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
苗圩称2020电动车补贴“不退坡”?,工信部澄清:口误,不会大幅退坡
1月11日下午,在中国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现场演讲时候提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其表示“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今年7月份不退坡。”工信部相关人士发布了该澄清信息,表示为口误,7月不会大幅退坡,随后工信部新闻处处长杨建波在相关微信群中转发该信息。
2019年汽车上牌量达2578万辆?同比降3.5%?
乘联会方面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汽车上牌量达2578万辆,同比下降3.5%。而2019年的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同比增长8.8%,保有量增量达到2122万辆,同比保有量的净增量的增速出现-7%的下降。
企?业
吉利控股与奔驰正式成立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
吉利控股集团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宣布,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预计新车型将在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丰田计划2025年纯电动汽车销量达50万辆?
丰田计划到2025年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销售50万辆纯电动汽车(EV)。这一数字仅为德国大众(VW)的约六分之一。这一目标设定为满足中国和欧洲的环保政策所需的最低限度销量。
戴姆勒将与沃尔沃合作开发内燃机,以削减成本?
据消息人士,戴姆勒和中国吉利旗下的沃尔沃汽车正考虑合作,削减内燃机开发成本。据沃尔沃公司一名消息人士,该公司已经与戴姆勒进行了初步谈判,但没有具体计划。该公司发言人说,现在谈论公司项目还为时过早,不过没有排除任何可能。戴姆勒发言人说,公司与吉利的合作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拒绝进一步置评。吉利同时持有戴姆勒10%的股份。
特斯拉回应Model3交付问题:产能处爬坡期?根据配置分批进行?
1月11日,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在社交网络上具体回应了国产Model?3的交付问题。她表示,由于上海工厂的产能正处在爬坡期,各种配置组合正逐步投入生产,为了保证产品品质,部分配置有可能无法优先生产,但工厂目前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生产。
高田气囊事件进入最后阶段?再次召回美国1000万个安全气囊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下称NHTSA)表示,美国市场由高田所生产的另外1000万个安全气囊充气泵必须接受召回维修,这可能是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安全召回危机的最后一大波召回潮。高田目前已经破产并被其他公司收购。
小鹏汽车12月超充站实现单月盈利?已签约146座
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12月超充站开始单月盈利,已经签约超充146座,运营超充97座,与20万充电桩实现互联互通;L2.?5辅助自动驾驶月使用率90%。
红旗2022年销量目标40万辆,今年实现L3级别量产
在1月8日的新红旗品牌发布会上,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表示,红旗将在2020年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在2021年达到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量产。此外,未来五年内红旗将依托四大产品系列推出21款车型。此外,徐留平称,红旗2022年的销量目标为40万辆,2025年销量目标为60万辆,2030年红旗销量目标为80-100万辆。
拜腾汽车与韩国SK电讯宣布合作?共同开发车内数字体验
1月7日,拜腾汽车宣布与韩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讯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和拓展车内数字体验,双方在CES举行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探索在拜腾车内整合SK电讯的数字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韩国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拜腾和SK电讯还将探讨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以及出行领域的合作,开拓韩国电动汽车市场机会。
销?量
2019奥迪全球销量184.55万辆,同比增长1.8%?
1月9日,奥迪公布的2019年销量业绩显示,2019年奥迪在全球销量184.55万辆,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1.8%。2019年,奥迪三大市场的销量均实现正增长。在中国市场(含香港),累计销量为69万辆,同比增长4.1%;在美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0.4%;在德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3%。
宝马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3%至72.38万辆
2019年宝马集团在全球共交付252万辆BMW、MINI和劳斯莱斯汽车。其中,宝马及MINI品牌在中国市场售出723,680辆新车,同比增长13.1%,打破了自1994年宝马集团入华以来的销量记录。并成为2019年中国销量第一的高档汽车制造商。
奔驰2019年在华交付70.2万辆?同比增长4%
2019年,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售出?245.6万辆新车。其中,梅赛德斯-奔驰品牌车型销量为?233.9万台,同比增长?1.3%。中国、德国、美国三大核心市场均实现稳步增长,中国市场为全球销量的主要驱动力。
2019年日系车在华销量突破500万辆,比肩日本市场?
日经新闻称,已公布销量的4大日系车企加上将于近期公布业绩的三菱汽车,日系车企2019年的在华销量可能接近510万辆,较2018年增加4%左右,逼近2019年日本国内的新车市场规模(510万辆)。日产从2009年开始占据了日系车在华销量的第一宝座,但2019年丰田时隔11年再次夺回冠军宝座。丰田2019年在华新车销量达162.07万辆,同比增长9%。
本田2019年在华销量增长8.5%,创历史新高?
本田周一发布报告称,2019年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增长8.5%,达到155万4433辆,时隔两年实现增长,并创历史新高。2019年本田有7个车型年销量超过10万辆。其中,思域约为23万辆,创历史新高,“CR-V”和“雅阁”首次突破20万辆大关。此外,本田没有透露2020年的具体销售目标,但本田表示“力争超过2019年”。
上汽大众2019销量达200.2万辆?大众蝉联销量第一?
上汽大众公布了2019年全年销售数据。2019年上汽大众累计销售200.2万辆。其中,大众品牌蝉联国内单一品牌销量第一,全年销售172.3万辆,领先第二名单一品牌超34万辆。斯柯达品牌全年销售27.8万辆。
比亚迪2019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22.95万辆,同比降低7.39%?
比亚迪股份发布公告称,12月汽车总销量为43179辆,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3099辆。2019年全年汽车总销量为46.14万辆,同比降低11.39%,其中,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降低7.39%。
上汽集团2019年汽车总销量623.8万辆,同比降11.54%?
上汽集团发布的2019年12月产销快报显示,12月产量611589辆,同比下降2.88%;销量697677辆,同比增长5.76%。2019年度汽车总产量615.1912万辆,同比下降11.84%,公司累计销量为623.795万辆,同比下降11.54%。
北汽集团2019年全年整车产销226万辆,行业排名第四位?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透露,北汽集团2019年全年实现整车产销226万辆,行业排名第四位;全年整车出口突破7.7万辆;成为北京市首家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的国有企业。
吉利汽车2019年总销量136万辆,同比减少9%?
吉利汽车公告称,集团2019年12月总销量为130036辆,同比增长约39%;12月于中国市场总销量为126683辆,同比增长约47%。2019年全年总销量为1361560辆,同比减少约9%;2020年销量目标定为1410000辆,较2019年总销量增长约4%。
长城汽车2019年全球销量超106万辆?
1月9日,长城汽车发布12月产销数据,共销售新车106,008辆。至此,长城汽车2019年全球销量超过106万辆,累计销售新车1,060,298辆,同比增长0.69%,连续第四年突破百万销量。
蔚来2019年12月交付3170辆汽车,环比增长25.4%
蔚来公布的2019年12月交付数据显示,蔚来2019年12月交付了3170辆汽车,环比增长25.4%,创全年新高;2019年全年累计交付20565台,同比增长81%。
产?品
索尼发布首款概念汽车Vision-S
在CES2020上,索尼公布新计划Vision-S,首款概念车车型在CES公开亮相,该车嵌入包括CMOS以及ToF在内的33个传感器,搭载超宽中控显示屏、360临场音效,合作厂商包括博世、黑莓、英伟达、高通等。索尼方面表示,该款概念车结合了索尼成像与传感、AI、通信和云方面多项技术。
特斯拉宣布中国制造Model?Y项目正式启动?
在特斯拉中国制造Model?3面向社会用户的首次交付仪式上,特斯拉宣布中国制造Model?Y项目正式启动。此外,特斯拉CEO马斯克表示,在上海生产的Model?Y的需求最终将会超过特斯拉其他车款的总和。未来特斯拉将继续深耕中国,致力于节能减排,推动可持续发展。
法拉第未来FF91亮相CES,接近将在年底开卖的量产版本
在CES2020期间,两辆法拉第未来FF91亮相,现场工程师表示,其距离年底开卖的量产版本已十分接近。法拉第未来FF的CEO毕富康曾告诉媒体,这款车距离量产还有8.5亿美元的融资缺口。FF91在美国售价约20万美元,在中国售价约200万元,定位豪华车。
帕萨特“碰撞门”持续发酵,上汽大众开启测试分析
1月6日,垂直类汽车媒体平台上仍有不少帖子与回复提及帕萨特尴尬的碰撞成绩。有车主表示最近开车都“特别专注”,且一直在关注,等“官方回复”,还有车主表示希望能召回,毕竟安全不是小事。记者了解到,上汽大众内部很重视此次碰撞测试情况,已第一时间开展了相关测试分析。按照业内经验,车企后续可能会针对相关项目进行技术完善。
本田2020将密集投放多款车型?第四代飞度/两厢思域年内问世
本田中国本部长水野泰秀在2020媒体大会上表示,2020年本田在中国市场将加速产品电动化的进程,重点扩充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同时还将在2020年年内投放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CR-V,备受关注的第四代飞度车型年内上市,两厢版思域也将国产。
拜腾M-Byte将在2021年投放欧洲和北美市场?
据拜腾官方透露,目前,拜腾C轮融资已进入最后阶段,参投方包括一汽集团和南京市政府旗下产业投资基金等。近期,拜腾智能制造基地已进入试生产,积极备战首款车型M-Byte在2020年的量产冲刺,并将率先交付中国消费者,之后会在2021年将该车投放欧洲和北美市场。
人?物
黎巴嫩发布禁令,戈恩被禁止离境?
黎巴嫩检方9日对日产汽车公司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发出旅行禁令,禁止他离开黎巴嫩。据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报道,就国际刑警组织针对戈恩发出的“红色通缉令”,黎巴嫩检察官加桑·韦达特当天在贝鲁特对戈恩进行讯问。随后,韦达特决定允许戈恩在黎巴嫩居住,但禁止他离境。此前在8日,戈恩召开发布会,表示自己收到的指控都没有证据。
马斯克:承认早期车主支付更多,期待中国设计特斯拉
马斯克在交付仪式上向10位特斯拉中国制造Model?3车主交付了新车钥匙他表示,早期的特斯拉车主确实会支付更昂贵的费用,但这是为了特斯拉能够生产出更好的电动车,从而改变更多人的生活。他还说道,如果中国能有本土设计的特斯拉会是一件很酷的事。“中国的汽车设计能力非常了不起,如果我们能在中国本土进行电动车的设计会很酷,我们一定会这样去做。”
贾跃亭:国产特斯拉已经下线,FF还在奋力前行
法拉第未来发文称,FF91车型在CES千禧完成了一次2000英尺海拔差的长距离道路测试。FF创始人贾跃亭在微博转发此文并表示,FF91表现优异,“全球超豪华电动车续航之王”的称号实至名归。国产特斯拉已经下线,FF还在奋力前行。
崔东树:特斯拉存降价空间,国产新能源车具差异化竞争优势?
特斯拉年初宣布国产Model3降价至29.9万元。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特斯拉可能还会有降价空间,且在其实现较大规模量产之前,国产新能源车还有差异化优势,对国产新能源品牌暂不形成威胁。同时,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降成本。
王兴谈车企格局:新势力中理想蔚来小鹏将角逐下两轮?
日前,美团点评董事长王兴在社交媒体发文谈到目前中国车企格局称,他认为基本是“3+3+3+3”角逐下两轮,3家央企是一汽、东风(二汽)、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原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加盟华为?出任汽车BU首席战略官?
1月11日下午消息,原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今日公开露面,新头衔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战略官。郑刚于2014年初就任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2019年2月,北汽新能源发布公告称,郑刚由于身体原因主动提出离职申请,获得批准。
科?技
Uber与现代汽车将合作开发电动空中出租车?
在CES2020期间,Uber与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宣布,计划合作开发电动空中出租车,从而加入为缓解城市拥堵而展开的飞行汽车开发竞赛。现代在CES上发布了一架与Uber合作开发的概念电动飞机,其设计的飞行里程可达60英里(100公里),两公司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现代将生产和部署空中交通工具,Uber将通过空中交通共享网络提供空域支持服务、地面交通连接和客户接口。”
滴滴正尝试应用AI技术分析司机的疲劳状态?
滴滴出行在2020年春运安全出行保障公告中表示,春运期间,各业务负责人、区域负责人、客服团队、应急处置人员实行7x24小时轮岗值班制度,全力保障高效应答,并妥善处置各类紧急突发事件,警方调证对接工作组7X24小时待命。此外,滴滴正尝试应用AI技术分析司机的疲劳状态,在司机进入疲劳状态前语音提醒司机注意行车通风、及时休息,避免疲劳驾驶。
高德地图上线“春运交通预报”系统:数据每2分钟更新一次?
在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的指导下,高德地图针对今年春运出行特点上线全国首个“春运交通预报”系统,并发布了《2020年度春运出行预测报告》。用户可以查看全国高速路网、场站(火车站、机场)、收费站的实时拥堵情况,数据将会每2分钟更新一次。
滴滴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含二手车经纪、销售等?
天眼查数据显示,1月6日,滴滴智通(广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咨询、二手车经纪、二手车销售、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等,法定代表人为唐霞。该公司股东之一滴滴商业服务有限公司,是滴滴运营主体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Mobileye宣布与上汽集团合作?推动自动驾驶实现?
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宣布与上海汽车集团以及韩国大邱广域市两项合作。上汽集团计划使用Mobileye的REM技术,推动L2+ADAS系统在中国部署。
索尼今年4月启动自动驾驶车路测,但无自产汽车计划?
据路透消息,索尼公司表示,最早将于今年开始测试自动驾驶汽车,以推进公司的传感和安全技术。索尼的一位发言人说,索尼计划在4月份开始的下一个财政年度开始试驾,以测试其汽车相关技术的性能。他补充说,该公司没有生产自己汽车的计划。
腾讯推出车载助手“腾讯随行”?生态开放
在CES2020上,腾讯智慧出行发布TAI3.0生态车联网解决方案,以及腾讯随行、爱趣听两款车载App。首次亮相的腾讯随行是车载应用助手,同时为生态开放平台,支持开发者共建、车企自建小场景生态。
长城汽车与东软集团战略签约?联合开发计算平台?
1月7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CES2020展会上正式宣布合作,双方将基于东软自主研发的车辆计算平台(VCP),联合研发面向未来的上车体中央计算平台。
投融资
广汽蔚来正进行新一轮15亿元规模融资
广汽蔚来正在进行新一轮15亿元规模的融资,此轮融资主要用于研发、用户运营品牌及渠道维护及营运等方面。针对融资事宜,广汽蔚来官方回应称,“首轮融资已经处于收官阶段,详细信息将在后续公布。”广汽蔚来成立于2018年4月,由广汽集团、蔚来及其管理层等共同持股。
一汽资本、东风汽车等合资成立新能源汽车投资基金
天眼查数据显示,1月3日,北京国创新能源汽车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非证券业务的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该公司共有五位股东,分别为一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一汽全资持股)、国创(北京)新能源汽车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国创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和北京中车国创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吉利汽车对吉利投资阿斯顿·马丁的传言“不予置评”?
1月11日消息,对外媒报道吉利汽车洽谈投资英国豪华跑车品牌阿斯顿·马丁,吉利汽车方面对媒体表示“不予置评”。
福田汽车合资设立北京福田欧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签署合资协议,约定共同出资设立北京福田欧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2.365亿元,其中,公司以欧辉客车业务北京工厂和广东工厂的部分相关资产出资,出资总资产的评估价值为20.37亿元,公司持股比例为91.06%;北京公交集团以现金出资2亿元,持股比例为8.94%。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1年奥迪e-tronGT上市价值100000美元的EV投入生产
易车原创?把VISION-S车身拉高,就成了VISION-S 02。没错,这是网友对索尼全新概念车——VISION-S 02的吐槽,而很多网友也喜欢把它俩的关系形容成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但调侃归调侃,对于索尼这样的电子巨头入局汽车产业,相信大部分人和笔者一样,有一种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的感受。为何会这么说?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索尼从1946年成立至今,它在硬件方面的优势我们有目共睹,其CMOS图像传感器目前已经占据全球近50%的份额!所以问题也就来了,索尼为何不像华为一样以供应商的形式参与造车,去发挥自己的长处?反而要以厂商身份入局(增大风险)?难道仅仅是羡慕特斯拉在资本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笔者也想给出自己的猜测。
索尼造车 硬件至上
和PPT造车不同,日本人对汽车工业的重视程度可以说相当谨慎,对索尼这样的企业而言,进军汽车产业更是慎之又慎的结果。当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2020年,索尼正式发布旗下首款纯电动概念车型———VISION-S,这台车的合作伙伴可谓大有来头,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高通、NVIDIA、采埃孚、博世以及麦格纳等汽车上下游供应链巨头。所以,说索尼VISION-S含着金钥匙出身并不为过,是一款“明星团队”打造的“明星车型”;而从索尼集团社长吉田宪一郎所宣传的亮点来看,这台车也非常的“索尼”。
索尼VISION-S定位四门纯电轿跑,新车外观的主要设计亮点,在于前后均采用贯穿式大灯的设计,而集成式的外后视镜则显示了它仍停留在概念车阶段,同时据外媒透露,VISION-S的研发过程还有丰田Spura、宝马Z4以及奔驰G级的团队参与!性能方面,VISION-S搭载前后双电机,百公里加速时间为4.8秒,但这项数据放在如今来横向比较,显然不算亮眼。
但如果你足够了解索尼,就知道这家科技企业在漫长岁月中对硬件的重视程度。索尼VISION-S全车嵌入包括CMOS以及ToF在内共计33个传感器,并搭载一块几乎贯穿整个中控台的超宽显示屏,拥有5G通讯模块,可以运行索尼PlayStation游戏,同时它还拥有3D音效的360Reality Audio音响系统。从硬件上来看,VISION-S确实将索尼的核心优势和盘托出。
索尼VISION-S的33个传感器包括3个固态激光雷达、18个毫米波/超声波雷达,以及12个搭载索尼图像传感器的摄像头。作为对比,我们拿VISION-S和蔚来刚刚发布的ET5进行一番比较。
可以看到,VISION-S和蔚来ET5虽然同为33个传感器,但索尼可以用更少的图像传感器达到更强的辅助驾驶功能,说到这里,也许大家想问为什么索尼在车载图像传感器上会有先发制人的优势。
其实,很多消费者知道索尼相机、索尼游戏机甚至索尼影业,却不知索尼也是车载图像传感器的重要供应商。在2015年,索尼就宣布进入车载图像传感器,虽然起步较晚且饱受质疑,但凭借不断努力,如今的索尼已经超越韩国和美国,成为丰田、日产、现代等大多数车企的供应商,并占据世界50%的市场份额!
VISION-S概念车在欧洲试验期间收到大量正面反馈之后,索尼动荡的高层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于是马不停蹄的在2022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上,带来了全新的一款概念车——VISION-S 02,而它搭载全新研发的智能车联网系统以及多达40个传感器配置,硬件配置再上一个台阶。同样据外媒透露,VISION-S和VISION-S 02两款车型均已达到L2级别自动辅助驾驶,而未来还将会达到更高的L4级别。
但客观来看,要说VISION-S和VISION-S 02将会重新定义或者颠覆传统汽车,显然不太恰当,至少目前笔者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因为无论是设计还是综合性能,与索尼旗下的电子产品相比,VISION-S和VISION-S 02还远没有达到消费者以及行业对它的期待,而和蔚来刚刚发布的ET5相比较,硬件上的微弱优势也没有让索尼的光环显得那么耀眼。
其二,我们知道,纯电车型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在软件层面,因为智能辅助驾驶并不是简单靠“推料”就可以完成,软件层面的匹配同样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更重要,但这恰恰是索尼最匮乏的部分,而我们从索尼的智能手机业务和相机业务也能看出端倪,就是索尼对硬件的过分重视以及对软件的忽视。这也是目前笔者对索尼造车最大的疑问所在,因为仅凭索尼在电子领域积累的硬件优势,显然还不足以让索尼在这条新赛道上获得更高的位置。
索尼舞剑,意在特斯拉?
在2022年的CES展会上,索尼董事长兼CEO吉田宪一郎宣布成立新的部门——索尼移动公司,将负责电动汽车的商业化。也就是说,索尼正式下场造车了。对于正式进军汽车产业,索尼高管的回应是:两款车型是索尼在汽车领域的创新和探索,用于研究和验证一些新技术。至于何时量产,目前无法给出定论,但即使索尼在造车这件事上,和高调的国内新势力不同,但种种迹象也表明,索尼将“剑”对准的是特斯拉。
先来说VISION-S,目前它的车身尺寸均已公布,它的车身长度介于Model 3和Model S之间,而3000mm的轴距则全面超过后两位,也就是说,VISION-S的内部空间是要大于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S。
同样,VISION-S 02的车身长度也是介于特斯拉Model X和Model Y之间,而3030mm的轴距则要超过Model X的2965mm,以及Model Y的2890mm。所以看到这里可以发现,两款车型从研发之初就是冲着量产而去,竞争对手瞄准了特斯拉,虽然这点索尼一直矢口否认,但从目前笔者收集的信息来看,索尼针对两款车型开发了全新的汽车平台,同时在2020年底VISION-S率先开始了公共道路测试,并于2021年4月,索尼在德国与电信运营商沃达丰联合开展了VISION-S的5G通信功能测试,进一步探索在高速行驶时,自动驾驶相关模块的通信稳定性。种种迹象表现,这并非单纯的自我考核!
而让外界确定索尼要把VISION-S量产的确凿证据,是索尼在2021年5月份把该车型的原型车转移到德国汽车工业重镇——法兰克福,进行一系列加速性能、NVH以及舒适性方面的调校,其整台车的开发流程几乎和量产车保持一致!
入局造车并非一时兴起
其实就造车这件事来说,索尼并非一时兴起。早在盛田昭夫时代,索尼能源部门在研究燃料电池的时候,就试制了一辆索尼牌燃料电池汽车,不过这辆车使用锌空气(Zn-Air)燃料电池,功率仅为3kW,同时由于是试验平台,新车连外壳都没有,所以当时也是不了了之。
时间来到2017年,索尼发布了一个类似方盒子造型的电动概念车SC-1,两年后,索尼宣布会把SC-1概念车投入量产,只不过这款车型并不会对大众市场发售,而是与一些休闲产业合作,作为游园车辆使用。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索尼在造车这件事上一直处在跃跃欲试和外界的揣测当中来回摆动,但也就是从电动概念车SC-1之后,“索尼造车”的相关新闻就多了起来,更是有媒体曝出索尼正在大规模的寻求与汽车相关零部件厂商的合作,而到了2020年,索尼VISION-S概念车也就正式和大家见面了,而这当中的时间线与事件的缝合,就挺耐人寻味。
编辑点评:关注索尼的小伙伴肯定清楚,近些年索尼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一直没有很大创新,主营业务的表现也一直不达预期,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一家跨世纪的国际企业,这种“中年焦虑”显而易见,为了重振旗鼓,新上任的CEO吉田宪一郎宣布进军汽车产业,在笔者看来正是索尼自我救赎的第一步。虽然目前两台车型均没有公布正式量产时间,但从目前索尼的种种动作来看,索尼这次无疑是“认真了”,而日本人在打磨产品上的专注有目共睹,它依然以变革者的标准在要求自己,相比浮躁的新能源资本市场,索尼显然是有更大的野心!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
几年前,有人说德国汽车工业的实力会衰退,会毁掉特斯拉。但是还没有发生。相反,市场上充斥着看似有缺陷的汽车,对想要体验新鲜事物的品牌发烧友很有吸引力。
虽然e-tron GT不能说是第一台,但与Taycan不同,我们仍然认为它是一台非常性感和强大的机器。
这个概念在2018年首次亮相,甚至出现在漫威漫画大片中。很显然,奥迪有足够的信心把所有的牌都摊到桌面上来打这场游戏。
这款紧身四门轿车也是由保时捷Taycan支持的新型800伏电动汽车架构演变而来。主要优势之一似乎是能够在阻力赛中展现稳定的表现。复杂的冷却方式意味着它的电池组可以在不影响加速的情况下处理重复操作。GT应该也比之前的e-tron型号充电更快。然而,我们也期待看到他们是否使用相同的变速箱安排。
就规格而言,e-tron GT概念车将搭载两个电机,590马力。该概念声称,从0到60英里/小时(97公里/小时)的时间为3.5秒,12秒内达到124英里/小时(200公里/小时),总里程约为250英里(402公里)。现在,这并不意味着较弱的模型不会走得更远,类似于泰坎4S。
我们预计e-tron GT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它经历了所有阶段的测试,我们不会遇到任何挫折。价格将从10万美元左右开始。
百万购车补贴
直击CES丨索尼、亚马逊入场,汽车未来没有边界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伴随智能手机发展,小型数码相机的市场规模已经不同以前。疫情影响及芯片缺货,也让佳能珠海工厂的经营难以为继。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1前段时间,佳能宣布关闭经营了32年的珠海工厂,引发网络关注。而更引人关注的,则是佳能珠海对员工十分优厚的经济补偿。
根据佳能珠海的公告,补偿金分为五部分:经济补偿金、特别慰劳金、就业支援金、感怀铭记奖金以及春节慰问金。
关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计算标准是,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以3倍数额作为上限计算,且计算工龄的最高年限为12年,但佳能珠海本次优待方案不设定该上限。
这份补偿收获了不少好评,有网友评价是“分手快乐”的典范。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说这是“恶意赔偿”,故意拉高了国内企业的补偿标准,“扰乱”市场环境,似乎佳能不怀好意。一时间,“恶意赔偿”的论调传播甚广,但这种违背常识的论调显然站不住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兴衰成败是很正常的。因为智能手机对卡片相机市场的冲击,佳能选择关闭珠海工厂,这是基于市场的选择与企业经营状况决定的,而优厚的补偿,也是佳能自愿选择的“体面离开”。
佳能的补偿标准或许高于法律标准,但这并不难理解。法律规定的是底线,企业在这个标准上自我加码,原因可能是多元的,或是因为企业文化,或是财力雄厚,当然功利地想,也可能是通过塑造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获得长远回报。
但无论如何,企业更厚道地善待员工,双方和平分手,这是值得鼓励的。而用诛心之论来评判佳能的遣散补偿,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把自己代入成即将离职的员工,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有充分的补偿,谁又不希望多一份安全感呢?
客观来看,佳能的补偿标准确实高于同行,这可能会给其他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也不用多虑,佳能自觉自愿,但不会也不可能强制其他企业“抄作业”。
其实,我国法律法规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规定是很细致的,计算金额并不低,相当多的规定都是偏向劳动者权益保护的。
比如离职时员工在本单位“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等等,都更有利于劳动者。
如果企业都能按照法律规定足额补偿,即便不如佳能那般优厚,那也是尽到了企业责任,同样是体面的。
因此,公众应该乐见佳能的表现,诋毁显然不是合适的评判姿势。同时,该事件也是个提醒,佳能补偿比法律规定更多,并不是要求状况不同、财力不一的企业都对标超高标准,而是更应该盯住“法律规定”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企业绝不能突破的底线要求。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2“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诺基亚前CEO约玛·奥利拉的这句话被奉为经典,每当有企业沦为“时代的眼泪”时,总会被提及。
2012年,柯达破产;十年后的今天,历史重演,佳能珠海工厂停产的消息沸沸扬扬。他们没有输给谁,可能只是输给了滚滚向前的时代。
现在,柯达凭借化工强项,进军医药;佳能和索尼,打算靠镜头在自动驾驶的车身上抢机会。曾经定格过永恒的他们,都会有光明的未来吗?
第一次迭代
定格永恒的故事要从100多年前说起。1889年,在明胶干版取代湿版摄影的趋势下,伊士曼柯达应运而生。
之后的每一步,从勃朗宁盒式相机到傻瓜相机,再到克罗姆胶卷,柯达都走得很稳当。创始人乔治·伊士曼骄傲地说:“你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
20世纪最后20年,是柯达的高光时代,1996年,柯达全年的营业额达到了160亿美元,纯利润超过25亿美元,被评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第四大品牌。
到2002年,即便百年过去,柯达仍然头顶着胶卷霸王的称号,在全球的营业额仍有128亿美元,员工总数约为七万人。
但十年后,就已经是风云不再。
在新世纪数码相机取代胶卷的大势下,柯达走到了最后一步。2012年1月19日,美国纽约,柯达依据《破产法》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当时的文件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美元,但是债务是68亿美元。
柯达破产的同年,佳能的营业额达到34797亿日元,当时折合美元约为400亿,在2012年全球财富500强中名列第224位。当时的背景还是,欧债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低迷,导致佳能三年来首次出现销售额和利润齐降。
那时,时代的.光已经属于这家创立于1937年的公司。凭借着35mm镜头快门机与35mm单反相机Canonflex,佳能是在20世纪中后期才崭露头角的。
顺应机械制造与电子科技的大潮,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佳能将带有自己特色的高品位AF单反相机投入市场,EOS系统开创了单反相机新时代。
198 9年,在柯达诞生100年后仍然聚焦于胶卷之时,佳能已经推出了EOS系列当时最顶级的“EOS-1”系列,画面质量、高速对焦、连拍功能,收获专业摄影师的好评。
多年积累,终于在新世纪初爆发,2006年,在美国相机市场,佳能的出货量达到606.9万台,正式超越柯达,以2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新的霸主。
在第一个十年结束的时候,全球数码相机的销量达到了巅峰,年销售超过1.2亿台。
十年又十年
时代的更迭不会放过任何一家公司,十年后,轮到了佳能。
2022年1月15日,原本是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成立32周年的日子。但在此之前,网传的公告就显示,佳能珠海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12日正式宣布将终止公司生产,并为员工提出了补偿方案。
从法定经济补偿金到特别慰劳金,佳能珠海给出的优厚补偿方案在社交平台被传得沸沸扬扬,被调侃“好聚好散”。
感动还在,但市场无情。
作为佳能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佳能珠海有限公司是首家进入珠海的世界500强,其生产的卡片数码相机曾占佳能全球卡片数码相机销售量的一半,年产能可达2000万台。
都是往事了。2020年,佳能珠海实际生产镜片1229万片、数码照相机102.9万台、数码摄像机9.4万台。
佳能在珠海的撤退只是一个缩影,颓势在几年前就已经露头了。2017-2019年,以相机、镜头、影像设备为核心的影像系统产品实现营业额分别为10991.3亿日元、9704.4亿日元、8074.1亿日元。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仅为5413.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01亿元。
对于关停的原因,佳能方面对外给出的说法是,伴随智能手机发展,小型数码相机的市场规模已经不同以前。疫情影响及芯片缺货,也让珠海工厂的经营难以为继。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下,佳能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来作出调整。
佳能打败了柯达,而打败佳能的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2017年,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的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配件生产宣告结束。对于原因,尼康表示,由于智能手机崛起,小型数码相机市场正在急速缩小,开工率也显著下降,持续运营变得困难。
数据更是直接又残忍。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5.21亿台,到2020年,数字为13.31亿台。而同一年,全球数码相机的出货量不到1000万台,单反相机出货237万台,降幅达47%,信号已经足够明显。
大船掉头
十年更替,新的霸主崛起又没落。
对于巨头的坍塌,舆论总是唏嘘的。比如诺基亚倒下,有人说是执着于塞班、拒绝了安卓;柯达倒下,有人说是害怕左右手互搏、拒绝了数码相机。归根结底,都是错过了时代递过来的新offer。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至于佳能、尼康们,收缩与转型是必须。佳能董事长兼CEO御手洗富士夫早就说过,未来两年佳能数码相机生产将会减半,并在产量到达底部后逐步转向专业级市场。
办公用品、医疗影像,佳能的重点已经在变了。2021年三季度,佳能的营业额为8333亿日元,其中,打印业务为4592亿日元,占比约55%,影像业务为1538亿日元,占比约18%,医疗业务、产业设备及其他产品业务领域的营业额都在千亿日元以上。
最新的消息显示,佳能试图分羹自动驾驶。在珠海工厂关闭之后,有报道称,佳能近日宣布,与自动驾驶公司Tier IV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以及相关的车载相机产品,并装载于Tier IV的自动驾驶车上进行测试。
L4级别,已经是驾驶员可以双手离开方向盘的自动驾驶水平。
作出类似抉择的还有尼康,2018年,尼康就向激光雷达Velodyne投资了2500万美元,与其合作开发感测元件和扫描仪,有望涉足自动驾驶汽车。到了去年,尼康的朋友圈里又多了感知系统厂商Aeva,后者曾获得保时捷的投资,并与图森未来等汽车公司合作。
虽然转型的必要性不如佳能和尼康强烈,但同样曾为相机巨头的索尼也看上了自动驾驶这条赛道。就在1月初的CES 2022(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索尼集团CEO吉田宪一郎宣布,索尼将在今年春季设立负责纯电动汽车的部门——索尼移动公司。
在展会上,索尼还带来了全新纯电动SUV——VISION-S 02概念车,以表决心。
至于“过气”比较久的柯达,也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2020年7月,柯达获得了美国联邦政府7.6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生产一些原料药,其中就包括抗击新冠病毒的原料药。当时,柯达首席执行官Jim Continenza表示,新事业部有望在美国境内创造数百个就业机会,预计未来药品原料生产将占到柯达业务的30%-40%。
柯达的老对手富士胶卷,转型更早。早在2009年,富士就收购了本富山化工制药,后者研制了流感用药“法匹拉韦”,而在疫情期间,法匹拉韦一度成为热门抗疫药物。
胶卷也好,数码相机也罢,在风口更替越来越快的新时代里,没有什么会是永恒,即便定格住,也只是曾经。如柯达、佳能,只要重新找到自己,就还不算完全输给时代。
佳能补偿方案太优厚,被传“恶意赔偿”3此前,佳能关闭珠海工厂部分产线的事情在网上受到了不少关注。据佳能介绍,由于近年来全球照相机市场急剧萎靡,公司经营困难,所以计划关闭数码相机产线。此产线关停之后,毫无疑问部分工人将会下岗。为此佳能宣布了“N+1”补偿方案,不设上限。这份补偿收获了不少好评,但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佳能被诋毁故意拉高国内企业补偿标准
有人说佳能这是“恶意赔偿”,故意拉高了国内企业的补偿标准,“扰乱”市场环境,似乎不怀好意。一时间,“恶意赔偿”的论调传播甚广。
根据佳能的补偿方案,补偿金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是:经济补偿金N+1(工龄不设上限);特别慰劳金;就业支援金;感怀铭记奖金;春节慰问金:探亲路费1000元,春节红包1000元,十分优渥。有媒体称,说佳能“不怀好意”的论调显然站不住脚,但客观来看,佳能的补偿标准确实高于同行,这可能会给其他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
佳能补偿方案
佳能珠海公司成立于1990年,现已持续经营了32年,产品主要包括镜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建厂以来,佳能珠海有限公司先后获得过海关“AEO”认证、珠海外商投资企业协会30周年“金渔女”奖。
在新的变革中,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承载人们多重需求的移动空间。
文丨杜巧梅
美国西部时间1月7日上午10点,第53届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Consumer?Electronics?Show,简称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开幕。
在本届CES上,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前沿技术依然炙手可热。在超过30万平方英尺的展区中,吸引了包括奥迪、宝马、奔驰、菲亚特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本田、现代、丰田、日产等整车企业以及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后市场服务商、软件及芯片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在内的140多家企业参展。
这也意味着,消费电子展这项科技盛会,已经已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秀场”,而CES展出的技术也被看作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CES是汽车最新技术的展示中心,技术创新使我们道路更安全,未来,我们的汽车连接也更紧密。”CES主办方CAT(美国电子消费品制造商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ary?Shapiro?表示。而随着全球5G商业化时代的到来,汽车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变革。在新的变革中,作为众多前沿技术的落地场景,汽车也被重新定义: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承载人们多重需求的移动空间。
因此,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再到未来出行方式的打造,无数厂商正凭借其技术优势,打破边界,涌入其中,等待市场的爆发。
打破边界,科技巨头加入“战场”
在CES?2020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是索尼带来的纯电动概念车Vision-S。据介绍,索尼该款车结合了索尼成像与快感、AI、通信和云方面的多项技术,搭载了33个传感器,内饰部分则配置了360?Reality?Audio声场技术和宽屏显示器。
“作为全球CMOS传感器的领导者,我们感到应该在自动驾驶领域做点什么。”索尼CEO吉田宪一郎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据了解,包括英伟达、高通、采埃孚、博世、黑莓、大陆集团在内的多家企业参与打造了索尼的这款车。
在业内专家看来,未来成熟的智能网联汽车将是深度融合汽车、电子、通讯、道路交通等行业的新兴产业,例如,自动驾驶就会牵扯视觉识别、机器学习、5G通讯等;智能座舱牵扯到语音交互、动态识别、HMI等技术。对于一家拥有从娱乐产品到相机传感器等广泛业务的日本科技集团来说,加入汽车行业的竞争,可以将公司优势最大化。
但目前这款概念车尚未公布量产计划。
另一边,亚马逊高调宣布在出行领域的“野心”。
美国时间1月6日,亚马逊宣布扩大其Alexa?Auto语音助手的车载集成。据了解,在过去几年里,亚马逊一直在发展Alexa?Auto的经验。其语音助手可用于多个汽车制造商的产品,在1月7日的展出中,兰博基尼成为国际上首个搭载Alexa的汽车品牌。
而亚马逊正计划成为自动驾驶汽车、联网汽车、电动汽车以及汽车制造商和司机产生的海量数据管理领域的关键角色,其中,云计算和数据管理服务AWS将成为亚马逊战略的核心。
来自中国互联网巨头之一的腾讯也加入“战局”,其智慧出行完整业务矩阵亮相本届CES,并发布TAI3.0生态车联网,业务模块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汽车云、智慧4S解决方案、5G车路协同。
其中,“腾讯随行”作为生态开放平台,可通过超级ID和无感支付的连接,实现服务的“全时在线”,让用户能够体验到在手机、车机等多设备间无缝、连贯的服务。
“汽车产业的竞争发生了变化,过去的‘单打’模式逐渐转变成了汽车企业和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联合‘双打’。腾讯希望扮演‘连接器’的角色,充分发挥腾讯的生态连接能力,连接车企、开发者、生态服务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通过智慧化的手段,推动生态化的产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人性化的出行服务。”?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表示。
因此,传统主机厂与科技巨头的跨界也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
1月7日,宝马在CES?2020上宣布,2021年量产的iNext全电动SUV将成为首款搭载标准5G无线网络的豪华车。目前,宝马正与三星合作生产配套5G信息组件,内置的SIM卡将被用于提供5G功能,这意味着司机和乘客不必携带5G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此外,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与中国联通已经达成5G移动通信业务,包括实验用5G网络环境的搭建,以探索不同场景下自动驾驶应用。此外,从2021年7月起,宝马集团在中国销售的部分新车型将能够接入中国联通的5G移动通信网络,使更严苛、更复杂、更大数据流量的应用成为可能。
而汽车技术在消费电子展览上“大秀”的背后,是智能网联汽车背后的巨大市场。据相关部门测算,到2035年,智能网联汽车将占据全球20%左右的新车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的需求将使汽车软件的营收增加3倍以上,达到1.2万亿美元。
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智能汽车市场刚刚开始崭露头角。科技企业转向更有前景的汽车领域是布局未来的关键一环。
守正出奇,传统车企定义未来出行
在面向未来的竞争中,传统车企正在加快转型的步伐,致力于向未来出行服务供应商转型。
在本届CES上,奔驰、宝马、奥迪、福特、现代与菲亚特克莱斯勒试图以全新的理念定义未来的出行方式。
开启车门、坐享静谧、远离城市喧嚣,除家里和工作场所以外,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奥迪AI:ME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第三生活空间”;可持续出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人、机器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奔驰2039战略和对未来出行的定义下,奔驰带来VISION?AVTR概念车,3D技术与生物识别实现“人车一体”,车内中央控制器可读驾驶者心跳等信息。
而现代的未来移动出行战略聚焦天空,与网约车巨头Uber推出了一款飞行出租车,这款车可垂直起飞和降落,最多可搭载4名乘客,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180英里(约为290千米/时),最远可飞行60英里(约为97千米)。
根据计划,Uber将在2020年开始进行飞行演示,并于2023年提供商业飞行出租车服务。
此外,现代汽车还设想了中央枢纽(Hub),将飞行出租车与地面自动驾驶车辆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移动出行系统。
同时,以日本车企为代表的传统主机厂致力于向清洁能源以及零排放方向努力。
丰田对外展示了未来城市“编织之城”项目。它以计划2020年底关闭的丰田东富士工厂为场地,面积大约为175英亩(约为71公顷),将于2021年初开始建设。建好后,城市机动车道将只允许全自动驾驶的、零排放的车辆通行,无人驾驶巴士e-Palette会应用其中。丰田希望借此验证自动驾驶、移动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可能性。
日产围绕则“日产智行”理念,带来了电动冰激凌贩卖车即日产e-NV200?Ice?Cream、Pro?PILOT高尔夫球、Ariya纯电动跨界概念车、日产聆风e+和电动方程式锦标赛新赛季赛车。其中电动冰激凌贩卖车是CES?2020上首次亮相的产品。其中日产e-NV200?Ice?Cream概念车基于e-NV200纯电动商用车改造而成,是日产纯电动生态系统的范本,拥有零排放动力系统、可循环利用储能设备以及可再生太阳能发电装置。
自动驾驶,回归理性
同样出现变化的还包括行业内外对自动驾驶的认识。
在前几年的CES上,L4、L5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一直都是CES中汽车科技的主角。今年CES,企业对于自动驾驶的热情高涨在趋向理性,从此前直接将目标瞄准L4/L5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转为L2/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
业内普遍认为,在真正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前夜,距离L4/L5级的自动驾驶的普及需要需要较长的时间,尽快推广L2/L3级的技术变得更加实际。
“自动驾驶被现实‘打脸’,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从技术层面来看,技术发展低于市场预期,大家低估了自动驾驶难度,在技术方面投入巨大,但进展缓慢,Robtaxi跟去年发展水平差不多;另一方面,国际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审美疲劳,投资热情下降。”1月7日,地平线智能驾驶总经理余轶南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
在余轶南看来,自动驾驶也出现了一些新亮点,特定区域内的无人物流配送以及卡车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落地速度比预期更快。
采埃孚同样认为,自主驾驶和自动驾驶是助力未来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和舒适的重要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市场需要各种解决方案。目前,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即L2+自动驾驶系统,在乘用车领域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最大。相比之下,L4及以上的全自动驾驶系统将可能在商用车和城市客运中应用。
虽然自动驾驶乘用车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仍然取决于法规,但在商用车领域,车辆已经可以在封闭区域或特定车道内以高级自动驾驶的模式运行。此外,在车站或城市客运中的无人驾驶运输所产生的系统成本,可以在运行中得以快速摊销,从而为客户节省了成本。
而福特希望在2021年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及“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目前已经经与沃尔玛、达美乐披萨等合作伙伴一道,探索自动驾驶车辆在运送服务的应用。
而福特在本届CES展出的折叠机器人Digit还将解决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按照设想,一旦无人驾驶汽车到达目的地,就可以部署Digit来从车辆中抓取包裹,并执行交付过程的最后一步。
此外,CES现场,高通宣布推出一个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计算系统,旨在处理从车道控制到全自动驾驶的一切功能,可满足从L1/L2级ADAS(高级驾驶辅助),到L2+,再到L4/L5级自动驾驶的复杂运算需求。按照计划,该系统将于2020年上半年交付主机厂和Tier?1供应商进行前期开发,搭载该平台的汽车预计将于2030年投产。
尽管高级别自动驾驶难以在短期内落地,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汽车行业变革的过程中,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难度最大的地方便是保证其稳定性及安全性,而5G通信技术的商用将解决自动驾驶汽车现有的一些技术瓶颈。
据了解,自动驾驶车辆在运行驾驶辅助系统和半自动驾驶功能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就需要在车内、后台和云端实时进行快速的数据交互和数据处理。面向未来,5G通信技术也将为车内互联和高速数据交互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文来自作者[顿硕阳]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221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顿硕阳”
本文概览:产业&政策苗圩称2020电动车补贴“不退坡”?,工信部澄清:口误,不会大幅退坡1月11日下午,在中国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现场演讲时候提及新能源汽车...
文章不错《周末下午茶-工信部回应“补贴不退坡”系口误;黎巴嫩禁止戈恩出境》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