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别人的学籍考学是什么后果

后果就是一旦被发现,所有的学业成果以及与之相关的成果,全部作废,同时为这种顶替行为提供服务的人员要追究法律责任,可能会坐牢。

相当于冒名顶替。简单的说,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而且这件事会在档案上有记录,也就是一辈子留下污点。从现在社会发展来看,这种情况被发现的概率是越来越大了。

过去,不少地方在户籍、学籍的管理工作上,都有疏于防范,把关不严的问题。一些心思不正的人,利用这些漏洞,制造了多起冒用他人身份参加高考的事件。

基于种种原因,他们的行径在当时往往很难被人发现,大多数受害者都是多年以后才猛然发现自己的身份竟然遭到了盗用,且对自己产生了不良影响,而那些冒名顶替者,此时早已享受了多年冒用他人身份带来的好处。

面对这种情况,仅仅让事情恢复原状,其实还是让那些被顶替者吃了亏,而让顶替者白白占了便宜,对此,有关部门还应想方设法加强对冒用他人身份者的惩戒,如此方能以儆效尤。

扩展资料

早在1990年,这样的问题就已经暴露。当年,一份来自监察部驻国家教委监察局、国家教委高校学生司的通报文件指出,当年共有17人因在高考中弄虚作假被处理,其中,大部分为顶替学籍者。

此外,1991年12月《河南省教委关于清退冒名顶替上学和其他舞弊问题学生的情况通报》一文共通报清退了611名不符合入学资格的学生,其中冒用学籍的情况也占到很大比例。这份文件同时指出,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松懈的户籍管理制度等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所在。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端洪教授认为,1980年代实行的高考预考属于特定制度的产物,有些不合理的地方,限制了人们的一些机会,在此情况下,顶替学籍参加高考的行为,类似于“投机倒把”,应区别于法律意义上的替考行为。

因为在这类事件中,学校也是有责任的。现在,应在保持现有秩序稳定的原则下,对当事人、涉事学校的错误进行追究,分析各方应分别承担哪些责任,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人民网-谁该为顶替学籍考试“买单”?

所谓“冒名顶替”,主要指冒名者篡改自己的身份信息,将其篡改为被冒名者的信息,进而达到顶替他人上学、求职的目的,导致他人无法使用该身份信息入学、求职。

而“冒用学籍”则显然不像“冒名顶替”那样恶劣。也就是说,冒用者只是在他人已经放弃学业的前提下,“借用”了他人学籍档案,相关分数还是自己考取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说冒名者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姓名权,而不宜武断地称其侵犯了被冒名者的受教育权。当然这不代表“冒用学籍”行为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其仍然应承担一定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学籍管理办法》》第二条 新生报到时学校对其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发现新生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

本文来自作者[又儿]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344.html

(31)
又儿的头像又儿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又儿的头像
    又儿 2025年08月07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又儿”

  • 又儿
    又儿 2025年08月07日

    本文概览:后果就是一旦被发现,所有的学业成果以及与之相关的成果,全部作废,同时为这种顶替行为提供服务的人员要追究法律责任,可能会坐牢。相当于冒名顶替。简单的说,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而且这件...

  • 又儿
    用户080705 2025年08月07日

    文章不错《用别人的学籍考学是什么后果》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