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是中国的一句古训,用来形容对待别人的慷慨和善良。这个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战国策·魏策四》。
故事中,魏惠王问魏文侯:“一斗粟养百人,百人未足,何如?”魏文侯回答:“一升粟养恩人,千秣不足,何如?”这句话意味着用一斗粟(一斗约合十升)养活的人不足以形成良好的关系,而用一升粟(一升约合十斗)养活的人却能够与之建立深厚的感情。
这句典故告诉人们,应该对待恩人慷慨大方、加倍回报他们的恩情,而对待仇人要坚决抵制他们的害处,决不容忍。这是一种关于待人处事和情感交往的智慧,表达了回报善意和抵御恶意的原则。
这个典故引发了人们对于人际关系、恩怨和待人处事的思考,提醒人们应该珍惜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并对待恩人报以更多的感激和回报,同时保持警惕对待对自己不利的仇人。
典故寓意
一升米养恩人,意味着我们要对待帮助过我们、对我们有恩的人,要充满感激之情,并愿意回报他们的恩情。这体现了善良、感恩和知恩图报的品质。一斗米养仇人,意味着我们要对待对我们有害、有敌意的人要保持警惕,并不轻易与他们有太多接触。这体现了明辨是非、保护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
这个典故教导我们要善待与我们有善缘的人,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回报和感激他们的恩情;同时也要明辨是非,保护自己免受对自己有害的人的伤害。这个典故给了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一些智慧和原则,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平衡利益与情感的关系。
斗米恩升米仇的意思是指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升米恩,斗米仇”原话的出处是一个小故事。
原话是斗米养恩,石(dàn)米养仇。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意思是如果你持续这样下去,突然某次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帮忙,对方就会记恨你,并且记恨一辈子!就好比接受救济的人,习惯了之后往往认为救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不会考虑自己去干点什么,靠自身的劳动来获得食物。
如果你后来发现他已经恢复了劳动能力,你不救济他了,他就会对你记仇。这是因为对方把爱心资助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斗米恩,石米仇。指得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让其形成了依赖,由感激变成了理所当然,以至于最后成仇。济人可一时不可一世。可以帮助人,不可使其产生依赖之恶习。
“升米恩,斗米仇”给予我们的警示
1、首先,切莫做烂好人。很多人之所以会落得个被受恩者仇视的下场,多是因为他们太过于喜欢当烂好人了。这样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时常会同情心泛滥,即见到别人过得不好或者遇到了困难,就会忍不住向人家伸出援助之手。而且后续还会频繁帮助人家,搞得好像世界上就他一个救世主似的。
2、其次,要敢于对别人说不。除了不能当烂好人之外,要想避免出现“升米恩,斗米仇”的情况,我们还得要做到敢于对别人说不。很多人之所以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慢慢发展成烂好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不敢对别人说不。
3、正常情况下,乐于助人是很该被提倡的事情,也是我们很该去做的事情。但是在乐于助人的同时,我们却并不能忽视掉人性中较为丑陋的一面,即自私或者说贪婪。要知道,正因为有这一面存在,乐于助人才会慢慢变成是理所应当。所以在这里,我们提醒大家,帮助人可以,但却不能毫无原则地去帮助别人。
本文来自作者[仲孙朝曦]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291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仲孙朝曦”
本文概览:"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是中国的一句古训,用来形容对待别人的慷慨和善良。这个典故出自中国古代的《战国策·魏策四》。故事中,魏惠王问魏文侯:“一斗粟养百人,百人未足,何如?...
文章不错《斗米恩升米仇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