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得暴病卒于军中。
常冒:自然死亡。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濠州怀远县(今安徽怀远)人。自幼习武,禀性刚毅,臂力过人。当时正值元末天下大乱,各地豪杰称雄割据,江淮一带为之鼎沸,年仅二十三岁的常遇春被盗寇头目刘聚收留。
常遇春见刘聚经常打家劫舍,并没有什么宏谋远略,遂于至正十五年春前往和州投奔朱元璋。该年六月,他在采石矶(今马鞍山南,长江东岸)一战中初露头角,从此受到朱元璋器重。
常茂,明代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其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
明朝大将常遇春最后是怎么死的?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元朝末年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了红卫军首领郭子兴的队伍。1364年称吴王。1368年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说到大明的建立不得不提的是一位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他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朱元璋曾给他超高的评价?虽古有名将,未有过之?。
常遇春1330生于安徽怀远,自幼家境贫困。但他不甘就这样平绿的过一生。所以就找人学武,无力支付学费的时候就去打零工来换取学习的机会。常遇春的学习非常成功,他学武有成,骑射也非常精湛。后来常遇春加入绿林当起了强盗想要做出一番大事。可没想到自己投靠的首领却是个胸无大志的人。
就在这时他遇到了朱元璋,常遇春从前就听过说他,这时朱元璋正好在攻打和州。常遇春就跑去偷偷观察朱元璋是否真的和传言中那般没有架子,为人仗义,对待百姓秋毫无犯。观察了几天后发现朱元璋果然表里如一。这让常遇春非常激动,他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朱元璋就是他值得他追谁的明主,于是就弃盗从良了。
常遇春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十分的骁勇善战,几乎是战无不胜。但是常遇春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屠城杀降。不过在朱元璋的劝解之下,常遇春就不再屠城了。一直到常遇春攻陷怀庆府。常遇春攻陷怀庆府后,百姓们夹道欢迎还在门口挂着的匾额上写着欢迎朱元璋军队的话,常遇春看了非常高兴可没想到一阵风刮过,牌子翻了个面背面同样写着欢迎元军的话语。
这让常遇春大怒,感觉被欺骗了。于是就下令屠城,一时之间怀庆府内血流成河。这还不让他解恨,他让士兵们没杀一次就留下写金元宝,如果金元宝不见被拿了,就说明还有人存活没有杀干净。就这样怀庆府遭到了三次血洗,满城血流成河,横尸遍野。
其实当时时局不定,人命如同草芥。蝼蚁还尚且偷生何况是人呢?百姓们为了活命制作两面牌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而在这次屠城之后没过多久常遇春就在军中暴毙了年仅40岁。因此很多人都说他是戾气太重,杀降过多,天理报应而亡。
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凤阳府怀远县人。常遇春出身贫寒,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不甘心于在田里耕作,所以就跟别人学习武术,但是家里穷,付不起学费,就给人家打些零工用来支付学费。
正因为如此,常遇春从小身体素质就十分的好,身材高大有臂力,而且擅长骑射,各种兵器也都能熟练使用。
元末时期,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同时还有各种盗匪,常遇春为了不挨饿,就投奔了在怀远一带活动的绿林大盗刘聚,刘聚看常遇春长得人高马大,就让常遇春做为自己的心腹。
常遇春就这样跟着刘聚打家劫舍,开始的时候,有饭有肉吃,常遇春觉得还不错,但时间一久,他就觉得刘聚他们这样子肯定没什么前途的,所以心里就萌生了另寻出路的打算。
公元1355年,常遇春随刘聚在和州的时候,刚好碰上朱元璋率军在攻打和州,常遇春经常听别人说朱元璋这个行侠仗义,又十分的有作为,常遇春就装扮成老百姓,暗中观察朱元璋。他发现朱元璋确实不是一般人,而且对士卒如兄弟一般。
而且还看到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没有侵扰老百姓,常遇春知道朱元璋是能成大事的,就当机立断,离开刘聚,去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看他身体魁梧,而且十分的诚恳,就接纳了常遇春。
常遇春随朱元璋南下,在采石矶一战中,常遇春面对着严守的元军,乘着一艘小船,冒着敌军的乱箭勇进,到岸后,冲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极大的振奋了朱元璋的军队,最终打败了元军,攻占了太平,随后又打下了集庆,也就是应天府。
常遇春也这次的功劳由先锋升任元帅。公元1360年,常遇春与徐达镇守池州,陈友谅率重兵前来攻打,徐达命常遇春率兵万余,埋伏在六泉口,等陈友谅的部队到达之后,徐达出城迎战,而常遇春率军攻打陈友谅的后方,歼灭陈友谅万余人,俘虏三千。
五月,陈友谅率数十万水军攻打应天府,常遇春与冯国胜在龙湾设伏,陈友谅大败而归,龙湾大捷,使得朱元璋转危为安。
公元1366年,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二十万攻打张士诚,张士诚最后身败而死,常遇春因功升为鄂国公。公元1367年,徐达与常遇春率二十五万军北伐,在塔儿湾大败元军。
公元1368年,徐达与常遇春一举攻取元大都,改为北平府,常遇春又率军攻取元上都开平,元顺帝逃至应昌府。公元1369年,常遇春自开平班师南归,走到柳河川,暴病于军中,享年四十岁。
常遇春之所以在四十岁暴病而亡,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常遇春常年征战,过劳成疾。第二个原因,常遇春是南方人,对北方的严寒气候十分的不适应,所以就容易得病,而且还不容易好。
本文来自作者[林沫瑶]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459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林沫瑶”
本文概览:常遇春:得暴病卒于军中。常冒:自然死亡。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濠州怀远县(今安徽怀远)人。自幼习武,禀性刚毅,臂力过人。当时正值元末天下大乱,各地豪杰称雄割据...
文章不错《明朝的常遇春和常茂是怎么死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