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最早出自清代评书《大明英烈传》,后来被晋剧改编成名篇,起名《火烧庆功楼》,从而流传于民间。庆功楼是南京的一座城楼,《火烧庆功楼》讲的是朱元璋为了扫除为自己打下江山的功臣,而设下计谋:以庆功为名,将开国功臣请到庆功楼饮酒庆功,然后用火药和干柴将他们全部葬送于火海的故事。
其实,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朱元璋火烧庆功楼一事。虽然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使用了很多卑劣的手段将那些为自己立下大功,且对自己造成潜在威胁的功臣逐一清除掉。但是,火烧庆功楼只是一个文学艺术创作,并无史实。朱元璋的那些开国功臣,要么告老还乡,要么战死于沙场,要么死于深牢大狱,没有一个死于所谓的“庆功楼”。
那么,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呢?这和朱元璋这个人的历史评价和定位有关。
朱元璋在没有当上皇帝之前还算是个有度量、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领导。但是,当他当上皇帝之后,权力使他变得膨胀和多疑。在朱元璋的心里,那些功勋卓著的功臣们不再是他的爱将,反而变成了威胁他皇权的绊脚石,火烧庆功楼实际上就是影射朱元璋滥杀功臣之事。
1380年,朱元璋最先对他的丞相动手了,胡惟庸被人举报密谋叛乱,朱元璋迅速以这个罪名诛灭了胡惟庸的九族。受胡惟庸一案的牵连,朱元璋曾经最信任的大将李善长也被定罪,其家人和奴仆全部被诛杀。一时之间,为朱元璋打下江山的功臣们人人自危,有的告老还乡,有的装病请退。1893年,朱元璋再次大开杀戒,以开国功臣蓝玉谋反为理由,对权力阶层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这一次,朱元璋残杀了一万多人。
胡惟庸和蓝玉谋反这两个事件,史称“胡蓝党案”,至此之后,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朱元璋诛杀殆尽,朝中再无威胁朱元璋及其子孙后代统治的势力。清代之所以要将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写进评书之中,实际上就是为了影射朱元璋滥杀功臣的残暴统治。
历史上没有朱元璋炮打庆功楼的事。
火烧庆功楼又叫火烧功臣楼、炮轰功臣楼,是民间传说明朝朱元璋为了杀害功臣制造的一场惨剧,后改编为晋剧剧目《火烧庆功楼》。
火烧庆功楼是清朝诋毁、妖魔化朱元璋的产物。对此事件未见史书记载,而小说《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评书里都讲到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得了天下,做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就对和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开国大臣起了疑心,深恐他们谋反,夺取他的皇位,担心那些与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们恃功夺权,于是建造了一座庆功楼。
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文武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暗地里却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借机引火烧楼,以除后患。
扩展资料:
火烧庆功楼这个传说最早见于清朝流传的《英烈传》评书里。由于原版《英烈传》书中屡称朱元璋为真龙天子,承应天地之命,令满清统治者极为不悦。
就干脆令人对《英烈传》进行纂改,加入许多丑化污蔑朱元璋和朱明王室的内容,火烧庆功楼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人编修的《明史》,在《明史》中,没有发现任何关于火烧庆功楼的记载。所以,火烧庆功楼看似真实,实则有着许多破绽。
至于庆功楼,据明朝大学士宋濂的《张中传》记载,朱元璋的确曾在南京城建造了一座楼,每逢兴兵作战之时,他常与身边的谋士武将在此讨论军国大事,楼里的确藏有火炮和火药。
宋濂在他的文集里还提到过一件关于该楼的意外事故,有一天,该楼发生火灾,引起爆炸,声音如雷。偏偏楼又和官府大楼相连,导致南京城内一片惊慌。朱元璋那天运气好,并不在楼上。
百度百科—火烧庆功楼
本文来自作者[觅曼]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470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觅曼”
本文概览: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最早出自清代评书《大明英烈传》,后来被晋剧改编成名篇,起名《火烧庆功楼》,从而流传于民间。庆功楼是南京的一座城楼,《火烧庆功楼》讲的是朱元璋为了扫除为自己打下...
文章不错《庆功楼》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