
乍然离场的头像乍然离场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乍然离场的头像
    乍然离场 2025年10月09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乍然离场”

  • 乍然离场
    乍然离场 2025年10月09日

    本文概览:细胞的减数分裂1、 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

  • 乍然离场
    用户100905 2025年10月09日

    文章不错《高中生物遗传知识汇总》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