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教案社会常识红色黑色与心情
活动目标
1. 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难点:能找到对应颜色。
活动准备
三种水果(红苹果、雪梨、青枣);红色心形、**长方形、绿色三角形(人手一份);三个不同形状的房子。
活动过程过程:
一.引出活动
1、教师出示三种水果(红苹果、雪梨、青枣)
2、让幼儿观察后,提问:这是什么水果,它们各是什么颜色呢?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让幼儿自由举例说明那些有红、黄、绿颜色的物品名称。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如:幼儿书包、衣服是红色;黄土、小鸭是**;小草、小树是绿色;红、黄、绿灯等等。
2、游戏:把相同颜色的图形送回家。提出游戏要求,引导幼儿找相应颜色的图形。
(1)先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图形,身上有什么样的颜色。
(2)根据教师出示的图形、颜色按照教师口令如:“有红颜色、心形宝宝学小猫走到心形房子里”,“黄颜色长方形宝宝学小鱼游到房子
里”,“绿色三角形宝宝学小鸟飞到房子里”,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三.延伸:邀请幼儿用不同的红、黄、绿的玩具拼成一样东西。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我所选择题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并在活动形式的安排中,着重幼儿的直接体验,注重他们的观察、感受、探索。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通过看、听、摸、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观察、比较、体会事物的变化。从谈话、讨论中引申出我们红黄绿色在生活中有的好处,从根本上使幼儿正确认识物体的颜色。但由于幼儿们知识面及生理特点的原因,部分幼儿在认识红、黄、绿各种颜色时有点模糊,但却表现很积极。其次,如果是在课堂上加上一些音乐,效果会更好。
2.幼儿园社会总体内容和三个分类内容是什么
幼儿园的总目标包括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二者有机地构成“目标管理”系统。
教育目标,即培养目标。在幼儿园里,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园舍和设施等物质条件,而是要把幼儿培养成怎样的人。
明确的教育目标,体现着办园方向,统率着幼儿园全部教育活动并制约着全部管理活动。因此,确立和实施科学的教育目标,是管理的首要 。
任务。 一、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其职能是把人类历史上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思维方式、精神文明、优良素质、民族传统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给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这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牵动着千千万万家庭,事关子孙后代成长和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
其次,教育要受社会性质的制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
社会主义的幼儿教育,要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三,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新一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要求幼儿园完成教养幼儿、为生产建设服务(含解放妇女劳动力)两大任务。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 *** 也同时到来,因此“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原来只注重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质量观面对着时代的严峻挑战。 *** 同志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方针,为教育改革和培养目标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
于是国家明确规定培养“四有”、“三热爱”、“两精神”的一代新人。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80年代以来,强调在丰富幼儿知识、经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开发智力和才能、培养良好个性、发展社会性品质和适应能力等等。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则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拓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新方向。这些不断发展的新要求,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
2.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前者指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后者指知识技能的获得,生活经验的丰富,智力才能的开发,思想品质的培养,以及情感、兴趣、爱好、志向和性格发展等。由于幼儿“身”、“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所以必须保证二者同步、协调、和谐发展,即常说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幼儿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而发展的实质是不断开发其个体潜能,即表现为各方面都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不断发展的过程。
如果对幼儿提出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达不到发展潜能的目的。所以,制定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为依据。
3.依据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这是因为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尚处于朦朦胧胧的阶段,还不能分门别类地接受系统科学知识。
所以,幼儿教育的任务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一启蒙性质的特点是:第一,幼儿认识的内容应是幼儿周围生活环境中所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的、浅显易懂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初步培养幼儿数量、时空等概念,发展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等。
例如:让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认知物体的形态、结构、色彩、气味、大小、长短、粗细等外部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时空关系等等。知道事物的名称、用途、与人们的关系。
学会排序、比较异同和分类,了解事物之间或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等等,而未要求幼儿掌握抽象的理论。第二,对幼儿认知要求虽是粗略、浅易的,但必须是科学的、唯物的、辩证的。
第三,幼儿教育的方式应形象、具体、直观、生动活泼,并要求多种形式、手段、方法合理结合,综合运用,创设立体、开放的教育环境。第四,强调幼儿教育不以传授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重在发展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能和创造性才干,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等。
总之,把握幼儿教育的启蒙性质,在于严格区别于小学教育,防止小学化或成人化倾向,使教育目标确实建立在幼儿教育工作规律的基础上。 只有把握好上述三个方面的依据,才能确立起科学的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体系 预期的教育目标,是通过目标结构及其整、分、合的运转过程而实现的。结构是功能的保证。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是在国家幼儿教育总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包括各教育领域和教材分类目标、幼儿身心素质发展目标、学段目标、单元主题教育目标及一个个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等组成。这是通过“综合——分析——综合”思维过程而形成的纵横交叉、有机结合的目标系统。
1.幼儿教育总目标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
3.幼儿小班社会我真能干该怎么上
小班社会《我真能干》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 1、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2、初步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 ? 活动准备: ? 挂图,练习册。
? 活动过程 ? 一、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图画和一个小故事,请你们用小眼睛仔细看一看,用小耳朵仔细的听一听。 ? 2、出示挂图,边讲述故事边提问,鼓励幼儿注意倾听。
? 3、提问:开学了,猴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小动物们都是怎么上幼儿园的?那猴宝宝又是怎么去的呢?小兔、小狗看见了,说了些什么?猴宝宝表情怎么样?他又说了什么?妈妈领着猴宝宝买香蕉,现在的猴宝宝会怎么做呢?爸爸领着猴宝宝看姥姥,猴宝宝又会怎么做呢?现在猴宝宝怎样上幼儿园的呢? ? 二、完整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 1、小朋友,刚刚我们都一起听了一遍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讲一遍故事吧! ? 2、教师边提问,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猴宝宝开始是怎么去上幼儿园的?小动物怎么说宝宝的?猴宝宝听了小动物们的话心里有什么感觉,怎么说的?后来爸爸妈妈外出猴宝宝怎么做了,上幼儿园怎么去的? ? 三、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上幼儿园的,迁移经验,进一步增强独立意识。
? 1、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样上幼儿园的呢?你们除了会自己走路上幼儿园,还能做什么事情呢?(幼儿知道还会刷牙、洗脸、吃饭、穿鞋等。) ? 2、请幼儿边说说自己会做的事情边做动作,其他幼儿可以跟着学。
(及时鼓励或表扬回答完整和动作做得好的幼儿。)。
4.幼儿进行社会环境和社会认知教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有机结合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简单地说,社会认知指的是幼儿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社会环境的认知,社会情感主要是指由于他人或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体验,社会行为则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或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可以说,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三者缺一不可。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三个方面。
情感是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社会情感的发展是首要方面。情感更多的是与幼儿社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当幼儿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时,幼儿就会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内心体验。对幼儿来说,情感始终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是幼儿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推动幼儿行为发展的作用。例如,在组织“尊重他人”的社会教育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幼儿对他人的同情心。产生了同情心,幼儿才可能会主动去帮助他人。
认知是社会情感产生的重要前提。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中,社会认知的发展也很重要。社会认知对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社会认知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知识经验,即传统的社会常识部分。在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社会常识教育普遍受到教师的重视。二是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即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目前教师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比较容易忽略这一方面。例如,在大班的社会教育活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目标设计中,教师注重让幼儿认识各种残疾人的标志及知道要帮助残疾人,但却相对忽视了让幼儿学习去理解残疾人的特殊需要以及如何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给予相应的帮助。对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的认知就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
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直接表现。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社会行为的培养包括行为技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幼儿的社会经验较少,对一些基本的社会生活常识不够了解。因此,行为技能的学习很有必要。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幼儿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与人交往。在学习社会行为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很重要。
可见,在进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三方面内容,做到社会情感、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有机统一。
二、深入挖掘社会教育内容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深入挖掘社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内容确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社会教育活动变成其他领域的活动,才能使社会教育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深入挖掘,就是要仔细分析教育内容,思考社会教育活动的本质目标应该如何体现。以中班社会教育活动“嘻嘻哈哈的信”为例。单从题目上看不出这是一个社会教育活动。然而事实上,“嘻嘻哈哈的信”讲了两个好朋友嘻嘻和哈哈在分别一段时间后互相给对方写信表达情感的故事。因此,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注重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引导幼儿感受他人对自己的感情,并学会表达对他人的感情。如果教师不注重深入挖掘故事内容,很容易浪费这个适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好故事,而使社会教育活动变成一个与社会领域无关的语言或者美术教育活动。
三、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注意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许多年经教师由于缺少经验,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特点及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不足,导致目标设计不适宜,社会教育活动质量不高。
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教育的目标设计也要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小班、中班以情感体验为主,辅以行为技能训练及习惯养成;大班则以社会体验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主,同时还要注意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例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个社会教育活动,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的重难点是体验残疾人的情感,而大班的重难点则应该是体验残疾人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心理需求。
在关注发展普遍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幼儿的个别教育问题。有些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前就已经具有任性、胆小、不合群、自理能力差等特点。教师要注意矫正这些幼儿的问题行为,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矫正个别幼儿的问题行为作为教育的重点之一。
总之,要使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准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了解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要深入挖掘教育内容的内涵,明确一些社会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只有准确把握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才能围绕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好社会教育活动。
我今天整理数据的时候看到50个常识,特别适合爸爸妈妈和幼儿园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作为亲子互动小游戏一起学起来
50个常识分为五类,分别为:国家常识;地理常识;动物常识;生活常识;安全常识。 答案即将揭晓哦,准备好了吗? 国家常识1、答案:大熊猫
2、答案:北京
3、.答案:公鸡
4、答案:五星红旗
5、答案:56个
6、答案:14.13亿人
7、答案:上海
8、答案:北京
9、答案:34个
10、答案:9月10日
地理常识1、答案:台湾岛
2、答案:黄河
3、答案:长江
4、答案:珠穆朗玛峰
5、答案:960万平方公里
6、答案:北半球
7、答案:太平洋
8、答案:京杭大运河
9、答案:秦岭、淮河
10、答案:亚马逊热带雨林
动物常识1、答案:螃蟹
2、答案:不会
3、答案:老虎
4、答案:海豚
5、答案:蓝鲸
6、答案:蝌蚪
7、答案:袋鼠
8、答案:吐舌头
9、答案:翅膀震动
10、答案:鳃
生活常识1、答案:洗手
2、答案:戴口罩
3、答案:补充维生素等
4、答案:少吃糖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5、答案:饭前饭后1小时内
6、答案:要休息啦
7、答案:9点左右
8、答案:2次
9、答案:11~13个小时
10、答案: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
安全常识1、答案:右边
2、答案:120
3、答案:110
4、答案:119
5、答案:戴口罩勤洗手
6、答案:36°C—37°C
7、答案:点火、开灯
8、答案:礼貌拒绝
9、答案:水、湿棉被等
10、答案:始终不开门
本文来自作者[剑宏娟]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873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剑宏娟”
本文概览:1.小班教案社会常识红色黑色与心情 活动目标 1. 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难...
文章不错《小班社会常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