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把豆子煮熟用来做食物,
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来,留下豆汁作羹。
豆秸在锅下燃烧,
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
为什么你那么急迫的加害于我?
《七步诗》描写了煮豆燃豆秸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兄弟为争权位,相互残杀的愤恨之情。
2·鸟鸣涧[唐]王维
独自在洒满桂花的山路上悠闲地行走,
春夜静悄悄,春山空寂。
月亮从云层中露出来,惊动了山林的鸟雀,
它们的叫声不时地回荡在春夜的溪涧之中。
全诗描写了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淡泊。
3·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独面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全诗描写了诗人在芙蓉楼送别朋友辛渐的情景,表达作者对洛阳亲友的深情厚谊。
4·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死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地彩蝶不停地飞舞,
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全诗描写了诗人在江边赏花的情景,生动的描绘了春天里繁花盛开、彩蝶飞舞、黄莺歌唱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5·石灰吟[明]于谦
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汕。
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
只要留下清白的本色在人间。
全诗通过对石灰的描述,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6·竹石[清]郑燮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来是把根深深的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
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任凭你东西南北的狂风。
全诗通过对竹石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刚烈、坚韧,不惧艰险、不怕打击的精神。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在剑南忽然听到传说,蓟北收复的消息,
初听到时悲喜交加,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何方,
胡乱的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的春光和我做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了洛阳。
全诗写诗人听说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8·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中国应当充满生气,展开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现在世人都缄口不言,这实在是可悲啊!
我奉劝天公抖擞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不局限于常规,使有用的人才降生到世间来。
全诗有力地鞭挞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反映了诗人希望改变现状、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9·浣溪沙[宋]苏轼
去蕲水县的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
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能再年少?
门前的流水还能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感慨时光流逝。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山好像是眉峰攒聚。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有山有水有风景很美的地方。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古诗有哪些?
六年级下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赏析:全诗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件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首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的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其实“空”的还有诗人作为禅者的心境。唯其心境洒脱,才能捕捉到到别人无法感受的情景。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芙蓉楼送辛渐 唐五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令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cù]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只有一层理解: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
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语句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显然有死活之别。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分别是《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
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春天的京城里,到处都是风吹花落的景象,寒食节的东风,吹得宫苑的杨柳低低倾斜。
傍晚时皇宫中传出蜡烛来,赐给谁呢,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2、《迢迢牵牛星》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路途遥远牵牛星织女星,星光闪耀牛郎与织女。
细长白皙的手指在摆动,札札之声是她操作机杼。
织了一天竟没有织成布,涕泗交流啊脸上泪如雨。
那银河清清河水也浅浅,两星间相距究竟是几许?
只隔着一条清浅的河流,含情而望啊却不能相语。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怀人之作。前两句写出了庭中月色的空寂,意象层层相扣,地白映衬月色的皎洁,栖鸦映衬夜色的寂静,冷露映衬秋色的萧瑟,湿桂映衬中庭的寒意,让人浮想联翩。
后两句点明诗人意图,凉秋之意,感人之绪,都缠绕在望月的相思之情中,明明是自己的秋思,诗人用“不知”两字将秋思扩大化,深沉而委婉。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深意长,想象丰富,将离情别绪表现得真挚动人。
本文来自作者[宛彤]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578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宛彤”
本文概览:1·七步诗[三国·魏]曹植把豆子煮熟用来做食物,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来,留下豆汁作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的加害于我?《七步诗》描...
文章不错《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和译文、思想感情》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