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发展历程

2003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成功完成对该频道的播出系统测试并宣布该频道开始对外试播。该频道的最早定位是“以全面化的新闻报道,扩展资讯大视野;强化舆论导向,突出传播党和国家的声音”。7月1日,该频道在历经61天的对外试播后正式启播。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根据试播情况对该频道的节目进行了调整(首次小改版),撤掉了《海外速递》、《数字观察》、《世界报道》、《体育周刊》、《财经周刊》、《文化周刊》六个专题栏目,增加了一个谈话类的新栏目《小崔说事》,《新闻》更名为《新闻NEWS》。

2004年5月1日,该频道再次对节目进行调整(第二次小改版),撤掉了收视表现不好和社会反响度不高的《亚洲报道》、《文化报道》、《声音》,《地方社会新闻》更名为《新闻社区》。此后又在6月份增加了《约会新7天》,12月份又撤销了《财经报道》。

2005年3月1日,该频道首次改版(首次大改版),是该频道中使用时间最短的包装(2005年3月1日-2006年6月5日)。与CCTV2、CCTV10同时采用了红白双色调包装,使该频道开始注重品牌化效应。同时更换了《天气·资讯》、《每周质量报告》、《新闻社区》、《共同关注》等多个节目的包装。此后在6月下旬《约会新7天》也更换了节目的包装。

2006年6月5日,该频道第二次改版(第二次大改版),频道包装及栏目片头开始统一换为**调(《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不更换片头;《东方时空》推迟到2008年3月才更换为**调),将“CCTV新闻”作为频道标志。撤掉了《国际观察》、《央视论坛》、《今天》,原6:00、7:00的《新闻NEWS》、《媒体广场》、《新闻早8点》、6:52和7:52的《天气·资讯》整合为《朝闻天下》,并增加了《人物新周刊》、《360°》等新栏目。6月10日,《中国周刊》更名为《新闻周刊》。(在250演播室的节目字幕条有动画效果;但是在229演播室的部分节目的字幕条却无法实现动画效果,以渐变或者突然出现形式,且字体与250演播室不同)

2006年7月18日,本频道与CCTV-1在19:30~19:38并机播出广告时,在荧屏右上角显示半透明状的“绿色广告标识”,8月16日起,因中央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全面启动“绿色广告标识”的审核工作,CCTV1,CCTV13及央视其余频道在晚间黄金时段广告期间,屏幕右上角全部显示“绿色广告标识”。

2008年1月,因南方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最恶劣的暴风雪袭击事件,该频道开始大量增加新闻直播。

2008年3月24日,该频道第三次调整(第三次小改版),取消了《新闻社区》、《本周》、《纪事》、《360°》、《人物新周刊》、《社会纪录》、《体育报道》、《约会新7天》等节目的播出,同时取消了《天气·资讯》,取而代之为《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凌晨时段还有逐3小时预报)。在汶川大地震期间以及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残奥会期间做到了全天重点时段的大直播,并在这之后全天上下午开通“新闻大直播时段”。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启动了重大以及突发新闻事件直播体制,频道全面改版,栏目重新包装,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成为奥运资讯频道,为观众第一时间直播重点赛事,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奥运资讯节目,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奥运会、神七直播结束后,新闻频道借鉴汶川地震的直播经验,为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发生,从每天8:30-11:30、下午13:00-17:00改为新闻大直播时段,第一时间向观众传递最新新闻事件;取消了《新闻社区》节目;同时也将每一时段的《天气·资讯》改为《全国天气预报》节目,让广大观众更快、更实时地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2008年8月10日,该频道取消整半点时间标的显示,时间改放在左下角新闻跑马上。

2008年9月25日,从神舟七号发射直播开始,CCTV-13的新闻镜面更换为黄绿包装(至2009年8月16日止,初期仅在250演播室使用黄绿包装且有动画效果,而229演播室则继续使用2006年的新闻镜面,直到2008年底才统一使用样式和250演播室完全一样的黄绿包装字幕条,但因为设备原因仍然是以渐变形式出现或者消失,无法实现动画效果)。

2009年5月27日,该频道传输方式由加密传输改为开路传输,使用卫星接收机的用户可免费收看该频道,之后在香港、澳门和其他海外地区落地。

2009年7月27日至2009年8月17日期间,该频道第三次改版(第三次大改版),是该频道中使用时间最长的包装,开始朝资讯化的方向发展。

2009年7月27日至2009年8月3日,《百姓故事》、《高端访问》、《新闻会客厅》等节目逐渐停播。宣传ID使用蓝色月牙标志,为改版试播阶段。

除《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每周质量报告》、《新闻调查》、《面对面》使用完全独立的包装外,其余新闻节目采用统一片头模式、使用统一片头音乐(“全国哀悼日”期间片头音乐不显示,直接以“您正在收看的是”或哀悼专题片为片头)。

2009年8月17日,《新闻直播间》开播,取代《整点新闻》,《环球视线》、《24小时》全新亮相,包括CCTV1在下午15点的《新闻20分》节目(同当天《晚间新闻》也是用《新闻20分》的包装,2010年7月11日《新闻20分》正式停播,2011年9月5日《晚间新闻》片头片尾更换至今),同时取消了《晚间新闻》在该频道的播出。宣传ID开始用蓝色地球标志,为改版正式阶段。《实话实说》在当日撤出新闻频道,改到综合频道播出,9月27日正式停播。

2009年9月28日,因应综合频道高清信号、标清信号同播,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节目开启高清演播室(编号为250),且所有与综合频道并机的新闻节目亦开始高清信号直播,在CCTV1高清版可看到高清信号画面(“全国哀悼日”期间在原高清综合频道(现体育赛事频道)亦可以看到)。

2010年3月1日,《新闻1+1》取消统一片头,以独立包装节目预告为片头。随后,亦取消了“您现在收看的是”统一包装,改用《新闻1+1》自制小片头。

2010年5月16日,《每周质量报告》恢复在该频道播出,取代原周日档《法治在线》。

2010年8月21日,周六的《新闻周刊》取消统一片头和音乐,恢复原来片头,包装和“新闻周刊”字体与以前不同。而周日的《世界周刊》仍为统一片头,只是原来的节目LOGO在节目播出中右下角可看到。

2011年7月4日,该频道(第四次小改版)在凌晨的每个整点时段安排直播至少10分钟的《新闻直播间》,并在其他重点时段加大国际新闻的比重。

2013年5月27日凌晨至傍晚,该频道的节目信号切入新址试验。当天屏幕右上角曾显示了整半点时间标,左下角的时间字体以及跑马灯字体也略有了改变。

2013年6月17日,该频道正式改由通过将北京市复兴路旧址的节目信号传送至北京市朝阳区新台址予以对外播出。而该频道高清版的节目信号亦开始在新台址内部试播。

2013年起,因央视加强公益广告审核工作,该频道在播出公益广告时,右上角显示彩色色块的“公益广告标识”。

2014年11月30日,《环球记者连线》(于2012年2月28日开播)宣布告别,正式停播。

2015年1月6日,该频道第四次改版(第四次大改版),从0时开播的《午夜新闻》开始, 每日凌晨0时至6时的整点新闻节目(《午夜新闻》和凌晨时段《新闻直播间》)开始在新台址的新闻演播室播出。播出期间,该频道的画面比例将由4:3模式改为16:9横向压缩4:3模式(重播节目的仍相当于4:3模式,不影响4:3模式的电视的收看效果),同时开始使用新的新闻片头、镜面。(但台标比例仍为4:3,导致用16:9设备观看该镜面时台标横向拉伸变形。直到2015年8月17日台标调整才得以解决。)而6时至24时的节目亦拟于新址演播室全部测试完毕后在新台址录制,将使用2015版新闻片头与镜面,画面比例将改为16:9模式。在凌晨跑马中出现了央视新台标“CCTV.”,取代原来的“CCTV-新闻”标志。其高清版本在面向全国测试中,亦拟于新址演播室测试完毕后上星播放。

2015年9月3日,央视新闻频道在新址制作“胜利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直播特别节目,过后继续在旧址制作,具体新址演播室测试完毕时间待定。

2015年9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中星9号一代机停止传输,卫星用户需安装合法“户户通”即可继续收看。

2015年12月31日21:45,央视新闻频道在新址制作“2015跨年直播特别节目-新闻回顾,,过后继续在央视旧址制作,具体新址演播室测试完毕时间仍在待定。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发展历程

没有专门去管这个的人,毕竟要查一家企业是不是骗人很麻烦,这么大量的东西必定会有漏洞,再说了电视需要广告的费用来维持。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假货泛滥是一个必然过程。早期美国有过假酒,那是为了逃避政府法律和获取高额利润。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也和假货分不开,就是所谓的仿制品;或可以称之为盗版。

今日中国的假货,当以假食品为首要。那些通过掺假和使用化学成分去改变食品成分和质量的假食品,远比所谓广告上推销的假产品的危害大得多。因为,假产品最多让人丢掉金钱,而假食品却使人丢掉健康甚至生命。

为了催进经济发展而不择手段是一个常见现象。人们为了更快更多的获取利润而采用夸大其词或似是而非地弄虚作假的手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了催进发展。

当商品寿命人为地缩短,购买频率必然加大,货币流通必然加快,经济必然强劲。当然,这听起来似乎没有为消费者的利益留有貌似合理的空间,但在民间拥有一定购买力的前提下,货币流通便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由此说来,电视台为了谋利而造假也好,所谓的政府无人过问也好,在强劲的发展势头影响下,都显得无关紧要了。

现实中,人们会去抱怨那些无良现象,但在仍要生存的大前提下,依然会自然而然地去购买那些良莠不齐的生活必需品,哪怕蒙受被骗之辱。

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少于多少次

2001年7月9日,CCTV-10开播。科教频道以科教、文化、社会栏目为主体,设立了30多个栏目,其中包括《探索发现》《绿色空间》《当代教育》《科学调查》《百家讲坛》《讲述》《人物》《科学历程》等27个新办栏目。特别制作的大型节目《教科文90'》,时长90分钟,每周末推出,这在央视各频道中尚属首创。科教频道开播后,始终把“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作为核心理念,拒绝低俗化娱乐节目,提升频道整体形象,充分满足观众获取知识、获取观点、获取思想的需要,形成鲜明特色。发展中,科教频道没有因为坚守“三品”定位而“曲高和寡”,反而凭借优质的节目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形成了《百家讲坛》《走近科学》《探索发现》《讲述》等许多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科教类专业频道,收视份额不断增长。

2002年春节期间,CCTV-10打破常规,提出“科技过年”“文化过年”的新理念,进行长达20天的“轰炸式编排”,播出《马年说马》《一百年的笑声》《凝固之诗》《我们的宇宙》《跃马迎春》《寻找真情》《似水流年》《大话西部》等一系列颇具影响的专题片,在观众中树立起鲜明的频道形象。

2002年7月9日,CCTV-10开播1周年之际推出了大型系列节目《教科文行动——回首一年间》,以《贺岁篇》《教育篇》《科技篇》《文化篇》和《社会篇》5个4小时的特别节目,烘托出开播周年的喜庆气氛,使广大观众体验到科教频道的理性气息和审美追求。

2002年10月2-3日,CCTV-10连续播出国庆特别节目《历史长河》,共24集,每集85分钟,总时长36小时,通过客观实证,分别讲述中国古代音乐史、交通史、文字史、建筑史、科技史、战争史等不同主题,将中国的历史及文化置于历代中国人的记忆系统中,借助系列人文类节目的整合播出,重新检视当代影像史学的发展足迹,开创了央视节假日节目编排的新模式,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同期,还播出了《人类的朋友》,每集85分钟,共计12集,取材于《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主要介绍自然界的各种野生动物,节目播出后因良好的收视率成为科教频道的收视亮点。

2002年,CCTV-10获得国际电视科技宣传领域的最高奖——儒勒·凡尔纳奖。

2006年1月24日,CCTV-10进行了开播5年后最大规模的一次改版。改版以“专业频道品牌化”为战略方针,突出“两服务一有效”(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有效传播”)的理念,彰显频道节目、栏目的整体效果,瞄准受众需求,贴近社会实际,关注“三新”(新鲜人物、新鲜事件、新鲜话题),以此充分实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传播价值。此次改版,科教频道在栏目数量上做减法,将原有37个栏目调整为23个,在品牌栏目上做加法,对《探索发现》《讲述》《走近科学》《百家讲坛》和《大家》等5个品牌栏目进行扩版与改进。同时,推出《状元360》《人与社会》《百科探秘》《重访》4档新栏目。重点突出频道午间和晚间两个收视区间,推出午间“教育板块”和晚间“精品板块”两个栏目集群,形成频道全天的两个收视高峰时段。午间“教育板块”由《子午书简》《人与社会》《希望——英语杂志》《百家讲坛》组成;晚间“精品板块”由《走近科学》《百家讲坛》《探索发现》《讲述》《人物》等栏目构成。改版后,《家庭》《科学世界》《绿色空间》《第10放映室》《公益行动》《科技之光》等栏目,在选题方向、表达方式、播出时段等方面随之进行了改进和调整,继续保留在科教频道。

2006年8月16日起,因中央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全面启动“绿色广告标识”的审核工作,该频道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广告时,屏幕右上角显示半透明状的“绿色广告标识”。 2010年6月5日,CCTV-10科学教育频道改为科教频道,《百科探秘》《科学世界》停播。

2011年1月1日,CCTV-10台标改为CCTV-10 科教。

2011年9月6日,CCTV-10的节目进行调整,《绿色空间》《科技人生》《子午书简》等5档节目停播,《希望英语》更名为《希望之星》

2013年1月1日,该频道更换为第六版大眼睛包装。

2013年起,因央视加强公益广告审核工作,该频道在播出公益广告时,右上角显示彩色色块的“公益广告标识”。

2014年1月1日,该频道的高清版通过中星6A上星播出,开始高标清同步播出。

2015年1月27日,该频道的《自然密码》节目,在标清版中播出时片头维持4:3比例外,节目内容开始以16:9比例播出。

2015年11月28日凌晨,科教频道标清节目内容开始以高清16:9比例播出。(不过该频道标清版报时器仍为4:3)。

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

根据《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条数方面也有要求,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免费提供传播服务的广告形式。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日益改善,公益广告的类型也日趋多元化。从爱护环境到节约粮食,从关爱儿童到保护动物,从节约用水到全民熄灯等等。

公益广告的特点

公益广告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公益广告通常由政府有关部门来做,广告公司和部分企业也参与了公益广告的资助,或完全由它们办理。

它们在做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借此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向社会展示了企业的理念。这些都是由公益广告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使公益广告能很好的成为企业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渠道之一。

公益广告隶属非商业性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最重要部分,与其它广告相比它具有相当特别的社会性。这决定了企业愿意做公益广告的一个因素。公益广告 的主题具有社会性,其主题内容存在深厚的社会基础,它取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

公益广告运用创意独特、内涵深刻、艺术制作等广告手段用不可更改的方式,鲜明的立场及健康的方法来正确诱导社会公众。公益广告的诉求对象又是最广泛的,它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公益广告

本文来自作者[如菡]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3894.html

(108)
如菡的头像如菡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如菡的头像
    如菡 2025年09月14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如菡”

  • 如菡
    如菡 2025年09月14日

    本文概览:2003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成功完成对该频道的播出系统测试并宣布该频道开始对外试播。该频道的最早定位是“以全面化的新闻报道,扩展资讯大视野;强化舆论导向,突出传播...

  • 如菡
    用户091405 2025年09月14日

    文章不错《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发展历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