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于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于《学记》。

1、答案解析:

《学记》的教学原则包括: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所以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原则出自于《学记》。

2、《学记》简介: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选自于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一般认为是中国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文章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其文言简意赅,喻辞生动,文势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3、《学记》的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1、《学记》的教育制度:

《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提倡建立严格的学校考核制度。

《学记》规划了教育体系。《学记》主张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这样构成了完整的学校系统,便于实施政教合一的管理职能。

2、《学记》的教育方法:

《学记》总结先秦以来教育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从指出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该采用的方法。

教学原则有哪些

(一)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穿于日常的 教 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材施教”的命题不是孔子提出来的,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 人,各因其材”。)

施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了解学生最常用 的 方法有两种。第一,通过谈话。孔子说:“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话,也有聚众而谈。如有一次有意识地向子路提出一个假定性的问题:“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字路并未说话,仅以高兴默认,孔子便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第二,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 察学生的精神世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凭一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他在考察人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认为不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 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

(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在教学中,孔子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他的“学而知之”就是说学是求知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学,不仅是学习文字上的间接经验,而且还要通过见闻获得直接经验,两种知识都需要。他提出“博学于文”、“好古敏以求之”,偏重于古代文化、政治知识这些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他还提出“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孔子重视学,也重视思,主张学思并重,思学结合。他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说:“学而 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反对思而不学,也反对学而不思。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的知 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行” ,应当更重视行动。

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来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三)启发诱导,循序渐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事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可以分为古代教学原则和当代教学原则。 扩展资料

 古代教学原则

 中国古代教育家对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启发式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相长原则、量力性原则。

 在世界教学发展史上,启发式原则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循序渐进原则是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教学原则,主张教学既要按照内容的深浅程度由易到难,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原则就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教学相长原则即教与学的相辅相成;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学应当建立在学生可能达到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并据此来确定教学进度。

 当代教学原则

 在当代教学中,李秉德教授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教学整体性原则、启发创造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有序性原则、师生协同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积累与熟练原则、反馈调节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

本文来自作者[绿儿]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2309.html

(13)
绿儿的头像绿儿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绿儿的头像
    绿儿 2025年09月12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绿儿”

  • 绿儿
    绿儿 2025年09月12日

    本文概览: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于《学记》。1、答案解析:《学记》的教学原则包括: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所以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原则出...

  • 绿儿
    用户091206 2025年09月12日

    文章不错《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于》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