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嬴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也是秦国在位最长时间的君主,而且他非常长寿终年75岁,他执政秦国期间不断对外扩张,增加秦国的国土,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是秦国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之一。
但是秦昭襄王嬴稷在位期间比较憋屈,本来秦国的王位跟他是无缘的。他的父亲秦惠文王早就立了太子,所以当时秦惠文王驾崩之后,他的哥哥秦武王便继位了,他早年也去了燕国做质子。本来他应该一生都无望秦王宝座的,但是他那秦王哥哥鲁莽居然在东都举鼎而亡。他的母亲秦宣太后在弟弟大将魏冉的支持下将嬴稷推上王位。可以说嬴稷的王位是她的母亲秦宣太后亲手送到他的面前的。
嬴稷继位的时候还比较小,所以当时他的母亲秦宣太后临朝听政,她也是中国历史上面第一位临朝听政的太后。秦宣太后也比较有治国的政治才能,她临朝听政时期,秦宣太后将秦国治理得很好,对外秦宣太后还灭了义渠,免除了秦国的外患,威震秦国。当时的秦国国人只知道秦宣太后当政,大将军魏冉还有外戚芈戎和两位王室公子辅政,嬴稷这个国君几乎被秦国人忽略了。
后来嬴稷长大可以亲政的时候,秦宣太后不愿放权给嬴稷,他母亲长期把持朝政,嬴稷心中那叫一个苦呀,但是嬴稷的王位是母亲给的,再加上舅舅魏冉手握重兵,母亲在秦国内威望又高,嬴稷没有办法只能听从母亲任她一直处理朝政。直到他母亲去世他才真正的开始在秦国一展抱负。只是比较郁闷的是,她的母亲非常长寿,直到70多岁才去世,所以嬴稷一直在王位上面隐忍了几十年才得以真正手握王权,要不是他遗传了他母亲的长寿,可能他就没有机会可以一展宏图,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面既长寿又最郁闷的一位君王了。
历史上的秦王嬴稷和母亲宣太后感情怎么样?
秦昭襄王并非不敢夺取,事实上他亲政后,大多数决策本来就是出自秦昭襄王,宣太后只是在其中提供一些意见,决策权一直就在秦昭襄王手中。
秦昭襄王嬴稷即秦王位的时候只有20岁,他是22岁才开始亲政的,但一直有参与政治,举个例子,公元前307年,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向秦国求援,宣太后不肯救援,要韩国提供好处给秦国才肯,最后还是甘茂建议秦昭襄王救援韩国,秦昭襄王同意了,于是秦国发兵。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秦国发兵的决策不是宣太后做的,而秦昭襄王做的,而且,当时的秦昭襄王才刚刚即位不久,就能决定秦国出兵这一大事,可见了秦昭襄王一直是有权力的。
而宣太后的权力就是在幕后听政,并且听从秦昭襄王向他汇报一些情况,宣太后在世时,并没有参与太多的政务,因为史书没有记载,唯一一件就是攻灭义渠,宣太后的功劳最大,所以记载得比较清楚,因为宣太后是当事人,又是消灭义渠的最大功臣,并不表示她是决策者,决策人还是秦昭襄王。
义渠是秦国西边最大的敌人,一直给秦国投靠麻烦,宣太后趁义渠王到秦国来的机会,与其私通,还生了两个儿子,之后宣太后又诱杀了义渠王,配合秦国发兵消灭了义渠国,义渠就这样被灭亡,宣太后参与整件事,哪里像是决策人呢?
范雎对秦昭襄王是说秦王没有权力,其实是想激怒秦王,让秦王听听自己的话,从而重用自己,同时宣太后身边存在了一个可能对秦王不利的集团,以宣太后、魏冉以及秦王的两个亲弟弟嬴芾和嬴悝为骨干,在秦国被称为“四贵”。
这个集团确实对秦王的利益会产生威胁,因为这四人能过地位和权力获取了很大的利益,包括土地、爵位、官职等,如果再有政治利益,势力就会进一步加大,秦国的核心是秦王,身边存在这样一个集团是不利的,而是应该以秦国为重。
打个比方,魏冉有一次要越过韩国和魏国去攻打齐国,只因为那里是魏冉的封地,这种行为就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秦国利益之上,这是不对的,这种行为对秦昭襄王来说,就是百害而无一益的,所以要打击,这也就是范雎对秦王所说的。
秦昭襄王在位55年,从即位那一天起,就有自己的权力,只不过政事需要和宣太后商量着处理,几年以后,基本上就是自己做主了,不存在夺取宣太后的权力,只是后来秦昭襄王驱逐四贵,只是让宣太后等人不再参与政治而已,他们仍然有着爵位和荣华富贵。
母子俩感情是有嫌隙的,并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么好。
一、庶出,远方为质。嬴稷差一点与王位失之交臂
宣太后历史记载一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公元前307年,23岁的秦武王因比赛举鼎而死,还没有子嗣,秦惠王的众多儿子,便开始了对王位的争夺。但这一切对远在燕国为质子的嬴稷来说,似乎很遥远,却又改变了他的命运。
遥远是因为他的母亲,当时的芈八子心中最初的人选并不是远在燕国的嬴稷,而是他的弟弟,公子芾和公子悝。芈八子想在两人中选出一人为秦王,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对峙。
芈八子还得到王叔樗里疾的认可,但是赵国国君?推广?胡服骑射?的牛人赵武灵王觉得在燕国的秦质子,更加奇货可居,插手干预秦国君王的继立之事(不知道若干年后,这个他拥立的秦王,竟默许白起在长平一战中坑杀赵军40万,赵武灵王会不会为今天的决定痛心疾首)。
二、隐忍,腹黑的傀儡秦王
秦国屈从于赵国的压力,最后秦国立公子赢稷为秦王,是为秦昭襄王。昭王刚满十八岁,宣太后芈八子亲自辅佐,即史书上说的?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
朝政由其弟魏冉控制,不久以昭王的名义任魏冉为将军,负责镇守咸阳,后又任命为国相,封为穰侯。
另一个弟弟芈戎那时回到楚国,昭王八年,再从楚国召还秦国,任将军之职,封为华阳君。当年一起来的向寿于昭王元年便被派往镇守宜阳重镇,很快就升任为左相。
皇叔樗里疾,重新任命为相。同时,芈八子的另外两个儿子,嬴显被封为泾阳君,嬴悝被封为高陵君,两地俱是京畿要地,用以拱卫王室。至此,芈八子的宣太后核心团队宣告成立,全面把持了整个秦国的军政大权。那些有想法的譬如公子壮、惠文王后,以及其它的惠文王的王子们,一个个都被魏冉杀得干净,甚至连秦武王的嫡后也被赶回了魏国。
这些密集的人事安排,相信在王位上的嬴稷只是听从了母亲和舅父的建议。决定权不在嬴稷手里,如果说此段时间秦昭王嬴稷被拱卫,还不如说被架空更贴切。关键,嬴稷也不傻,从后来他政治上的表现,这绝对是个腹黑隐忍的主。
三、隐忍多年,反戈一击
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嬴显、高陵君嬴悝这4人在秦国的权利,不说一手遮天也差不多。当时人们称之为秦国?四贵? ,甚至有谣言,百姓只知道四贵,不知君王。魏冉还私营私邑,即便天下人都知道?穰侯以一国之兵谋两国之事?,嬴稷依旧置若罔闻,似乎很心甘于做一个摆设皇帝。宣太后出身楚国,所以主导秦、楚联姻,让秦昭王迎娶楚国的公主为王后。嬴稷也遵从。
如此局面维持了三十多年,到了公元前271年,也就是秦昭王三十六年,范雎从魏国投奔秦国,提出?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战略,很受秦昭王赏识。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已经60岁,就在这一年,秦昭王接受范雎进言,废了宣太后。宣太后身体本来就已衰弱,受此打击以后,第二年就忧郁而死。
宣太后去世后,秦昭王才对?四贵?下手,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迁往关外,同时任命范雎为国相。魏冉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嬴稷终于独掌秦国大权。
本文来自作者[宛彤]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4052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宛彤”
本文概览:秦昭襄王嬴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也是秦国在位最长时间的君主,而且他非常长寿终年75岁,他执政秦国期间不断对外扩张,增加秦国的国土,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是秦国比较有作...
文章不错《为何嬴稷被称作史上最长寿又最郁闷的帝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