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爸爸窥探到一个宇宙的秘密!”我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跟儿子说。
“啊,秘密!还宇宙的?”儿子又露出他那狐疑的眼神和狡黠的坏笑。
“是的!宇宙的这个秘密设计的是如此的精妙、科学、合理,让我们叹为观止、惊叹不已,又惊恐万分!”我用夸张的口气继续吊儿子的胃口。
“真的吗?什么秘密?快告诉我!”儿子有点上钩了!
“还记得那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吗?……”
于是我们俩共同回顾了一下一起学过的“棉花糖实验”。
这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内的一家幼儿园进行的。实验人员在每名4岁小孩子面前放一个棉花糖,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坚持20分钟不吃,那么实验人员会再奖励他们一颗;如果他们吃掉棉花糖,就什么也得不到。实验人员以此来检验孩子们谁更能抵制诱惑,更能延迟自己的满足感。结果是:有的孩子上去就吃;有的是看一会儿大人然后吃一下;而有的孩子却能够忍到20分钟之后才吃。实验人员记录下了孩子们的表现,并且给忍耐了20分钟的孩子们再奖励了一个棉花糖。
这个实验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一直持续了30年。因为这些孩子都是斯坦福大学幼儿园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环境当中长大的,所以这些科研人员也就有机会跟踪这些长大的孩子。过了30年之后,研究人员就发现,凡是那些能够忍受20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比那些马上就吃的孩子SAT成绩(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成绩)平均高210分;参加工作后,他们的收入更高,身体更 健康 ,事业也更成功!所以“棉花糖实验”揭示了一件事,一个人能不能为了更远更大的目标而抵制住短期的诱惑,延迟自己的满足感,和他们将来的成就高低有着非常高度的相关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后来又有质疑者提出:实验结果和家庭收入也成正相关。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家庭比较富裕的孩子,在“棉花糖实验”中表现的更好。这其中的因素就比较多了,比如假设家庭富裕的孩子,因为平时经常能接触到各种诱惑,所以才对棉花糖抵抗力强。因此,实验结果又有了不同的解读:是孩子有毅力,所以各方面表现好呢?还是因为孩子的家庭富裕,父母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导致孩子表现好呢?
关于这个质疑,我倒是觉得,孩子的表现跟家庭收入正相关,更能说明:具有抵制短期诱惑、延迟满足感的能力才是孩子将来表现好的根本原因!因为一方面,既然家庭的富裕提高了孩子抵制诱惑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才让孩子长大后表现更好,那么家庭条件就是孩子表现好的间接而非直接原因,属于必要非充分条件;另一方面,一般来讲收入高的家庭,相对而言家庭成员的知识层次、认知水平也会更高一些,这些才是这个家庭遗传给孩子更宝贵的基因。当然了,咱也不是否定富裕家庭能给孩子提供更多优质资源的作用,而是说别光看事物最表象的一面,而要同时看到它深层次的一面!
好了,“棉花糖实验”回顾完了,说的也有点远了,我们把话题转回来。当我和儿子第一次听到这个实验的时候,儿子问我为什么能控制住不吃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好?我说因为他们能为了更大更长远的目标,而延迟自己的满足感;儿子又问为什么能延迟满足感,长大后就表现好?我说因为能延迟满足感的孩子更自律,意志力更强;儿子又问为什么自律的孩子长大后就表现好?我无语了……
当然了,儿子这样的提问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故意使坏和刁难,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打破沙锅问到底”。但不管儿子是出于什么样的小心思,我总觉得这个问题回答的不透彻,一直放在心里,想找个机会震慑一下小家伙!给找回来!
今天我在打扫卫生的时候,突然好像想到了点什么,所以才把儿子叫过来,故弄玄虚地逗逗他!
“爸爸,可以说秘密了吧?”儿子问。
我这才一句一顿地说:“儿子,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世界是这么设计的:凡是让你当下能迅速得到满足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对你身体、心理、习惯等有害的。比如吃甜食及油炸的食物、打 游戏 、看电视、放任情绪、无所事事、睡懒觉、偷懒耍滑等。短时间内是舒服了,满足了,但是这些都在一步一步地残害着你的各个方面;凡是让你当下感到不舒服,甚至是难受的事,大部分却对你长远的进步有帮助。比如学习、读书、思考、 体育 训练、劳动、早起、专注、克制等。这些在做的时候一般都比较费心费力,让人感到不是那么舒服,但是它们对你取得更大的成就和快乐却是必须的!爸爸把它们概括为‘两个凡是’。”最后一句是逗他玩的。
“这就是那个秘密!”儿子边说边琢磨。
“是啊!你看宇宙设计的是不是很精妙?你需要做的就是选择:既可以选择当下满足长期难受,也可以选择当下难受而长期更大的满足!”
儿子若有所思。
我接着说:“所以关于‘棉花糖实验’,你问爸爸为什么一个自律、意志力强,能抵制诱惑,努力延迟自己满足感的人长大后成就更大?那是因为他选择了当下难受而长期满足!也就是说,他选择了宇宙设计规则中的第二个‘凡是’。他具有长远目光和思维,为了未来更大更好的目标,把满足感努力向后延迟,一直延迟到远大目标实现的时候!
“现在,你知道了‘棉花糖实验’,也知道这个‘秘密’,而且还知道了它们俩的关系,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
儿子笑笑,不回答。但是我觉得他应该有点感触吧!
晚上睡觉前,儿子直接上床躺着,嘴里还念叨着真舒服。我提醒他刷完牙再睡,他说太累了,不想动。我说:“你可以选择现在马上舒适,但是将来要面对牙齿保护不好带来的痛苦;也可以选择……”我还没说完,儿子就打断了我,“别说了,我还是先刷牙吧!”……
地球外自然是太阳系,最终你要问的是宇宙外有什么,rt?
“齐奥伯斯”的人他提出了著名的齐奥伯斯佯谬——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我们的夜空应该是亮的.
乍一看,他提出来的是个错误。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他说的是事实。因为如果宇宙是无限的,那么根据普适性的分布规律,无论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看,总会看到一颗恒星的,差别只是距离的远近不同罢了,所以无论哪个点上都会有光源,从而使得夜空只会更亮而不是黑暗。
那么从黑暗的夜空,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答案,宇宙是有限的。
既然宇宙是有限的,那么宇宙之外这个问题的提出也就很自然了。数学家给出很多种模型,下面举两个例子:
1,平行宇宙
根据相对论,光速是物质运动的速度极限。假设一个光子不被其它物质吸收,那么它将一直向前运动,因为它不可能被吸收。所以它是没有终点的。也就是说,存在这样的空间,是光永远无法达到的。由于那里离我们是这样的"远",所以我们无法知道那里的任何事情,也就是说存在着与我们这个宇宙决然不同的被另外一种数学规则所统治的宇宙。
逆推回来,它们那个宇宙也永远无法和我们的宇宙进行沟通,所以称为平行宇宙。
2,多维宇宙
这种宇宙其实更直观些。比如把二维空间(平面)看成一个封闭的宇宙,那么生活在二维空间里的生物将无法逃脱平面的数学束缚,也就是它无法从平面跳跃出来。
同样,由于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所以我们也无法逃脱三维空间特定的数学限制。那么四维五维乃至更多维的空间里的事物我们是可以猜想却无法真正了解的。需要补充的是,之所以我们可以猜想多维空间里的某些事物,是因为我们毕竟是多维空间的一个特例(就如同平面空间是我们三维空间的一个特例一样),而我们认为有多维空间又与我们知道二维空间也就是平面空间是存在的。
当然几乎可以说,宇宙的外面还是宇宙。只不过这个宇宙是怎么存在的。
我个人是认为宇宙是有“生命”的(当然没有生机),宇宙有他自己的变化规律,有他自己的生老病死。宇宙的外面正常而言应该还有和宇宙一样的存在,或许在土著中的叫法不同而已,而且佛家所说的“一沙一世界”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文来自作者[林沫瑶]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3015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林沫瑶”
本文概览:“儿子,爸爸窥探到一个宇宙的秘密!”我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跟儿子说。 “啊,秘密!还宇宙的?”儿子又露出他那狐疑的眼神和狡黠的坏笑。 “是的!宇宙的这个秘密设计的是如此的精妙、...
文章不错《宇宙的外面是什么怎么和小孩说》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