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里是谁教的

该曲目是由历代的艺术家和乐工们共同创作和传承下来的。

五更,是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间段的节点之一,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旧时在夜间设置这五个时间节点进行巡夜报时。同时,“五更调“也是一种中国民间小调,歌词共五叠,自一更至五更递转咏歌,故又名五更转。另外,有起五更的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五更天时起床,按照我们的历法,五更即为凌晨3——5时。特别的是,一年当中只有大年初一这天起五更,各路神灵也在五更降临,所以特别的隆重与讲究。

羊肉汤

单县羊肉汤: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单县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名吃。单县羊肉汤的的特是:“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

四君子酒

四君子酒:因唐天宝年间,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陶沔联袂登单县古迹半月台,被后人誉为“半月台四君子”。

蜜三刀

单县蜜三刀:始创于明朝末年,因色、香、味、型俱佳而久负盛名,深受鲁、豫、皖、苏四省群众的喜爱。它采用精细面粉、植物油、白糖、蜂蜜、桂花、芝麻仁等为原料,经和面、成型、油炸、过浆等一系列工序精制而成。该产品呈长方型,中间有两条刀痕,挂浆和粘附芝麻均匀,表面光亮晶莹,呈棕**。食之香甜可口,绵酥细腻。

油煎包

油煎包:是单县名吃之一,数县城刘隅首骆家的最好。它分荤素两种。荤馅包以羊肉泥为主馅,配以各种辅料,包成月牙形。素馅包用韭菜、鸡蛋、豆腐片调馅,包成椭圆形。荤素两种包子,都是用发酵的面做皮。包好馅后,摆在平底锅内,浇上水糊,用火烧开熬干后,加上香油煎成,外表油光发亮,入口焦香酥软。

 

吊炉烧饼单县徐家吊炉烧饼:因其用具、做工、造型。胃口与其它“面食”类不同,而被工商部门命名为“传统名吃”。

 

西红柿

单县种植西红柿历史悠久。其双季无籽西红柿,果大、肉多、早熟、无籽、高产、营养丰富,现已发展到一年五作五收,常年满足市场之需求。据营养学家鉴定,无籽西红柿色鲜味美,营养丰富,不仅含有大量维生素和钙、铁、硫、磷、钠、镁等多种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即可生吃,又可熟食;即可作为水果,又可以加工成餐桌上的上品。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单县视察时,对“单县双季无籽西红柿”大加赞扬,称赞单县种植西红柿专家任忠宽为“西红柿大王”。《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导,1996年3月单县被命名为“中国西红柿之乡”。 鼓吹乐:单县鼓吹乐为鲁西南鼓吹乐的一个分支,朴实爽朗,优美细腻,富有浓厚的乡土气味和生活气息。它使用的乐器分为吹管乐和打击乐两类。吹管乐有唢呐、笛子、笙、闷子、把攥子。打击乐器有梆子、小镲、小锣、云锣、小鼓等。在鼓吹中,主要的乐器是唢呐。唢呐在单县俗称喇叭”或响器”。分为大唢呐、中唢呐、小唢呐和锡笛四种。笛子,分为梆笛、小尖笛和铜笛。笛子是唢呐的主要伴奏器。打击乐器主要用于伴奏中,起着掌握节奏,制造气氛,增强色彩的作用。单县鼓吹乐演奏曲目丰富多彩,有唢呐曲牌、戏曲和曲艺牌及民间小调等。经常演奏的有《抬花轿》、《大笛搅》、《叫句子》、《山坡羊》、《锁南枝》、《双合凤》以及各种开门等。演奏的形式有:行进演奏,用于迎亲、送葬及节日喜庆等场合;坐场演奏,即乐手们围坐在桌子四边,边吹边打,常演奏些大曲牌或卡戏。单县素有唢呐之乡”的称谓。这里鼓吹艺术源远流长,是人民大众特别欢迎的民间器乐,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历代盛行不衰,鼓吹乐班遍及城乡。初步统计,当前全县约有响班”30多个,艺人达200余人。鼓吹乐是民间艺术形式,常用于婚丧嫁娶和各种喜庆场合,这已成为一种风俗。

同时单县流行着多种地方戏剧和曲艺,而鼓吹乐是其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艺人们以鼓吹乐为谋生职业。为了保住这种谋生手段在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刻苦学技艺,不断提高演奏水平,从而推动了鼓吹艺术的发展。单县有许多的鼓吹艺人世家,他们代代相传技艺,有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这些乐班中,有众多的演奏 能手,技艺高超,曲目丰富,颇具特色,有的扬名一方,有的在全省全国都有很大影响。

春节

春节,鲁西南人称为“过年”,是全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上午,人们多在堂屋家中当门挂起家谱,上有祖先姓名,以示纪念之意,然后张贴年画、春联。中午,摆供祭神,供奉祖先,同时燃放鞭炮。除夕之夜,人们在大门前横置一“挡门棍”,防止鬼怪进院。锅中要放馍头两个,俗叫“压锅”,以求全年有饭吃。人们穿新衣,给孩子“压岁钱”,全家人吃团圆饭,青少年则秉烛守岁,通宵达旦。正月初一五更天,全村老幼皆早起,迎新年。初一五更天人们吃素馅饺子,取“素静”之意。初一这一天,天刚亮年幼的给年老的人“拜年”,老人还要给小孩及新媳妇压岁钱,每家都是如此,先是自己家,在是本家姓,初一当天完成,人们尽情玩乐,初二,亲友互相串门,走亲访友,十五这天,落家谱,放鞭炮,表示结束。

元宵节

又叫“灯节”,因为正月十五古时叫上元,所以也叫上元节、元夕节。在历史上,元宵节热闹之盛,成为春节后的最高峰,甚至春节也为之逊色。在灯节的日子里,唐代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增加了猜灯谜,到了明代增添了戏曲。在历史上,灯节有时长达三至十天。到了民国,因国家百余年来受外侮内患所困扰,国困民贫,渐渐缩减成只有十五日一夜灯节。历代描写元宵节诗文很多,不能一一列举。鲁西南这一天,家家燃放鞭炮,吃水饺,中午摆供祭神吃花糕。这天,晚间各种民间杂耍竞相演出,诸如高跷、旱船、狮子、龙灯、武术。户户挂彩灯,村村放焰火,男妇老幼观灯赏花,夜深方罢。有人曾作诗云: 年年灯闹上元春,曼衍鱼龙百戏陈。男女老少街上走,一轮皓月照行人。

清明与寒食

我国有些节日因日期接近,往往混为一体,寒食与清明即是。清明本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气候上说,天已渐暖,天朗气清,有雨也是毛毛细雨,润物无声,草木嫩绿,万物萌发,人们度过严寒,正是农耕、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的季节。故曰:清明。清明在鲁西南又称鬼关门节,是说鬼的上司从此日起便把鬼管束起来,以免妨碍农事。因此,人们上坟祭祖,烧纸添坟,以示不忘祖宗之意。是日晨人们多吃小米饭、菠菜汤与鸡蛋。传说清明吃七个红皮鸡蛋治“痨伤”。1949年后,清明节又成了“扫墓”纪念革命烈士的节日。寒食在古代是扫墓的节日,它在清明前一二日,又称“禁烟节”、“冷节”。这一天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是纪念介子推的日子。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正是秋季三个月之半,故叫“中秋”。这天人们赏月饮酒。鲁西南民众在节前,亲朋之间互相馈赠月饼、苹果、烧鸡、酒肉等。外出人必须在此日赶回家,是为阖家团圆。这夜,月朗风清,人们于庭院之中把月饼、石榴等摆上桌案,是谓“圆月”。然后,家人分食月饼,饮酒闲谈,直到夜深方罢。诗曰:蟾宫桂殿净无尘,八月十五月满轮;阖家相聚喜团圆。

本文来自作者[瑾萱萱]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5508.html

(3)
瑾萱萱的头像瑾萱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瑾萱萱的头像
    瑾萱萱 2025年09月29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瑾萱萱”

  • 瑾萱萱
    瑾萱萱 2025年09月29日

    本文概览:该曲目是由历代的艺术家和乐工们共同创作和传承下来的。五更,是中国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间段的节点之一,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旧时在夜间设置这五个时间节点进行巡夜报时。同...

  • 瑾萱萱
    用户092901 2025年09月29日

    文章不错《五更里是谁教的》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