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蟋蟀的区别

1.蟋蟀(蛐蛐):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蟋蟀(蛐蛐)

斗蛐蛐儿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油葫芦是蟋蟀中的大个头,体色偏棕黄,好像刚从油里捞出来的颜色。

油葫芦是中国北方人爱养的鸣虫。

2.油葫芦又名结缕黄、油壶鲁,由于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像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还因为它的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

油葫芦在我国分布极广,几乎各省都有,分布较多的省份有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海南等。

中文学名

油葫芦

拉丁学名

Cryllus testaceus wallker

别称

结缕黄、油壶鲁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

直翅目 Orthoptera

亚目

螽亚目

蟋蟀科 Gryllidae

油葫芦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

总科

蟋蟀总科

蝈蝈

蝈蝈一般是绿色的,蟋蟀一般是黑色、褐色。

3.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分布:河北以养殖为主、河南、黑龙江、 吉林、山东、北京、天津

优雅蝈螽(学名:Gampsocleis gratiosa)又称蝈蝈,即普通意义上的“蝈蝈”,全国北方各地都很常见。属于直翅目螽斯科,其翅短,鸣声清脆响亮。体色分绿色和褐色两种,身形硕大,雌性较雄性更为粗壮。夏天市场上经常售卖此种,深受百姓欢迎。

本文来自作者[婉儿笑]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14.html

(92)
婉儿笑的头像婉儿笑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婉儿笑的头像
    婉儿笑 2025年07月31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婉儿笑”

  • 婉儿笑
    婉儿笑 2025年07月31日

    本文概览:1.蟋蟀(蛐蛐):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

  • 婉儿笑
    用户073112 2025年07月31日

    文章不错《蝈蝈和蟋蟀的区别》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