獒、犬、狗这三个称呼有什么区别么?

狗、犬、獒的区别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对犬的称谓较多,粗略统计,可达十几种,但通用的叫法不过几种,现就常用的三种称谓略述已见。

一、狗

《说文》中有狗字,并解释为:“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为犬名声。《尔雅.释兽》:“未成豪狗。”郭注:“狗子未见生乾毛者。”郝疏:“是狗犬通名,若对文则大者名犬,小者名狗。散文则《礼记.月令》言食犬,《仪礼.燕礼》言烹狗,狗亦犬耳,今亦通言犬为狗矣。《玉篇》:“狗家畜以吠守。”在先秦典籍中较早使用狗字的有《韩非子.内储下》:“燕人无惑帮浴狗矢。”《庄子.行阳》:“譬猫狗马,其不及远矣。”《晏子春秋.杂下六》:“晏子使楚……曰:使狗国专从狗门入。”《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提之畜,无失其时。”《荀子.荣辱》:“……则是人也,而曾猫狗提之不若也。”《春秋左氏传.昭出23年》:“吏人之与叔孙居于箕者,请其吠狗弗与。”以上所引诸书断代较准确的有《孟子》《荀子》《左传》等,其中《荀子》为荀著作,而荀况生于公元前298年,死于238年,是占国后期的人。《孟子》为孟轲的言论,孟轲生于公元385年,死于304年,也是战国时期的人,《左传》中则有明确的年代记载。昭出二十三年即公元前五一九年,此年代属春秋中期。此外最近出土的《傍马盟书》中也方狗字。根据专家们考证,《傍马盟书》是春秋中晚期的史料,所以在甲骨文、金文中均无狗字。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确认,狗字的出现和使用,最早不会超过春秋中期,如进一步细分,最早不会超过公元前五一九年。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犬已是妇孺皆知的家养动物,为什么又出现了狗的称谓呢?这是因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只用犬来说明所有的狗无法说清,不能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不得不再造新字以适应发展了解社会,狗字就应运而生了。狗是个形声字,即左形右声,左边代表犬的形状,在右边上一个声符句,就造出了狗字。“句”在甲骨文中从两钩甲贝,后演变而成句,其改朝换代读若gou,所以此字即发音为狗。在现存的工具书中,凡是从句之字都有“小”,“曲弯”等义。如狗,其义为矮小畸形。提,其义为小牛犊。驹其义为小马。不繁举证。则狗字含意为小狗更是明白无疑。

在第一篇文章中,我们说犬字已释,在这里不必重复。那么犬和狗有什么区别呢?我觉得主要分三点不同,其是一时代不同。犬是产生在甲骨文或更早一些的年代里。具体年代至少有五千多年了。在当时主广泛使用犬字。这是此物的原始称谓。而狗字的使用最早才二千多年,是属于派生物的称谓。其二是范围不同。犬是泛称,无论大狗小狗,长毛狗,短毛狗,现在的狗,过去的狗,均可称犬。而狗则不同,严格名意上狗的,就是指小狗或小型狗。现在犬、狗混用,是另当别说的。其三是声誉不同。我每检有关资料,发现在用犬字的文章资料中几乎没有贬意,最多用犬表示中性的色彩。而用狗的文章资料中,大多是贬意,也有极少数是褒意的。这是值得我们十分注意的,并该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獒

关于獒犬现在人们谈论的比较多,但就其起源和在人类社会中的位置,从生物学角度论述的多,从历史学角度论述并不多见。现就我所知简述如下:獒字最早见于金文中,在容庚的《金文编》中凡三见,其代表字形作敖。敖和獒字通假,《史记.晋世家》:“先纵獒狗名敖。”敖本字作獒可证。在《说文》段注其义为“放浪”。那么被称做獒犬的则有放浪不拘之意。反过来解是放浪不拘的犬可称为獒。《尔雅》:“敖,傲也。”《广雅》敖,妄也。“又聱,不听不顺也。”就其意说则凶猛之犬皆可称獒。

马高犬俊美出众称作骜,蟹大足称作螯,大龟称作鳌。俊健豪杰称为提。《博物志》犬四尺为獒,《尔雅》狗四尺为獒。从以上所说可以看出,凡高犬雄健之犬皆可称为獒。综上所述獒犬,从獒之字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高大聪明雄健凶猛之犬均可称作獒。在我国的文字史上,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对铸录在青铜器上的文称为金文,又钟鼎文。敖字在金文中的初现说明,有一种犬在青铜器时代就有獒的称谓。青铜器从断代学上定为公元前十六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间。按此推算,犬称为獒到现在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大约比犬叫做狗早一千年。

另外在《春秋左传》中也有关于獒犬的记载:“公嗾夫獒焉,明博而杀之。盾日弃人用犬,虽猛何为!”这是公元前六百零七年的事情。按此推算,犬称獒也是近三千年的历史了。

獒犬由于有高大聪明雄健凶猛的特点,在当初就被统治者所看中,并把它当作维护自己统治所的工具—护卫犬。除前面所引《左传》外,这在《春秋公羊传》中也有记述:灵公有周狗谓之獒。呼獒而属之,獒亦躇阶而从之,祁弥明逆而提之,绝其领。赵盾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也。”这段话是说,灵公想用獒犬咬死赵质,结果反被赵盾的卫生杀死。这段历史已充分说明灵公已把凶猛的獒犬当作护卫了,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服务。

由于獒犬珍贵稀少。在周朝我国少数民族就把獒犬当作贡品向周天子进贡。在《尚书.旅獒》中有这样的记载:“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提。西旅低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西方少数民族把自己最心爱的獒太作为贡品献给周天子,以博其心欢。有的同志不仅要问,这是那个少数民旗呢?这里关键一词是“西旅”。只有弄清此意才能知道其祥。郑司农云:“西乃曰。”《王制》云:“西方曰。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大戴礼记,千乘篇》云:“西辟之民日,劲以刚。”《说文》谓,兵也。《玉篇》兵也。“兵即军队、军旅。旅《说文》军之五百人为旅。《尚书.大禹漠》“旅,军队。”那么,西旅即是西方的军队。在第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过历史上有“武装放牧的情况,因此西旅即指西方比较强悍的民族。又《后汉书马融传》:“东遴浮巨海而入享,西旅越葱领而来王。”也是说的历史上的此民族,西旅有西方强悍的少数民族民说明,但西方那个少数民族好养犬呢?而且所养之犬又能称为獒呢?《方言》云:“秦晋之西鄙,自冀陇而西使犬日哨。”这段话说明了两层意思,在秦晋冀陇而西的民族好养犬,而且把使犬口语反映在方言一书之中。结合今天的情况来分析,只有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獒才符合以上条件,通过以上考证,结合今天现实,这已是无争的事实,所以最初的獒犬就是指的藏獒。这和现在凡大型猛犬都称为獒,已不是一回事。

狗在古代还有一个别称是什么?

狗的文雅叫法是犬,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生物,它们生性温顺亲近人类,不光可以叫它们狗,比较文雅的可以称作犬。

还有比较生僻的,地羊、乌龙、白龙,这些都跟狗是一个意思,但是大家好像更喜欢叫它们小狗狗,觉得通俗易懂。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明明是一个意思的词汇却可以有很多种叫法,中国人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东西,外国人学起来更是要命,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中文必须榜上有名。

狗亦称“犬”,在中国文化中,狗属于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生肖中的第11位,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扩展资料:

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狗的存在和进化都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它,西方人用精美的艺术作品加以歌颂,而且还视其为最忠实的守护者。但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有着不高的地位。这从中国不断出土的考古发现中可见一斑。

最令人期待的是,在中国吉林榆树县周家油坊等地层中,即旧石器时代的更新世晚期,约在公元前2.6万~公元前1万年,发现了大量哺乳类化石,除人类的化石之外,出现了家狗的头骨“半化石”。

虽然有人认为它属于更新世动物化石,但更多的专家则认为它们是全新世或现代动物的遗骸。这类旧石器时代的家狗遗骸,可以表明中国东北地区的居民已开始将狗家化。

也就是说,东北家狗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以前。中国东北的原初人类是蒙古通古斯族,因此有理由认为,东胡、戎、狄、肃慎的先民,首先驯养了狗,其中戎就是有名的养狗氏族。

由此可见,东北和蒙古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早、中期的家狗驯化的中心。除此之外,在河南安阳、河北磁山、陕西西安半坡、山东大汶口、江苏常州等地均发掘到全新世后期家狗的骨骼化石,由此可以肯定,中国是家化狗的中心之一。

本文来自作者[绿蝶]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7668.html

(1)
绿蝶的头像绿蝶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绿蝶的头像
    绿蝶 2025年10月03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绿蝶”

  • 绿蝶
    绿蝶 2025年10月03日

    本文概览:狗、犬、獒的区别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对犬的称谓较多,粗略统计,可达十几种,但通用的叫法不过几种,现就常用的三种称谓略述已见。一、狗《说文》中有狗字,并解释为:“孔子曰,狗,...

  • 绿蝶
    用户100306 2025年10月03日

    文章不错《獒、犬、狗这三个称呼有什么区别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