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意思是:
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记吃饭。
出自:
《五柳先生传》。
原文: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译文: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扩展资料
陶渊明的身世性格:
陶渊明少年时受传统儒经的影响,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门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理想的梦幻注定会破灭。
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虚与委蛇。
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来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澹泊。
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挂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
自四十一岁归隐田园之后,陶渊明确确实实享受了一段“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
参考资料: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如下: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1],箪瓢屡空[2],晏如也[3]。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5]。其言兹若人之俦乎[6]?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
翻译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他所住的房屋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性格恬淡宁静,沉默少言,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求理解其中精华,并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他生性嗜酒,但因为家里穷,不能经常得到。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就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所期望是一醉方休,等到喝醉了就告辞回家,从不拘泥于去留。
他简陋的居室里只有空空荡荡的四面墙壁,不能遮蔽风雨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锅瓢碗盏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他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文章中很能表达出自己的志趣。他忘记了世俗的得失,愿意就这样直到老死。
赞语说:黔娄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为富贵而奔波劳碌。他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样的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赋诗,以娱悦自己的心志,他是无怀氏时候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候的人
本文来自作者[乐彤]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449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乐彤”
本文概览:陶渊明。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会高兴得忘记吃饭。出自:《五柳先生传》...
文章不错《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原文及翻译》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