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恩难忘》中,田老师因用什么成语形容
悔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
一丝不苟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 勤勤恳恳 良师益友 桃李芬芳 教导有方
辛勤劳碌 良师益友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蜡炬成灰泪始干 循循善诱 桃李满门 诲人不倦
良师益友 鞠躬尽瘁 良师益友 师道尊严 默默无闻 辛勤劳碌
2.《师恩难忘》用什么诗句赞美课文中的田老师《师恩难忘》中赞美田老师的句子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作者:刘绍棠。
原文: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扩展资料:
《师恩难忘》段落结构:
《师恩难忘》原题是《老师领进门》,该文入选小学语文课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课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师生”单元第1篇课文都是该文。选入教材的时候有改动。
这篇课文的具体段落结构如下:
第一段(1—2节):“我”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以及介绍了学校的概况。
第二段(3—7节):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根据一首小诗编了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后来每讲一课都是如此。
第三段(8—9节):“我”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并终生难忘。
关于酷暑的成语
小学语文成语积累
1.描写老师的成语:德高望重、为人师表、因材施教、良师益友 、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无微不至
2.形容关系亲密的成语:亲密无间、形影不离、亲如手足、情同手足、一见如故、不分彼此、推心置腹、心心相印
3.描写月亮的成语:明月清风、春花秋月、浩月千里、风清月朗 、皓月当空、玉兔东升
4.描写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风习习、秋高气爽
5.形容人聪明的成语:文思敏捷、聪明过人、一鸣惊人、足智多谋、才华横溢、出类拔萃
6.描写建筑物的成语:亭台楼阁、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别有洞天、鳞次栉比、金碧辉煌、高楼大厦
7.形容人很多的成语: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万人空巷、
座无虚席、门庭若市、高朋满座、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水泄不通、人声鼎沸、络绎不绝、举袖为云、挥汗如雨
8.描写花的成语: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迎风吐艳、万紫千红、
五颜六色、含苞欲放、百花齐放、五彩斑斓
形容花香的成语:芳香四溢、芳香扑鼻、沁人心脾、香飘十里
9.来源于寓言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滥竽充数、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井底之蛙、鹬蚌相争、刻舟求剑、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抱薪救火
10.来源于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哪吒闹海
11.来源于历史故事:四面楚歌、纸上谈兵、背水一战、负荆请罪、卧薪尝胆、洛阳纸贵、完璧归赵、退避三舍、三顾茅庐、闻鸡起舞、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兵不厌诈
12.冬天景色的成语:数九寒冬、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鹅毛大雪
13.描写雪景的成语:鹅毛大雪、粉妆玉砌、冰天雪地、银装素裹、大雪初霁
14.春天景色的成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深似海
描写夏天的成语:烈日当空、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酷热难忍
15.描写心情高兴的成语:喜上眉梢、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心花怒放
16.描写山水的成语: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关于水的成语:清澈见底、涓涓细流、波光粼粼、碧波荡漾、水流湍急、水平如镜、高山流水、千山万水、水滴石穿、水乳交融、滴水不漏、杯水车薪、洪水猛兽、流水无情
17.描写医术高明的成语:妙手回春、华佗再世、扁鹊重生、悬壶济世、杏林高手
18.关于爱国的成语
匹夫有责、保国安民、尽忠报国、爱国如家、为国捐躯、碧血丹心、忧国忧民
19.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五颜六色、五光十色、姹紫嫣红、万紫千红 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绚丽多彩、花红柳绿、流光溢彩
20.形容勤奋学习的成语:发愤忘食、手不释卷、孜孜不倦、凿壁偷光、不耻下问、废寝忘食、悬梁刺股、争分夺秒、发奋图强、学无止境、学而不厌、自强不息、只争朝夕
21.形容名气大的成语:举世闻名、无人不晓、妇孺皆知、远近闻名、名扬四海、家喻户晓、 大名鼎鼎、饮誉天下
22.描写景色的成语:风和日丽、山光水色、草长莺飞、山明水秀、明月清风、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碧千里、江山如画、鱼米之乡
23.形容时间短暂的成语:转瞬即逝、瞬息万变、光阴似箭、阪上走丸、不假思索、昙花一现、白驹过隙 、弹指一挥间
24.含对联的成语: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守株待兔,缘木求鱼;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苦中作乐,忙里偷闲;国泰民安,人寿年丰
25.末尾是?人?的成语:一鸣惊人、盛气凌人、下里巴人、以貌取人、血口喷人 、怨天尤人、悲天悯人、平易近人、暗箭伤人、目中无人、旁若无人、睹物思人、仗势欺人、咄咄逼人、息事宁人、以理服人、先发制人、舍己救人
26.关于诚信的成语:抱诚守真、一言九鼎、赤诚相待、金口玉言、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27.形容有学问的成语: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满腹经纶、著作等身
28.形容雨的成语:倾盆大雨、大雨如注、大雨滂沱、瓢泼大雨、和风细雨、春雨绵绵、烟雨蒙蒙、淅淅沥沥
29.形容心里害怕的成语:提心吊胆、胆战心惊、担惊受怕、心惊肉跳
30.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飞蛾扑火、金蝉脱壳、蜻蜓点水、螳臂挡车、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1.带有鸟类名称的成语:欢呼雀跃、鸦雀无声、鹏程万里、一箭双雕、风声鹤唳、鹤发童颜、鹤立鸡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2.形容说话的成语:出口成章、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欲言又止、支支吾吾
33.描写人物品质的成语: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赤胆忠心、不屈不挠、忠贞不渝、威武不屈、舍死忘生、肝胆相照、克己奉公、一丝不苟、两袖清风、永垂不朽、顶天立地、豁达大度、兢兢业业、见利忘义、卖国求荣、恬不知耻、贪生怕死、厚颜无耻
34.十二生肖成语
鼠: 胆小如鼠、鼠目寸光、抱头鼠窜、贼眉鼠眼、过街老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投鼠忌器
牛: 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九牛一毛、对牛弹琴、九牛二虎之力、多如牛毛、汗牛充栋、牛刀小试、牛高马大、牛鬼蛇神、牛毛细雨、泥牛入海、宁为鸡口,无
为牛后、气冲牛斗、气喘如牛
虎: 虎背熊腰、虎虎生风、与虎谋皮、狐假虎威、为虎作伥、如虎添翼、藏龙卧虎、龙腾虎跃、狐假虎威、虎视眈眈、狼吞虎咽、龙潭虎穴、调虎离山、放虎归山、虎背熊腰、虎口拔牙、三人成虎
兔: 守株待兔、兔死狐悲、狡兔三窟、兔死狗烹、动如脱兔
龙: 龙飞凤舞、老态龙钟、龙争虎斗、龙马精神、车水马龙、望子成龙
蛇: 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牛鬼蛇神、打草惊蛇、笔走龙蛇、虎头蛇尾
马: 走马观花、马到成功、兵荒马乱、犬马之劳、心猿意马、千军万马、天马行空、指鹿为马、青梅竹马、单枪匹马、悬崖勒马
羊: 亡羊补牢、顺手牵羊、羊入虎口、挂羊头,卖狗肉、羊毛出在羊身上、羊肠小道、羚羊挂角、三羊开泰
猴: 猴年马月、沐猴而冠、杀鸡儆猴、尖嘴猴腮、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鸡: 鸡毛蒜皮、鸡鸣狗盗、一人得道,****、鹤立鸡群、杀鸡取卵、鸡犬不宁、手无缚鸡之力、杀鸡焉用牛刀、鸡飞蛋打、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小肚鸡肠、闻鸡起舞、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狗: 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血淋头、狐朋狗友、人模狗样、鸡飞狗跳、狗仗人势、狗尾续貂
猪: 人怕出名猪怕壮、猪狗不如、死猪不怕滚水烫
表示尊敬老师的成语
形容老师的成语关于老师的成语
形容老师的成语关于老师的成语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古人都知道~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百世之师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卓为~;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宋·陆游《贺薛安抚兼制置启》
冰寒于水
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蘧(道愍)始师章(继伯),~。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七·南齐》:“”
不堪造就
指没有培养前途。—— 描写老师的成语
出处:茅盾《蚀·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传道受业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出处: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减师半德
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出处:宋陈善《扪虱新话·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以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教无常师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口传心授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尽管在旧社会得不到出版发行的便利,千百年来通过无数艺人的~,终于很好地保留下来了。光未然《戏曲遗产中的现实意义》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出处:无
良师益友
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描写老师的成语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和一位缔交半个多世纪的~诀别,悲痛之情是难以尽述的。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痛悼郭沫若同志》
良师诤友
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出处:无 他是我的良师诤友。
名师出高徒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出处:无
能者为师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青出于蓝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愈变愈妙,可谓~矣。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六
青过于蓝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出处: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青蓝冰水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描写老师的成语
出处: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溪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孺子可教
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师严道尊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授业解惑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描写老师的成语
出处:无
桃李遍天下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出处:无
桃李春风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出处:无
桃李满天下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而黄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而且不少故旧门生身居显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桃李之教
指老师的教诲。
出处:无
无师自通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夸。”
学如穿井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描写老师的成语
出处:无
学无常师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晋·皇甫谧《高士传·申屠蟠》
言传身教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研桑心计
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一字师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姐姐真是‘~’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一字之师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衣钵相传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描写老师的成语
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尊师贵道
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列传上》:“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非所敢承。”
尊师重道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形容外貌的成语关于外貌的成语形容外貌的成语关于外貌的成语
厚貌深辞
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出处:唐·李公佐《谢小娥传》:“小娥厚貌深辞,聪明端特,煤炼指跛足,誓求真如。”
厚貌深情
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关于外貌的成语
出处:《庄子·列御寇》:“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
厚貌深文
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出处:清·陈梦雷《绝交书》:“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动人。”
金相玉质
金、玉:比喻美好;相:外貌;质:本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出处: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绵里藏针
绵:丝棉。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 描写外貌的成语
出处:元·石君宝《曲江柳》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筋。”
内峻外和
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出处:无
外宽内深
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出处:无
外巧内嫉
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剑。—— 关于外貌的成语
出处:无
心广体胖
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这时我无端有些感慨,心里想,大家现在都说“灾官”“灾官”,殊不知“~”的还不在少呢。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心宽体胖
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的老板,满面春风地迎上来,拉大家进店休息。
虚有其表
虚:空;表:表面,外貌。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上不行。指有名无实。—— 描写外貌的成语
出处: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嵩既成,上掷其草于地,曰:‘虚有其表耳。’” 表面看上去他挺精明的,可实际上却是~,什么事也办不好。
一表非凡
表:外貌;凡:平凡。形容人容貌俊秀又有精神。
出处: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 适才有东土大唐差来拜佛取经的一个和尚,倒换关文,却~。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
一表人才
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太子波前妃生子名夫差,年已二十六岁矣,生得昂藏英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以貌取人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关于外貌的成语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
鹰嘴鹞目
形容外貌奸诈凶狠。
出处: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
玉质金相
金、玉:比喻美好;质:本质;相:外貌。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出处: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二爱仙人花榜待科,评为~。清·定鼎《夜雨秋灯录·胡宝玉小传》
泽吻磨牙
犹言龇牙咧嘴。凶残的样子。—— 描写外貌的成语
出处:《新唐书·酷吏传序》:“于是索元礼、来俊臣之徒,揣后密旨,纷纷并兴,泽吻磨牙,噬绅缨若狗豚然。”
关于虎的成语1、捉虎擒蛟:蛟:蛟龙。能上山捉老虎,下海擒蛟龙。比喻本领大。
2、龙潭虎窟: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3、卧虎藏龙: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4、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5、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6、养虎自毙:见“养虎自啮”。
7、离山调虎: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8、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
9、三言讹虎:犹三人成虎。
10、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11、麟角虎翅: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12、如狼如虎:见“如狼似虎”。
13、熊腰虎背: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14、狼顾虎视: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15、敲山震虎:见“敲山振虎”。
16、以肉餧虎:比喻白白地送死。
17、云龙风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18、猛虎添翼:比喻强大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19、委肉虎蹊: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20、乔龙画虎: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21、如虎傅翼: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22、如狼似虎: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23、龙潭虎穴: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24、潜龙伏虎: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25、狼贪虎视: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26、鲁鱼帝虎:指文字传抄错误。
27、狼前虎后: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28、熊据虎跱: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29、如虎得翼:同“如虎傅翼”。
30、龙吟虎啸: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31、龙行虎步: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32、养虎留患:同“养虎自遗患”。
33、鹰视虎步:见“鹰视狼步”。
34、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35、羊质虎皮: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36、如虎生翼:同“如虎傅翼”。
37、如虎添翼: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38、与虎谋皮: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39、引虎自卫: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40、敲山振虎: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41、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
42、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43、为虎傅翼: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44、鹰瞵虎视: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45、柙虎樊熊: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46、狼飡虎食:同“狼餐虎咽”。
47、与虎添翼: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48、猛虎插翅:比喻强有力者又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49、人中龙虎:比喻人中豪杰。
50、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
51、燕颔虎头: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52、养虎自残:见“养虎自啮”。
53、养虎贻患:同“养虎自遗患”。
54、养虎伤身: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55、鹰瞵虎攫:见“鹰瞵虎视”。
56、羊入虎群: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57、绣虎雕龙: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58、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59、投畀豺虎: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60、养虎遗患: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61、狼餐虎咽:见“狼餐虎咽”。
62、猛虎出山:像凶猛的老虎出山一样。形容动作勇猛又快速。亦作“猛虎下山”、“猛虎离山”。
63、豕虎传讹:同“豕亥鱼鲁”。
64、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65、养虎自啮: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
66、引狼拒虎:见“引虎拒狼”。
67、狼吞虎餐: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68、纵虎出匣: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
69、以肉喂虎:比喻白白地送死。
70、纵虎出柙: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71、龙幡虎纛:将帅之旗。
72、两虎相争: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73、龙争虎斗: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74、为虎添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75、鱼鲁帝虎: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76、以肉啖虎:见“以肉餧虎”。
77、盘龙卧虎: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78、养虎自齧: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79、猛虎深山: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80、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81、马马虎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82、龙跳虎卧: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83、两虎相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84、羊落虎口:羊已被老虎吃到嘴里。比喻落入险境,很难幸免。亦作“羊入虎口”。
85、鹰扬虎噬: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86、狼吞虎噬: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87、引虎入室:犹言引狼入室。
88、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89、舄乌虎帝: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90、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91、狼餐虎噬: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92、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93、龙腾虎跃: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94、鹰扬虎视: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95、狼飧虎咽:亦作“狼餐虎咽”。
96、谈虎色变: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97、狼虫虎豹: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98、引虎拒狼: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99、众虎同心:许多虎一条心做事。比喻众多有本事的人团结一致,力量会更大。
100、势成骑虎: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101、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102、龙盘虎踞: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103、握蛇骑虎:比喻处境极其险恶。
104、畏敌如虎: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105、身寄虎吻: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106、燕额虎头:同“燕颔虎头”。
107、狼飡虎咽:见“狼餐虎咽”。
108、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109、驱羊攻虎: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110、燕颔虎颈: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表示尊敬老师的成语:
1、尊师重道
拼音: zūn shī zhòng dào
解释: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
举例造句: 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
拼音代码: zszd
近义词: 尊师重教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尊敬师长
英文: respect teachers and revere established ways
2、 尊师重教
拼音: zūn shī zhòng jiào
解释:尊敬师长,重视教育。
举例造句:我们的社会应该有尊师重教的风气。
近义词: 尊师重道
3、毕恭毕敬
拼音: bì gōng bì jìng
解释: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举例造句: [韩老六]对于穷人的毕恭毕敬的招呼从不理睬,而对于有钱的人,有说有笑。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拼音代码: bgbj
近义词: 必恭必敬
反义词: 出言不逊
歇后语: 王八敬礼
灯谜: 最恭敬的人
用法: 作状语、定语;形容人的态度
英文: cap in hand
故事: 西周周幽王十分昏庸暴虐,十分宠爱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想尽千方百计并不惜一切代价地让褒姒一笑,对外得罪各路诸侯,废除原太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尽管如此,宜臼写《小弁》诗抒发对父母必恭必敬的心情
4、恭恭敬敬
拼音: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解释: 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
举例造句: 他们是准备投降的,所以恭恭敬敬地执行了日本人和汪精卫的命令,先把最坚决的抗日分子杀死。
拼音代码: ggjj
近义词: 毕恭毕敬
反义词: 不可一世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5、肃然起敬
拼音: sù rán qǐ jìng
解释: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举例造句: 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
拼音代码: srqj
近义词: 奉若神明、肃然生敬
反义词: 漠然置之、恨之入骨
灯谜: 鲁子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尊敬的心情
本文来自作者[依童小仙女]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759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依童小仙女”
本文概览:1.《师恩难忘》中,田老师因用什么成语形容 悔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 一丝不苟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默...
文章不错《师恩难忘描写田老师词语》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