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韵 钟 声 塔 影
—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纪 胜
雷 应 行
( 一 )
寒 山 寺 座 落 于 苏 州 西 郊 风 景 秀 丽 的 枫 桥 古 镇 , 京 杭 大 运 河 东 岸 , 亦 名 枫 桥 寺 。 据 苏 州 地 方 志 载 , 始 建 于 梁 天 监 年 间 (502 — 519) , 初 名 妙 利 普 明 塔 院 , 相 传 唐 代 僧 人 寒 山 子 尝 卓 锡 于 此 , 后 希 迁 禅 师 于 此 建 伽 蓝 , 题 额 曰 寒 山 寺 。 兹 后 , 历 经 废 兴 。 宋 太 平 兴 国 初 , 节 度 使 孙 承 ? 曾 重 建 七 级 浮 屠 , 元 末 塔 寺 俱 毁 。 明 洪 武 间 重 建 , 正 统 间 知 府 况 钟 再 行 兴 修 。 清 咸 丰 十 年 , 又 遭 兵 燹 , 一 夕 化 为 灰 烬 。 直 至 光 绪 三 十 二 年 (1906) , 江 苏 巡 抚 陈 夔 龙 始 兴 修 , 铸 钟 建 屋 以 存 古 迹 , 宣 统 二 年 继 任 巡 抚 程 德 全 续 修 , 规 模 宏 敞 , 气 象 一 变 , 额 “ 古 寒 山 寺 ” 。 解 放 前 寺 遭 受 严 重 破 坏 , 殿 宇 颓 败 , 寺 僧 星 散 , 一 片 荒 凉 。 建 国 后 , 人 民 政 府 加 意 保 护 , 列 为 省 级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 拨 款 修 葺 , 始 复 香 火 之 盛 。 “ 文 革 ” 期 间 , 佛 像 又 遭 损 毁 。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后 , 宗 教 政 策 逐 步 落 实 , 寺 院 得 以 全 面 兴 修 。 于 是 重 塑 法 像 , 增 修 丹 墀 , 兴 建 殿 阁 , 连 接 长 廊 , 古 刹 得 以 重 辉 , 寺 貌 为 之 一 新 。
今 日 寒 山 寺 , 已 远 非 昔 日 可 比 。 殿 阁 宏 敞 , 佛 像 庄 严 。 山 门 前 横 立 着 一 座 照 壁 , 上 书 “ 寒 山 寺 ” 三 个 魏 碑 体 大 字 , 古 朴 苍 劲 , 赫 然 醒 目 。 寺 院 内 正 中 是 气 宇 轩 昂 的 大 雄 宝 殿 、 天 王 殿 、 藏 经 楼 , 寒 拾 殿 、 钟 楼 、 钟 房 、 碑 廊 、 枫 江 楼 、 霜 钟 阁 、 塔 院 等 建 筑 环 绕 于 其 四 周 , 以 回 廊 连 接 , 形 成 一 个 整 体 , 既 有 汉 地 寺 院 传 统 建 筑 的 格 局 , 又 具 江 南 丛 林 古 朴 典 雅 的 特 色 。 值 得 着 重 叙 及 的 是 , 被 毁 缺 六 百 余 年 的 “ 普 明 宝 塔 ” , 如 今 又 巍 然 耸 立 于 寺 内 塔 院 之 中 。 这 是 一 座 仿 唐 五 级 楼 阁 式 宝 塔 , 按 敦 煌 壁 画 设 计 复 原 。 木 构 方 体 , 敦 厚 庄 重 , 层 阁 复 叠 , 翼 然 踂 飞 。 高 42 米 , 各 层 渐 次 收 进 , 皆 可 登 临 鸟 瞰 。 飞 檐 斗 拱 , 雄 大 疏 朗 , 底 层 平 座 为 永 定 柱 造 , 平 仓 、 构 栏 均 石 构 件 , 再 现 了 唐 代 庄 重 华 丽 的 建 筑 风 格 。 迈 进 塔 院 , 当 门 竖 立 着 一 块 硕 大 的 汉 白 玉 碑 刻 , 正 面 是 “ 普 明 塔 院 ” 四 个 金 光 闪 闪 的 大 字 , 碑 阴 为 《 寒 山 寺 重 建 普 明 宝 塔 暨 塔 院 碑 记 》 , 塔 院 内 环 建 有 法 堂 、 门 厅 、 角 楼 、 碑 廊 , 绕 塔 一 匝 , 威 仪 整 肃 , 若 众 星 之 拱 北 。 《 碑 记 》 有 云 : “ 夫 寒 山 寺 古 塔 之 重 建 , 实 乃 续 佛 慧 命 、 胜 净 妙 明 之 盛 举 , 臻 祥 瑞 于 梵 宇 , 耀 晶 莹 于 琳 宫 , 是 可 谓 龙 天 共 赞 , 四 众 开 颜 , 无 量 功 德 , 千 载 一 遇 者 也 。 ” 古 塔 的 重 建 , 使 寒 山 寺 还 复 了 古 刹 的 旧 有 风 规 。
寺 内 还 保 存 有 许 多 珍 贵 的 佛 教 文 物 。 举 其 要 者 : 藏 经 楼 上 珍 藏 有 完 整 的 清 刻 龙 藏 一 部 , 楼 下 环 两 壁 设 有 宋 代 著 名 书 法 家 张 樗 寮 所 书 《 金 刚 经 》 刻 石 , 笔 力 刚 劲 秀 逸 , 为 稀 世 珍 品 , 并 有 明 董 其 昌 所 书 跋 文 ; 大 殿 两 侧 供 奉 着 明 成 化 年 间 铁 铸 十 八 罗 汉 , 右 壁 嵌 有 清 代 名 画 家 罗 聘 所 绘 寒 山 拾 得 写 意 画 石 刻 和 清 大 鹤 居 士 郑 文 焯 所 作 的 指 画 “ 丰 干 像 ” 石 刻 ; 碑 廊 内 嵌 立 着 宋 明 以 来 名 人 所 书 诗 词 碑 刻 多 块 , 其 中 以 清 俞 樾 补 书 的 张 继 《 枫 桥 夜 泊 》 诗 碑 及 题 记 最 为 著 名 。 还 有 唐 寅 《 姑 苏 寒 山 寺 化 钟 疏 》 碑 及 康 有 为 诗 碑 等 。 至 于 历 代 名 家 留 下 的 字 画 及 匾 额 手 迹 , 寺 内 随 处 可 见 。 枫 江 楼 正 厅 所 悬 “ 霜 天 清 响 ” 及 “ 藏 经 楼 ” 匾 额 , 皆 为 赵 朴 初 所 题 。
自 1984 年 性 空 法 师 升 座 以 来 , 寺 内 丛 林 规 制 日 趋 完 善 , 继 承 “ 妙 利 宗 风 ” , 发 扬 爱 国 爱 教 的 优 良 传 统 , 严 持 净 戒 , 护 持 三 宝 , 扶 贫 救 灾 , 喜 舍 乐 施 , 赢 得 了 十 方 信 众 的 敬 仰 和 社 会 各 界 人 士 的 称 誉 。 寺 内 僧 众 除 坚 持 早 晚 课 诵 、 佛 诞 赞 礼 等 日 常 佛 事 活 动 外 , 近 年 来 还 举 行 了 空 海 大 师 铜 像 落 座 、 观 音 铜 像 开 光 、 普 明 宝 塔 落 成 等 一 系 列 大 型 仪 典 , 并 每 年 举 办 讲 经 法 会 , 度 化 四 众 , 檀 越 信 众 踊 跃 趋 临 , 共 沾 法 雨 , 无 不 欢 喜 称 叹 。 还 不 断 举 办 僧 伽 培 训 班 , 帮 助 青 年 僧 人 长 养 僧 格 , 提 高 寺 院 管 理 能 力 。
( 二 )
江 南 名 刹 不 仅 历 史 悠 久 , 而 且 多 以 深 厚 的 文 化 底 蕴 著 称 , 其 中 寒 山 寺 即 颇 具 典 型 , 以 其 诗 韵 、 钟 声 享 誉 中 外 。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
自 唐 代 诗 人 张 继 留 题 《 枫 桥 夜 泊 》 一 首 , 古 往 今 来 , 文 人 墨 客 、 僧 俗 众 庶 、 闻 钟 祈 福 、 访 古 探 胜 者 , 便 纷 至 沓 来 , 使 寒 山 寺 不 仅 名 重 禅 林 , 而 且 享 誉 海 外 。 1998 年 元 旦 前 夜 , 寒 山 寺 第 十 九 届 除 夕 听 钟 声 活 动 , 与 “ ’ 97 中 国 旅 游 节 闭 幕 式 暨 ’ 98 华 夏 城 乡 旅 游 年 开 幕 式 ” 在 这 里 一 并 举 行 , 国 务 委 员 罗 干 莅 临 主 持 了 盛 典 , 来 自 日 本 、 美 国 、 法 国 等 十 余 国 外 宾 及 海 外 侨 胞 与 苏 州 僧 俗 大 众 三 千 余 人 参 加 了 这 一 盛 大 的 除 旧 迎 新 活 动 , 中 央 电 视 台 向 全 球 进 行 了 现 场 直 播 。
当 夜 色 降 临 之 际 , 枫 桥 古 镇 早 已 人 山 人 海 , 寺 院 内 外 张 灯 结 彩 , 火 树 银 花 照 耀 得 如 同 白 昼 。 午 夜 十 一 时 许 , 寺 僧 威 仪 端 庄 地 伫 立 于 山 门 两 旁 迎 候 , 中 外 佳 宾 鱼 贯 进 入 山 门 , 静 静 地 肃 立 于 钟 楼 周 围 。 此 时 , 中 国 佛 教 协 会 理 事 、 江 苏 佛 教 协 会 副 会 长 、 寒 山 寺 方 丈 性 空 法 师 , 身 着 深 黄 色 海 青 , 肩 披 大 红 袈 裟 , 胸 挂 佛 珠 , 仪 态 慈 祥 地 步 入 人 群 , 在 仪 典 上 为 大 众 祈 祷 求 福 , 之 后 徐 步 登 上 钟 楼 。 十 一 时 半 , 在 《 击 钟 偈 》 的 吟 诵 中 , 准 时 敲 响 了 百 八 钟 声 的 第 一 响 。 “ 闻 钟 声 , 烦 恼 轻 ; 智 慧 长 , 菩 提 增 ; 离 地 狱 , 出 火 坑 ; 愿 成 佛 , 度 众 生 。 ” 诵 偈 声 伴 随 着 钟 声 回 响 。 当 最 后 一 记 钟 声 敲 响 , 它 庄 严 地 宣 告 新 的 、 充 满 希 望 和 喜 悦 的 一 年 已 经 来 临 , 寺 院 内 外 顿 时 爆 发 出 一 片 欢 呼 声 、 祝 贺 声 、 锣 鼓 声 、 鞭 炮 声 。 盘 龙 起 舞 , 彩 狮 欢 跃 , 古 老 的 姑 苏 民 间 技 艺 各 显 风 彩 , 寺 里 寺 外 群 情 沸 腾 。 此 时 此 刻 不 分 国 籍 , 不 分 老 幼 , 素 不 相 识 者 均 互 致 祝 福 , 汇 成 了 欢 乐 相 聚 、 情 谊 融 融 的 海 洋 。 一 位 日 本 朋 友 在 接 受 记 者 现 场 采 访 时 激 动 地 说 : “ 我 们 要 学 习 中 国 的 文 化 , 并 世 世 代 代 友 好 下 去 。 ”
对 于 除 夕 听 钟 声 活 动 , 性 空 法 师 有 诗 赞 曰 :
除 夕 钟 声 福 慧 开 , 扶 桑 紫 气 自 东 来 。 寒 山 古 寺 嘉 宾 满 , 祥 瑞 云 光 满 梵 台 。
中 国 佛 协 赵 朴 初 会 长 游 寒 山 寺 曾 题 留 楹 联 一 幅 :
千 余 年 , 佛 土 庄 严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百 八 杵 , 人 心 警 悟 , 阎 浮 夜 半 海 潮 音 。
这 些 诗 句 均 生 动 地 道 出 了 这 一 活 动 的 深 刻 意 义 。
说 到 听 钟 声 , 不 能 不 叙 及 寒 山 寺 古 钟 。 唐 代 张 继 诗 中 提 到 的 那 口 铜 钟 据 说 是 “ 炼 冶 超 精 , 云 雷 奇 古 , 波 磔 飞 动 , 扪 之 有 棱 。 ” 此 后 有 文 字 记 载 者 , 有 明 嘉 靖 间 僧 本 寂 铸 钟 建 楼 事 ( 见 《 百 城 烟 水 》 ) 。 当 地 名 士 唐 寅 曾 为 此 作 《 化 钟 疏 》 , 中 有 偈 云 : “ 姑 苏 城 外 古 禅 房 , 拟 铸 铜 钟 告 四 方 。 试 看 脱 胎 成 器 后 , 一 声 敲 下 满 天 霜 。 ” 大 有 相 承 唐 钟 余 韵 之 叹 。 据 说 此 钟 “ 遇 倭 变 , 销 为 炮 ” ( 《 百 城 烟 水 》 ) ; 一 说 流 传 至 日 本 , 康 有 为 诗 碑 有 云 : “ 钟 声 已 渡 海 云 东 , 冷 尽 寒 山 古 寺 风 ; 勿 使 丰 干 又 饶 舌 , 化 人 再 到 不 空 空 ” 。 致 有 后 来 日 僧 寻 钟 、 铸 钟 、 送 钟 的 故 事 。 相 传 日 本 明 治 年 间 , 有 日 僧 山 田 润 者 , 两 度 访 华 , 挂 搭 寒 山 寺 , 与 寺 僧 相 处 甚 洽 , 后 闻 知 古 钟 失 落 情 况 , 曾 发 愿 要 找 回 此 钟 , 归 还 原 主 , 并 自 更 名 为 山 田 寒 山 。 归 国 后 遍 访 日 本 列 岛 , 查 无 踪 影 。 于 是 发 心 募 化 重 铸 , 又 请 日 相 伊 藤 博 文 为 作 铭 文 。 铸 成 后 , 委 托 日 本 政 府 送 往 姑 苏 寒 山 寺 。 时 在 光 绪 三 十 一 年 (1905) 。 此 钟 现 悬 于 大 雄 宝 殿 。 又 1986 年 , 美 籍 华 人 南 阳 叶 晨 晖 来 寒 山 寺 观 光 后 , 发 大 心 施 资 造 巨 型 铜 钟 一 口 , 重 五 吨 , 用 料 考 究 , 由 施 主 从 美 国 运 来 , 委 托 南 京 青 铜 研 究 所 设 计 , 国 营 芜 湖 造 船 厂 铸 成 。 此 钟 造 型 凝 重 , 音 质 浑 厚 , 体 型 为 寒 山 寺 群 钟 之 冠 , 今 悬 于 钟 房 。 寒 山 寺 的 钟 也 像 “ 寒 山 钟 声 ” 一 样 , 深 为 世 人 所 关 注 。
现 寒 山 寺 钟 房 存 有 大 小 铜 钟 十 一 口 , 皆 明 清 遗 物 , 样 式 不 一 , 别 具 一 格 , 均 为 重 要 佛 教 文 物 。 而 每 年 “ 听 钟 声 ” 活 动 中 使 用 的 那 口 钟 , 是 光 绪 三 十 二 年 (1906) 江 苏 巡 抚 陈 夔 龙 重 修 寒 山 寺 时 , 为 保 存 古 迹 仿 旧 钟 所 铸 , 铁 质 , 高 度 和 口 长 均 约 1 ? 2 米 , 重 两 吨 。 此 钟 造 型 古 朴 、 美 观 , 据 传 用 料 含 有 乌 金 成 份 , 故 钟 声 宏 亮 , 声 闻 数 里 , 经 久 不 息 。 此 钟 现 悬 于 大 雄 宝 殿 东 南 侧 的 钟 楼 。 这 是 一 座 二 层 六 角 亭 阁 式 钟 楼 , 为 陈 抚 铸 钟 同 时 所 建 , 砖 木 构 造 , 造 型 精 巧 典 雅 , 为 山 寺 一 景 。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形 势 的 发 展 , 寒 山 寺 于 1983 年 被 列 为 全 国 重 点 开 放 寺 院 , 与 海 内 外 佛 教 团 体 及 友 好 人 士 的 往 来 更 趋 频 繁 。 日 本 、 美 国 、 加 拿 大 、 巴 西 、 韩 国 、 新 加 坡 等 几 十 个 国 家 及 西 藏 、 云 南 、 香 港 、 澳 门 、 台 湾 等 地 区 的 朝 圣 团 体 及 观 光 人 士 先 后 来 访 。 其 中 以 日 本 朋 友 最 多 , 如 日 本 社 会 教 育 访 华 团 、 日 本 日 莲 宗 访 华 代 表 团 、 日 本 曹 洞 宗 访 华 代 表 团 、 日 本 樱 花 友 谊 林 访 华 团 等 。 寒 山 寺 还 为 友 人 多 次 举 行 了 传 统 的 植 树 活 动 , 如 今 五 针 松 苍 翠 樱 花 红 , 成 为 中 日 友 好 的 象 征 。 性 空 法 师 也 曾 多 次 率 团 访 问 日 本 和 其 它 一 些 国 家 和 地 区 , 还 于 法 务 之 余 长 年 伏 案 泼 墨 赋 诗 、 写 字 、 作 画 , 以 满 足 各 国 朋 友 的 热 情 索 求 。 广 结 胜 缘 , 普 被 法 雨 , 使 寒 山 寺 朋 友 遍 天 下 , 成 为 苏 州 对 外 文 化 交 流 的 一 座 桥 梁 。
今 日 寒 山 寺 , 香 火 空 前 旺 盛 , 每 年 游 客 以 百 万 计 。 为 方 便 群 众 , 寺 内 设 有 工 艺 品 门 市 部 、 小 卖 部 、 素 斋 馆 ; 寺 外 拓 宽 并 美 化 了 道 路 和 环 境 , 形 成 了 “ 寒 山 寺 景 区 ” 。 黄 墙 绿 树 碧 瓦 , 远 山 近 水 , 风 景 如 画 ; 诗 韵 、 钟 声 、 塔 影 , 禅 意 盎 然 , 既 是 十 方 信 众 朝 山 礼 佛 的 圣 地 , 也 是 中 外 宾 客 观 光 游 憩 的 佳 境 。
本文来自作者[苏沫若]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263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苏沫若”
本文概览:诗 韵 钟 声 塔 影 —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纪 胜 雷 应 行 ( 一 ) 寒 山 寺 座 落 于 苏 州 西 郊 风 景 秀 丽 的 枫 桥 古...
文章不错《寒山寺在哪个洲》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