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家长委员会,老师该怎么邀请家长成为家委呢?本文整理了邀请函,供参考!
家长委员会的邀请函
各位家长:你们好!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世纪幼儿园的发展建设,更广泛的团结各个幼儿家长,使大家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我们计划就目前的幼儿园成立一个家长委员会,请关心幼儿教育和幼儿园发展的诸位家长踊跃报名参加。详情如下:
一、家长委员会为幼儿园常设机构,不收费,不盈利,只为家长、孩子、幼儿园 和老师服务,会员不分男女老幼,孩子在园不在园,只要感兴趣就可参加。
二、家委会权利:1、从会员中选举产生会长一名,并可从家委会选举产生一名成员进入幼儿园理事会,参与幼儿园的基本建设和决策。2、家委会成员不定期进入幼儿园半天或一天,观察幼儿园情况,参与老师的教学或观摩。3、家委会成员可参与老师的评定和考核。4、可不定期考察幼儿园伙食情况和制定工作。5、可直接对幼儿园的工作提出监督和批评。
三、家委会义务:1、定期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2、为幼儿园的建设献计献策3、维护幼儿园的形象和稳定。
四、为考虑家委会以后工作,家委会成员要求至少是初中(含)以上毕业,在北京居住超过一年以上时间,能抽出一定时间参与讨论和学习。有愿意的家长可在回执表中签字或电话通知。
家长委员会成立邀请函尊敬的家长:您好!
本班要成立家长委员会了,有热心班级事务,有时间,有能力的家长,可主动报名,期待着您的参与!
从孩子出生及至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老师,即使孩子走进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的学校生活,父母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觑。家园共育,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成长。因此,本班在班级里将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家长委员会职能介绍
1、关心宁德市机关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支持班级教育教学工作。
2、家长委员会要以班级为核心,服务班级教育,有效配合班主任工作,为家园沟通提供合理渠道。
3、家长委员会集一批热心于教育的有识之士,对幼儿园教育、校外教育进行探讨、研究和改进,适当组织班级小朋友进行集体旅游等活动,增强幼儿交往能力,增进同伴情谊,拓展幼儿视野。
4、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会制度,对班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引导家长积极参与班级教育与管理。收集家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行交流,做好家教工作,在全体家长当中起到表率作用。
5、通过网络、电话加强联系交流信息,保持幼儿园与家庭的经常性联系,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幼儿在园内外的表现,配合班主任做好幼儿教育。
6、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长对班级教育的要求和对幼儿园、老师的反映。协助调节园、班、家长之间的想法。
7、家长委员会共同协调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确定主题,组织委员共同商议。
8、为幼儿园或本班级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走出学校,到社会的大课堂学习更多的知识。如组织幼儿参加有意义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为幼儿投身于社会大课堂参加劳动实践、社会调查提供基地。具体章程要等本班家长委员会产生后再一起制定。
家长委员会是联系班级、家庭的桥梁,是家长的代表,班级的参谋,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推动力!家园联手,实现共赢!
班级家委员会主要工作职责1、关心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及时解决班级的实际困难,为班级多办实事。
2、利用班级家长的资源,为班级各项活动提供服务,并组织管理或支持协助 ,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3、及时向学校、年级家委会反馈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或建议,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协助调解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争议和矛盾。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家委会邀请函,感谢阅读。
如何建设班级,使自己管理的班级成为一个成长共同体
小朋友进入幼儿园学习后,爸爸妈妈都会特别关心宝宝的老师怎么样?不知道是不是位温柔可亲的好老师?在幼儿园中的老师身份,与小学以上老师以授课为主不同,老师除了传递知识与帮助孩子能力进步之外,也照顾著孩子的生活,于是,这些老师应具备的条件,也与一般老师有所不同。
1.挑选好老师,首重机构
一般而言,除了公立幼稚园的教师以分发的方式任职老师之外,私立园所的教师皆由机构以本身理念聘请适合的老师,且教师的培育及养成,也必须依赖园所长期投入,才会看到效果。因此,若爸比妈咪希望孩子无论是在托婴中心或是幼儿园中都能遇到好老师,应先针对机构作彻底的认识,请园长(主管)或是创办人讲述自己关于教育及保育的理念,当家长认同机构,才会知道自己将遇到的会是怎么样的老师。
2.政府把关,家长安心
以托婴中心的角度来看,家长选择有立案的托育机构,政府首先就会为家长作基本的把关,立案要求中对教保人员与托育环境的配置、证照需求都非常严格,与保姆等个人取得执照的方式不太相同,即成为好老师的第一层保障。
3.经验背景首重专业技能
为确保孩子得到最良好的照顾,有理念的托育机构通常会对教师的筛选非常谨慎,并将专业技能当作先的考量。专业知识不单指教师拥有大学或是专科的学历,更重要的是进入职场后的个人进修,尤其是已在职场上任职多年的老师。无论是自修阅读相关书刊、或是参加政府规定的研习活动,都能帮助老师作教学上的检视,并充实、更新其教学方式。
4.专业技能+幼儿园教师资格
幼儿园雇用的教保员,大多具有专业训练,所以通常在专业度上是非常足够的,再加上实务认证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就会是最理想的老师。由于目前的法规仍是属于较混乱的时期,因此很多幼儿园教师并不具备专业训练及教师资格证,专业度可说是大大的不足,家长在挑选适合的照顾者时,也应将其作为参考的条件之一。
老鸟vs。菜鸟
一所园内总是会有老鸟与菜鸟老师,经验多就一定是好老师、经验少就是不好的老师吗?专家表示,一个理想的园所应同时有老、中、青3个阶层的老师任职,并将资深与资浅的老师搭在同一个班级,由菜鸟老师先担任助理教师的角色,在老鸟老师身旁学习,才能互相支援并补足对方的不足。
老鸟老师就如同公司的资深员工,虽然理念与知识不见得能跟上社会的脚步,却有著良好的沟通能力,并较能拿捏家长的需求;菜鸟老师虽然初出茅庐,但通常是满腔热血,并是最认真的一群,虽然不见得能将与家长的距离拿捏清楚,家长若给予鼓励,菜鸟老师会将孩子带得很好。
菜鸟老师就像是一张洁净的白纸,在托育机构的培训下会成长得很快,因此托育机构也会非常愿意任用。
教学目的是孩子的健康与真正需求
老师们大都经过专业的师资训练,因此应该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正的需求为何;好的老师除了照顾孩子的健康之外,应给予孩子在发展中的良好协助,如情绪、阅读能力、肢体发展等等。
5.良好品格与态度,才能辅佐专业度
工作的技能与知识都可以经过时间或是进修累积,但教师的良好品格与态度却无法被取代。首先,老师的爱心与耐心是最重要的,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尚需要成人的多加看顾,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如大孩子那样稳定,因此教师必须非常爱孩子,才能在镇日重覆工作、吵闹累人的环境下持续工作,且孩子的成长也应由成人耐心等待。
一个良好的教师不应将赚钱当作“老师”这个职业最重要的事,如同所有的工作,没有具备一定程度的热情,是无法做得久、又做得好的。
6.同理心与细心,照顾婴儿的必要条件
婴儿除了生活上的基本需求之外,更需要的是旁人给予的爱与安全感,被家长送到托婴中心的他们,由托婴中心的老师们照顾著,就像是一天生活中的另一位妈咪,因此老师必须像妈咪一样,同理孩子的需要,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才能给予的照顾。
另外,在托婴中心托育的时间中,有70%是保育(生理需求如吃饭、睡觉及换尿布等),30%才是教育,每个老师照顾的孩子不只一位,孩子吃饭、睡觉的时间不一定相同,尤其是喂药等与健康相关的照顾更加重要,因此老师必须详细纪录每个孩子的用餐时间、换尿布次数等等,若由不够细心的老师来照顾,可能会非常危险。
7.“人”的事业,最需要责任感
面对一群还不完全了解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教师每天都背负著相当重要的责任,一个孩子在10分钟内就有可以因外在环境闷死,因此成人在一旁的保护相当重要。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只想到自己而忘记孩子的安危,带班照顾孩子的时候,绝不能让孩子离开视线。例如:搭乘幼童车时,每一次上下车,也都会主动巡视是否还有孩子遗留在车上,才能有效避免意外发生。
现代有些老师将教职当作一般工作,上班迟到之外,工作时间一到8小时就要离开,虽然有保障自己权益的概念,却完全没有“照顾人”的责任感,若每个老师都只想著自身权益,那么当老师迟到、早退时,还在教室内的孩子该由谁来看顾呢?
8.老师的孩子在哪里就读?
挑选适合机构的一个撇步,是观察老师本身的孩子是否有在同一个机构内就读;若老师将孩子送到自己任职的机构,表示他能认同此机构的教学理念,家长也许就应该考虑是否让孩子就读。若拥有较优惠条件,老师仍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那是不是表示这个学校的理念或管理是有问题的?
9.和蔼可亲,但要活泼
一个气质好的老师,在班上不会随便大吼大叫,也不可能因焦虑而动手打人,应每天保持著愉快的笑容,孩子才会主动与老师接近、互动。在幼稚园中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很容易便会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遇到孩子犯错,便伸手打人的老师,可能就会带出遇到不如意便动手打人的孩子,他们还不能判断是非,于是将老师所做的行为认定成解决问题的方式,若想孩子们拥有良好气质,父母必须先认同老师的气质。
另外,虽然老师们的温柔气质很重要,但面对一个正在活泼使用肢体探索世界的孩子,教师必须适时的将自己的活泼因子释放出来,利用大的动作及活泼的语调,带领孩子在托育中心内活动。包崇明常务理事强调,教师活泼的气质与沉稳的态度是不会互相冲突的,一个理想的老师应能随著孩子的状况,应变出当下应该有的气质。
遇到好老师,家长要多给予鼓励!
好老师实际上仍占了教职市场的大多数,但在面对家长时,老师们仍会小心翼翼;现代大部分的家长对于老师的工作都抱持著“有功无赏,打破要赔”的态度,使得老师除了带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之外,更添加了不少的压力。专家提醒家长,老师在学校带孩子就如同家长在家里带孩子,意外、小疏忽难免会发生,家长们应以相对的态度同理老师的情况,而不要一发生事情,就怒气冲冲的质询老师。
好老师的养成,有1/3需要家长们的肯定与鼓励,若爸比妈咪觉得自己碰到了一个好老师,别忘了多给予老师赞美,这良好的美意到最后仍会由老师回馈到孩子身上喔!
(一)、班级教师集体建设的策略
1、形成班级全体教师都参与班集体建设的共识。班级任课教师是建设班集体的重要力量,他们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和参与班级活动等方式来影响班级集体的。事实上,任课教师与学生集体接触的时间加起来远超过班主任。因此,班级任课教师是否具有集体教育的意识,是否形成较为一致和正确的教育观念与目标共识,是否能确立班级教育的整体意识等,对班集体建设和形成班级建设共同体极为重要。只有在任课教师中形成共同参与班集体建设的意识,才能为班集体建设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2、建立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规范和制度。学校应当在制度上加以明确,班主任是班级任课教师组织的负责人,建立班级任课教师的例会制度,并在制度上明确班级任课教师在集体建设中的角色与责任。使任课教师参与班集体建设成为一种专业自觉。班级教师集体应通过集体讨论形成和认同班级教育的目标,形成对待学生集体态度、要求、行为和教育观念的一致性。
3、组织班级教师集体的共同活动。围绕班级教育教学和管理,班主任应通过班级教育例会,对班级学生集体和需要关注的学生进行情况沟通、分析诊断,并形成共同的教育意向。确定和认同班级教育的目标。明确需要合作的教育措施。班主任在其中应当发挥核心和协调者的作用。
( 二)、建设班级家长共同体的策略
1、唤起家长参与班级教育的热情和期待。
由于班级学生的家长来自不同的地域和社会阶层,具有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期待,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能为学校教育作出自己的努力。或者说,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必须面对子女教育问题。因此,作为学校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一定要努力唤起学生家长参与班级教育的需要和热情。这是班级学生家长共同体形成的心理基础。
2、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参与班级教育的制度。
班级家长共同体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在广泛吸收家长们意见的基础上,由家长代表发起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或其它相应机构),班级家长委员会可设立一名理事长和若干委员(约5-7人),由家长共同讨论制定相关的章程。学校可以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和责任:如可以向学校或班级提出建议,有权了解学校班级教育的情况,可以代表家长向学校交涉,有责任配合和参与学校班级的某些工作。有权力召开班级家长会议等等。使班级家长拥有自己的组织,拥有参与共同活动发表自己想法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3、组织家长们的共同活动。班级家长共同体的建设在于活动,班级家长的共同活动有两类:其一,有学校或班级发起的家长活动,如展开班级家长会,邀请家长到学校听课或参加座谈会:其二,是学生家长委员会自己组织的共同活动,如共同商量子女的教育问题,讨论如何支持班级教育工作等等。不管哪一类活动,班主任都要保持与家长委员会的联系,及时了解情况和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4、组织有效的班级家长会议。班级家长会是影响家长共同体建设的主要形式。要改变以往教师居高临下单一向家长进行教育灌输的作法。而采取不同教育专题的研讨活动。可以班主任向家长汇报班级情况,提出班级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请家长共同给予支持和配合;或者根据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组织研讨及专家咨询活动;还可以由家长交流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等等。总之、要让家长会变成发挥家长主体作用的交流平台。
5、学校要对家长的共同活动提供支持。学校和班主任要为班级家长共同体建设给予有效的支持,如提供活动场所的便利;聘请专家进行家庭教育咨询;通过各种方式对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所作的贡献予以肯定等等。
(三)有效开展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
共同活动是形成班级教育共同体的中介。班级应当围绕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发展开展各种有效的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包括:班级教师与学生集体的对话,和、教师参与班集体的活动、班级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活动,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活动等等。组织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共同活动的内容应当是参与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共同活动的关键是基于共同的需要。因此,共同活动的内容应当是参与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唤起维护共同利益的意识,才能激发参与者的热情,有利于在解决共同的问题中,形成新的教育共识和共同的感受。
2、班级共同活动要形成制度和规范。班级教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活动制度和规范作保证。这些活动制度应包括:定期对话制度,班级要事通报制度、家校联系制度、家长日活动等等。同时应形成一些基本的规范,如,对话沟通时每一方都要尊重对方,不能指责对方等等。
3、共同活动要营造相互尊重和真诚的气氛。共同活动有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作为班主任在每次活动中一定要营造相互理解、和谐协商的气氛。
使每个参与者都有一种积极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达成新的建设性的共识。
4、共同活动要拓展空间和平台。班级教育共同体的活动还可以在实践中拓展空间和交流平台。如,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网页的交流平台,提高互动的及时性和实效性。可以组织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联谊活动等等。
总之,建设班级教育共同体是一个有待于探索的课题。不仅需要班级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集体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当在这方面建立相应的规范,把这一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提升学校服务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来自作者[晨露微]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28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晨露微”
本文概览:成立家长委员会,老师该怎么邀请家长成为家委呢?本文整理了邀请函,供参考! 家长委员会的邀请函 各位家长:你们好!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世纪幼儿园的发展建设,...
文章不错《邀请家长做家委怎么说》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