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登上月球是每个宇航员的期望本期新浪网“嫦娥工程系列访谈”在嫦娥卫星发射前请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他表示登上月球是每个宇航员的期望,他祝愿嫦娥工程圆满达到实施目的。以下为访谈实录:主持人:嫦娥一号发射了,请您给它一些祝福吧!杨利伟:嫦娥工程是我们国家航天工程的一个部分,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有一个非常悠久的历史,有一个美好愿望,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嫦娥奔月。这个工程也是用这个嫦娥奔月美丽的向往和传说来命名的。作为航天人来讲,我当然希望我们的这个工程能够圆满地去达到我们实施的目的。那么作为航天员来讲,我想每一个航天员都盼望着我们能够早日登上月球,实现我们的祖先们这种美好的愿望。当然从我们自身来讲,在训练、组织、培训上,按照我们国家的三步走的计划正逐步在推进。比如像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进行的出舱的训练,以至于今后的空间实验室,以及空间站的建设,都是为了我们的后续任务做准备,我想这种美好的愿望肯定会实现的。主持人:那为了嫦娥登月的话,现在有没有一些新的培训计划?杨利伟:现在我们人员的培训还没有开始。主持人:我们知道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那现在航天员的训练当中有没有对这个重力环境的适应?杨利伟:我们现在做,我们目前针对下一步任务的一些训练。主持人:好,非常感谢。 登月需要的装备 正经的:先说太空服吧:
价值千万美元的一件衣服:
人们对于服装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其蔽体、保暖、美观、大方等特点,可是当人类进入太空就会发现,航天服的作用早已超出了传统范畴。因为,太空接近真空的压力环境、极端的温度环境,缺乏生命所需的氧气,空间陨尘、空间碎片和空间辐射的威胁等,都需要航天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防护和保障系统。
航天服按功能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舱内航天服用于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宇航员及时穿上它,接通舱内与之配套的供氧、供气系统,服装内就会立即充压供气,并能提供一定的温度保障和通信功能,保证宇航员在飞船发生故障时能够安全返回。而舱外航天服则更为复杂。它是宇航员出舱进入开放的宇宙空间进行活动的保障和支持系统。它不仅需要具备独立的生命保障和工作能力,包括极端热环境的防护和人体平衡控制、氧气供应和压力控制、服内微环境的通风净化、测控与通信系统、电源系统以及宇航员视觉防护与保障,而且还需具有良好活动性能的关节系统以及在主要系统故障情况下的应急供氧系统。舱外航天服结构上由微流量防护层(外罩)、真空隔热屏蔽层、气密限制层、通风结构和液冷服等组成,犹如一个独立的生命保障系统。一套舱外航天服系统通常比一个健硕的人还要重许多。它的价格自然也不菲,目前研制生产一件舱外航天服要花费上千万美元。
谈到航天服,不能不讲一下“太空喷气背包”。这种背包高约1.25米,宽约830毫米,总重150公斤,内装12公斤液氮,共有24个喷嘴。它像一把没有坐位的椅子,安在宇航员的背上。宇航员可以通过扶手上的开关控制24个微型喷嘴,喷射出背包里的压缩氮气,从而形成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反推力,实现不同方向的移动。有了这种喷气背包,宇航员就能在茫茫太空中随心所欲地翻筋斗、旋转,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地自由移动了。
由于太空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也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还存在着能伤害人体的各种辐射和微流星体,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身穿特制航天服。同时,由于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这些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内的人造气压、空气组成基本与地面相同,故人体内吸有一定量的氮气,而航天服内的气压较低,仅为大气压的27.5%,宇航员如果猛然出舱,遇到低的气压后血液供应会较差,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气游离出来却不能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而形成气泡,因此可能造成气栓堵塞血管,引发严重疾病。所以宇航员出舱前需要吸取纯氧将体内氮气排出,以免隐患。
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围绕地球高速运行时,在广袤的空间中没有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速度快慢,如无保险措施,就可能会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再加上载人航天器和自己都在运动,宇航员有时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亦有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太空行走需要采取保险措施———身系安全带。安全带犹如婴儿的脐带将宇航员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失。1984年2月7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进行第11次飞行时,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里斯穿着一种带助推装置的航天服,首次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在太空中自由行走了95分钟,捕获了已经停止工作的“太阳峰年”号人造卫星,并对其进行修理,排除故障后又将其重新送回轨道。布鲁斯完成了航天飞机首次捕获卫星的任务。这次太空行走也为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开创了新的天地。但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宇航员仍被要求系安全带。万一宇航员不能自己走回航天飞机,可以用牵引缆索把他拉回来
美国的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
1969年7月16日,同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由他担任指令长)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
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他们在月球上度过21个小时,21日从月球起飞,24日返回地球。同年获总统颁发的自由勋章。
扩展资料: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8月25日(周六),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美国人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逝世,享年82岁。阿姆斯特朗8月早些时候曾接受心脏搭桥手术,并“康复良好”。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他的家人报告称死亡时间是25日下午2时45分。一份声明中说,他死于心血管手术引起的并发症。
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沃帕科内塔。1955年,他加入美国太空总署,成为一名非军职的高速试飞员。1962年9月17日,他获选为第二批的九名受训的宇航员之一,他也是第一位非军职的宇航员。
1966年3月16日,他做为“双子星8号”的正驾驶,进行了首次太空飞行。1969年7月16日他成为“阿波罗11号”指挥官。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
百度百科-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
人民网-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逝世
本文来自作者[宿艺童]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105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宿艺童”
本文概览:杨利伟:登上月球是每个宇航员的期望本期新浪网“嫦娥工程系列访谈”在嫦娥卫星发射前请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他表示登上月球是每个宇航员的期望,他祝愿嫦娥工程圆满达到实施目的。以下为访...
文章不错《杨利伟登月球资料》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