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渡寒潭

这句话的意思是

风吹过竹林,互相有了震颤而发出了声音,大雁飞过平静的潭面,从而互相有了影子的照映,但是当风吹过,大雁飞离,声音与影子并不会留下来。朋友的相聚,爱侣的聚合,当时的心境想来也是如此,可惜的是我们做不到那么清明一如君子竹不留声潭不留影,更多的时候却留下的是满怀的失落茫然与思念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

此心常放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这句诗是出自哪里?

不著色相,不留声影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大意轻风吹过稀疏的竹子固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可是当风吹过去之后竹林并不会留下声音而仍旧归于寂静;大雁飞过寒冷的深潭固然会倒映出雁影,但是当雁飞过去之后清澈的水面依旧是一片晶莹并不会留下雁影。由此可见,一个具备高深品德的君子,当事情来临时,他的本然之性才会显现出来,事情过去之后,他的本性也就恢复原来的空虚平静。

“雁渡寒潭乃领先者功”是什么意思?最好详细点,有出处。

出自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菜根谭》。

原文如下:

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释义:描写大雁飞过冰冷寒潭时的景象。

禅宗主张“拂尘看尽”,“雁渡寒潭”更是其中的精粹之一,即所谓“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然而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能够达到?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释、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有《菜根谭》传世。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百度百科——菜根谭

雁渡寒潭取意于《菜根谭》中的一句古诗:“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是描写大雁飞过冰冷寒潭时的景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雁飞过冰冷寒潭靠的是领头的那一只带领的功劳,现在常用来称赞一些在各个岗位上的出色人员,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本文来自作者[千旋]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74.html

(19)
千旋的头像千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千旋的头像
    千旋 2025年07月31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千旋”

  • 千旋
    千旋 2025年07月31日

    本文概览:这句话的意思是 风吹过竹林,互相有了震颤而发出了声音,大雁飞过平静的潭面,从而互相有了影子的照映,但是当风吹过,大雁飞离,声音与影子并不会留下来。朋友的相聚,爱侣的聚合,当时的...

  • 千旋
    用户073105 2025年07月31日

    文章不错《雁渡寒潭》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