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产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电信(00728)、中国联通(600050)、中国移动(00941)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移动通信基站数量、移动通信基站新建数量(净增数量)、宏基站、小基站新建数量、5G产业链各环节投资占比、移动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主设备)投资规模、移动电话基站天线投资规模、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运维投资规模等
5G投资周期将持续至2030年6G商用的到来,总投资有望超过1.8万亿元
由于处于“追赶者”的角色,我国的2/3/4G网络建设周期较短;经历了“2G跟随”、“3G突破”到“4G同步”后,我国的5G已经全球领先。在5G时代,中国将目标定为领跑者之一,不仅追求产业和市场,更要在标准和技术方面有自己的话语权。
同时由于5G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增强移动宽带、海量连接、高可靠低时延等应用场景)及各下游产业应用进度的不同,使得5G的投资相比3/4G会是一个更为长期的过程。在5G网络建设初期,运营商开展5G网络大规模建设;其中,2019-2025年是运营商以满足消费者为主的2C端网络建设的主要阶段,5G将形成覆盖全国的大覆盖、高容量深穿透网络;而在2025年之后,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成为网络建设的主推动力,2B端网络的部署将引领投资的方向,同时小基站热点扩容将长期持续,建设模式将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参照国外3/4G周期,如欧洲2003-2009年、美国2004-2010年等生命周期为7-8年,预估我国5G的规模建设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6G商用的到来。
在总投资方面,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我国四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与中国铁塔5G总投资有望超过1.8万亿元,相较于4G时代增长超过60%。从投资节奏来看,5G时期投资规模较为平稳;由于行业技术、产品功能的持续升级,应用场景的增长,2024年以后投资规模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5G时期基站建设数量有望达到1000万站,宏基站先发力,小基站随后爆发
——无线基站可分为宏基站和小基站
根据3GPP组织的规则,无线基站分为4类,分别是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通常合称小基站或小站。无线基站主要划分依据是功率和容量,其中:宏基站的功率在10W以上,可同时接入用户数视基站规模而定,一般在1000个以上;微基站功率为500mW—10W,同时接入用户数为128—512个;皮基站功率为100—500mW,同时接入用户数为64—128个;飞基站功率小于100mW,同时接入用户数8—16个。宏基站适用于广域覆盖,微基站偏向局域覆盖,皮基站相当于企业级WiFi,而飞基站则与家庭路由器相当。
——我国已开通5G基站数量全球排名第一
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31万站。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575万站,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近两年电信运营商持续加大5G网络建设力度,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开通71.8万站,5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
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48万站。其中,4G基站总数为584万站,占全部基站数量比重为61.6%;5G基站总数为96.1万站,我国已开通5G基站数量全球排名第一。
——到2025年我国5G宏基站和小基站累计建设数量达到500万站,到2030年达到1000万站
5G时期基站建设规模方面,为满足5G信号覆盖的需要,电信运营商通过2/3/4G的频率重耕和合理化共建共享,预计在第一阶段(2020-2025年)中低频段5G宏基站、室内基站合计建设规模与4G基站数量相当。而在第二阶段(2026-2030年),5G针对垂直应用的建设以及小基站的扩容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6G商用的到来,建设规模预计与第一阶段相当,但小站比例明显增加。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力争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力争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6个,也就是说到2025年我国5G基站数量将达到360万站以上。在上述工信部的保守预测基础之上,结合国内运营商的5G业务发展和投资规划,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由于芯片短缺,我国的5G建设进度已经被拖慢,下半年建设节奏有望恢复,全年电信运营商将建设超过80万站5G基站;未来我国5G基站建设数量将呈现较为平稳的节奏;到2025年,预计累计建设的5G基站数目约在500万站;到2030年,预计5G宏基站和小基站新建数量合计可达1000万站。
——5G基站建设第一阶段以宏基站为主,小基站建设在第二阶段发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在5G时期第一阶段(2020-2025年),5G基站建设以宏基站为主,2020-2024年是5G宏基站建设的高峰期;在第二阶段(2026-2030年),5G针对垂直应用的建设以及小基站的扩容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6G商用的到来,小站比例明显增加,2025年及以后是5G小基站建设的高峰时期。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我国5G宏基站建设数量达到70万站,5G小基站建设数量达到11万站。
5G产业链环节众多,通信网络设备投资占比最大
5G产业链条环节众多,含零部件、主设备、运营商和下游应用等。前期投入主要包括无线设备、传输设备、基站设备、小基站、光通信设备、网络规划实施等。从应用方向上看,5G应用包括产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活、数字化治理三大方向;5G通用应用(即未来可能应用于各行业各种5G场景的应用)包括4K/8K超高清视频、VR/AR、无人机/车/船、机器人四大类;5G应用到工业、医疗、教育、安防等领域,还将产生X类创新型行业应用。
通信运营商参与5G网络建设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基站系统及网络架构领域的通信网络设备、基站天线、基站射频模块、光纤光缆、光模块等,以及系统集成与应用、网络规划运维等服务层面。其中,通信网络设备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环节,因而又称为“主设备”,主要包括无线、传输、核心网及业务承载支撑等系统设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5G时期5G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投资占比不同,其中通信网络设备占比最大,为35.9%,基站天线、射频、光纤光缆和光模块的投资占比分别为2.8%、10.2%、2.5%、3.7%。
——5G时期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主设备)投资节奏展望
通信网络设备(主设备)环节涉及无线和传输等设备,投资占比最大。通信网络设备是移动电话系统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无线、传输、核心网及业务承载支撑等系统设备。依据运营商测算,在4G系统中通信网络设备的投资超过了4000亿元,由于承载业务和支撑的基站数较4G有明显的增加,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5G时期主设备整体投资将增长60%以上,预计5G时期通信网络设备(主设备)投资总规模占5G总投资的比重达到35.9%,投资总额将接近66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5G建设周期较长,一直持续至2030年,对应地,通信网络设备(主设备)的投资周期也较长。2022年,随着宏站和小站建设数量双双放量提升,预计通信网络设备(主设备)投资规模迎来峰值,达到785亿元。2023年以后,通信网络设备(主设备)的投资规模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5G时期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投资节奏展望
前瞻产业研究院基于前文对5G基站数量的假设(5G宏站和5G小站建设数量预计分别为480万站和533万站),对基站天线投资规模测算如下:每个5G宏站平均需要配置3副天线,每副宏站天线价格以3000元计算;每个小站平均需要配置2副天线,每副小站天线价格以1000元计算,则5G基站天线总投资规模达到538.6亿元。
结合4G经验来看,运营商进行规模部署网络前,设备商需要首先进行天线和射频的集采和集成,基站天线、射频模块、光模块等核心器件环节的投资高峰一般会比主设备早半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1年5G基站天线、射频模块、光模块等细分领域将迎来快速增长;2023-2029年,5G基站天线投资规模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5G时期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运维投资节奏展望
尽管5G网络架构比4G要复杂得多,基站总数增多,业务复杂度也随之提高,但集中化、智能化趋势明显。因此5G时代的网络规划和运维成本可能不会有大幅提升,预计与4G时代基本持平。4G时期网络规划运维投资规模约为1342亿元,以增长12%左右测算,5G时期网络规划运维投资规模为1500亿元左右。
网络规划运维在5G建网的早期和建网完成后将受益,前期为网络规划阶段,结合5G建设周期的跨度,投资窗口为2020-2024年;后期为网络运维阶段,投资窗口为2025-2030年。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5G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信息通信网络,这意味着什么?
互联网产业产业链梳理
互联网产业诞生之初就被应用于不同场景以改善原有产业形态,前瞻认为我国互联网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互联网产业支撑类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硬件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产业应用软件系统研发,产业中游则主要为互联网产业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呈现的产业形态。在“万物互联”的行业发展下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互联网产业下游主要为面向社会各界的应用主体。除此,在复杂的国内外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产业安全贯穿始终,监管机构则出台相关举措,对行业进行全产业链监管。
互联网产业上游支撑类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软硬件支撑等,代表企业有三大电信运营商、麒麟软件、浪潮等;互联网产业中游按应用场景来看,代表企业主要有西门子、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卫宁健康、科大讯飞、京东数科和数梦工程等;互联网产业下游则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应用主体部分。
产业链上游:软硬件支撑发展迅速
1、互联网硬件支撑-基础资源和接入环境发展较好态势
(1)基础资源:IP地址+域名
——IP地址:IPv6和IPv4协同发展
IP地址(英语:IP Address),全称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是网际协议中用于标识发送或接收数据报的设备的一串数字。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现阶段全球IP地址主要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
2013-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促进其建设数量大幅上升。
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7634块/32,同比增长13.3%,截至2021年6月,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较2020年12月增长7.6%。CNNIC监测范围内的全球知名度较高的23家公共递归服务器厂商中,有12家提供IPv6公共递归服务。
2013-2020年我国IPv4地址变动总体不大,平均增速维持在1%以下,截至2021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9319万个。
注:以上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下同。
——域名:2020年有所下降
计数据俩看,2011-2016年我国域名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7-2020年数量则在3000万个以上呈现波动态势。2020年我国域名数量共计4197.76万个,同比下降17.6%,2021年6月我国域名数量达到3136.24万个。
(2)接入环境:手机为主,网络流量提升速率趋势明显
——接入设备:手机为主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4.6%、30.8%、25.6%和24.9%。
——固定宽带:千兆宽带用户上升较快
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宽带网络是我国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和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2019年工信部启动了“双G双提”行动,推动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双双迈入千兆(G比特)时代,为高带宽应用创新和推广提供基础网络保障。
2017-2021年我国百兆及以上接入用户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超4亿户,占总用户数的89.9%,截止2021年6月,全国百兆用户覆盖率已达到91.5%,千兆用户规模达到1423万户。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提速较快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极快,2014-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达到三位数,2020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656亿GB,同比增长35.7%。
2、互联网软件支撑-网页数量稳定增长,APP在架数量有下降趋势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站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之后我国互联网网页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主要因为2017年勒索病毒WannaCry席卷全球,对我国互联网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并助推了我国互联网全网专项整治活动。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站数量为443万个,同比下降10.9%,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站数量仅为422万个,同比下降4.7%。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页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网页数量为3155亿个,同比增长5.9%。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APP在架数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Application,移动互联网应用)数量为345万款,较2019年减少22万款,同比下降6%。
截至2020年12月,App数量排在前四位的占比合计达59.2%。其中,游戏类App数量达88.7万款,占全部App数量的比例为25.7%。日常工具类、电子商务类和生活服务类App数量分别达50.3万、34.0万和31.0万款,分列第二、三、四位,占全部App比重分别为14.6%、9.9%和9.0%。
产业链下游:政府个人应用不断增大
1、政府互联网应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速布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数字政府服务老百姓的落脚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总体来看,政务服务水平的率先突破,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特征,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用户互联网应用:网民规模超10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0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互联网上网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时至2020年,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8899万人,接近10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0.4%,我国离实现全民互联社会又进一步。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了10亿人大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我国网民中,手机网民占比常年超过98%,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较2020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2092万,占比99.6%。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首先是更好的融合应用越来越深入,带动信息消费不断扩大和升级。数字消费市场规模全球第一;工业互联网加速崛起,全面融入国民经济45大类,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建立健全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先后支持13万个行政村建设光纤和7万个4G、5G基站。推动基础电信企业继续向农村脱贫家庭提供50%以下的基础电信服务资费。
其次是能够积极推进宽带中国建设和网络降速降费。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的平均下载率都增长了近7倍,短短几年就增长了7倍。大力推进光纤到户,光纤到户接入比例已达91%,百兆以上用户占比79.4%,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世界。固网和移动互联网流量资费水平下降90%以上,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再者是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重大突破。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我国信息通信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基础性、引领性和综合性作用不断显现。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升级,互联网普及率提前超过计划目标。网速和降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
然后是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我国5G已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北斗导航卫星覆盖全球,规模化应用;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域性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率显着提升。数字化抗疫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自作者[冷安]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452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冷安”
本文概览:5G产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电信(00728)、中国联通(600050)、中国移动(00941)等本文核心数据:中国移动通信基站数量、移动通信基站新建数量(净增数量)、宏基站、小...
文章不错《5g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