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云遮月”的下一句是:正月十五雪打灯。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流传中国广大地区的一句农谚,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意思是说当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如果天空被云幕遮蔽(阴天或下雨),看不到中秋圆月,来年正月十五这天就会阴天或下雪。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八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国三大灯节之一。因为中秋节恰值三秋之半,因而得名中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正月十五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我国三大灯节之首,是最重要的赏花灯之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有着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天气俗语:
1、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3、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4、蜜蜂迟归,雨来风吹。
5、咸物返潮天将雨。
6、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
7、夜星繁,大晴天。
8、燕子窝垫草多,雨水多。
9、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10、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1、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12、河里鱼打花,天天有雨下。
13、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14、谷雨不雨,交回田主
15、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16、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17、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18、蟋摔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19、东虹日头西虹雨。
20、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
“云遮月”和“雪打灯”,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现象,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 也就是说, 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 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 元宵节前后, 又会有冷空气入侵, 形成“雪打灯”的局面。
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 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 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不少气象台站根据这条谚语, 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 把它用于长期天气预报, 取得了良好结果;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韵律关系, 只是未被人们普遍注意罢了。
1、古代的农业生产要非常关注天气情况,所以会产生各种天气的俗语以及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人们通过不断的观察总结,发现了“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两天的天气总是先后发生,所以产生这样的俗语。如果这两天的天气重复关联发生的次数足够多,即使没有直观的逻辑解释,人们也会相信这样的规律。
2、大家都知道,“秋高气爽”代表着秋天往往是晴朗干燥的,秋天无云所以会感觉“天高”,空气湿度低会感觉“气爽”,而八月十五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小麦都已经播种的时候了,这时候如果发生“云遮月”,预示着阴雨天气,无疑对小麦发芽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
同样,正月十五雪打灯正对应了我们常说的“瑞雪兆丰年”,也是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次极佳的天气条件。所以,这两句话都反映了农民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对农业丰收的渴望;对于中秋节无法赏月的遗憾,当然也可以释怀了。
本文来自作者[势雪琪]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219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势雪琪”
本文概览:“八月十五云遮月”的下一句是: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流传中国广大地区的一句农谚,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天气预报经验,反映了节日...
文章不错《八月十五云遮月下一句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