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要用十六进制?

因为由于六国度量衡不一致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

传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

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统一后用小篆),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扩展资料:

简介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再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改成16 两一斤。

真实历史原因是:由于六国度量衡不一致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

李斯开始酌人调查实践,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

二十四铢为一两:有些物品很珍贵,比如药材,这些物品所有者会有精确地称,为了方便使用,所以为24,可称半两、三分之一两、四分之一两,六分之一两等等

十六两为一斤:天平可以将东西分割两份,那时生产力低下,因百姓多用简易公正的天平,所以百姓常用的斤为2的四次方。

百度百科-一斤十六两

跟天下公平还是有点关系的,传说中国的杆秤是范蠡发明的,范蠡可以说是中国古代no.1的商人。一开始的秤只有13两一斤,取的是天文中的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作为衡量单位(北斗主死,南斗主生)。后来范蠡发现有奸商缺斤少两,于是在秤杆上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之后加上了福禄寿三星,缺一两叫做“缺福”,缺二两叫做“减禄”,缺三两就叫做“折寿”。有点利用古人对对鬼神的敬畏防止缺斤少两。。。

古玩节目上看的

本文来自作者[力甜雅]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3730.html

(15)
力甜雅的头像力甜雅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力甜雅的头像
    力甜雅 2025年09月14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力甜雅”

  • 力甜雅
    力甜雅 2025年09月14日

    本文概览:因为由于六国度量衡不一致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

  • 力甜雅
    用户091412 2025年09月14日

    文章不错《为什么古代要用十六进制?》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