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技术的意思

缓释药物制剂能有效减少服药次数 ,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 减少用药的总量 , 符合人们的用药习惯 。 由于其开发周期短 、 需要投入少 、 开发速度相当快 、 技术含量增加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 , 而倍受关注 。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 新辅料 、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及药物载体的修饰等 , 为缓释制剂领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

1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骨架技术是指药物和一种或多种惰性固体骨架材料通过压制或融合技术等制成片状、小粒或其他形式的制剂,常用的是骨架片。一般按制剂骨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 种:

1.1 不溶性骨架缓/控释片其以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或无毒塑料为材料制成片剂。常用的不溶性骨架材料有EC、聚乙烯、聚氯乙烯(PVC)、聚丙烯等。

1.2 亲水凝胶骨架缓/控释片其为目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类型之一,约占上市骨架片品种的60%~70%。其释药过程是骨架溶蚀和药物扩散的综合效应过程。很多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如甲基纤维素,HPMC 等)都可作为骨架材料。

1.3 蜡质骨架缓/控释片亦即生物溶蚀骨架片, 借蜡类或酯类的逐渐溶蚀释放药物。常用架材料有硬酯酸、巴西棕榈蜡、蜂蜡、氢化植物油等。

1.4 混合材料骨架缓/控释片系将药物与2 种以上不溶性蜡质、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等相互混合后制成。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骨架片制备的新型载体。例如: Tomomi 等人报道将L-乳酸低聚物接枝明胶和明胶混合,二者通过化学交联,可以获得可生物降解的明胶凝胶, 以实现将不溶于水的辛伐他汀缓释,解决药物释放后的剩余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并为不溶于水的药物提供广泛的潜力。Sirpa 等人以不同分子量的糖基端修饰的D,L-乳酸(SPDLA)聚合物为辅料,制备茶碱口服缓释骨架片,体外研究表明药物释放取决于SPDLA 聚合物分子量大小。随着SPDLA 分子量的增加,可获得更长时间溶出曲线的骨架片(可达8-10 小时)。此外,药物释放延长与溶出介质的pH 值无关, 证明SPDLAs 是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口服药物控释系统的药物载体聚合物。周艳玲等人将介孔58S 生物活性玻璃(m58S)作为抗癌药物载体,评价其对表阿霉素的装载量和释放性能[4]。实验结果表明, m58S 对亲水性药物表阿霉素的药物装载量为40%,是普通溶胶/凝胶58S 生物活玻璃的3 倍多,并具有长效缓释特性。装载有抗癌药物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给药系统可在修复骨组织的同时,持续释放抗癌药物分子,有望成为骨肿瘤治疗新方法。

2 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

包衣技术也是制备口服缓释制剂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片剂、颗粒、小丸甚至药物粉末均可包衣。常用膜包衣材料有醋酸纤维素、EC、聚丙烯酸酯、PVA 等。水性包表工艺是薄膜包衣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发展较迅速的是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技术,其包衣材料品种不断增多, 现有聚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C 水分散体(Aquacoat 和Surelease 两种商品)、醋酸纤维素胶乳等。王雪毓以自然界中资源丰富和生物相容性好的高直链玉米淀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重组协同酶修饰技术,获得了具有良好耐酸和耐酶解性能的改性淀粉,以其作为水分散体薄膜包衣载体材料所构建的膜控型微丸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药物缓控释性能,能够保护药物生理活性,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提高药物给药效果。这将为淀粉作为水分散体包衣薄膜以满足药物在消化道的缓控释放奠定了基础。

3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

渗透泵技术是利用渗透压差为驱动力并结合半透膜控制药物释放的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渗透泵片。渗透泵片由药物、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并用半透膜材料进行包衣,包衣膜上有释药孔。口服渗透泵片以其独特的释药方式和稳定的释药速率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渗透泵制剂,是迄今口服控释制剂中最为理想的。其优点为可以零级动力学控制药物释放,且基本不受胃肠道pH、酶、胃肠蠕动等机体生理条件以及食物的影响;可以获得更高的释放速率,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小血药浓度波动,降低毒副作用;同时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很好的预测和设计,具有很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口服渗透泵制剂除了传统的单室渗透泵片和双室渗透泵片外,目前还出现了多种新技术,例如三层渗透泵片、挤压型渗透泵可以控制释放硝苯地平达24h,泡腾渗透泵片制备了传统中药复方制剂等。

一、基本概念

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一般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

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一般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次数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3.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

(1)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

(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

(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因素

(1)剂量大小:口服单剂量在0.5~1.0g对缓释制剂仍适用,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设计成缓释制剂应注意剂量与毒副作用。

(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非解离型、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脂质生物膜,应注意消化道pH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溶解度<0.01mg/ml,本身具有缓释作用。设计缓释制剂时药物溶解度<0.1mg/ml不适宜。

(3)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的,在机体内滞留时间长。油、水分配系数小时,不易透过脂质膜,故油、水分配系数应适中。

精要素记亲水亲油平衡值,油水分配系数

(4)稳定性:不稳定药物制成固体制剂较好

2.生物因素

(1)生物半衰期:24h<t1/2<1h不宜制成缓释制剂,t1/2>24h的药物本身就具有缓释作用。

(2)吸收:吸收的半衰期应控制3~4h的药物,否则不利于吸收。

(3)代谢:吸收前有代谢的药物,不适宜制成缓释制剂,如要制成缓释制剂,需加入代谢的抑制剂。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1.药物选择

(1)t1/2=2~8h适宜;12h<t1/2<1h,不适宜制成该类制剂

(2)剂量很大、药效很激烈、溶解吸收很差、剂量需精密调节的药物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

2.设计要求

(1)生物利用度:缓控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80~120%

(2)峰谷浓度比:稳定时,峰、谷浓度应小于或等于普通制剂。

(3)缓释、控释制剂的剂量计算

一般可根据经验,参考该药物普通制剂的剂量换算。如:某普通制剂每日三次,每次100,

若制成每日一次的缓控释制剂,一次剂量可为300。也可采用药物动力学的方法计算。

(4)缓(控)释制剂的辅料

1)阻滞剂

①疏水物质: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醇等可延滞水溶性药物的溶解,释放,主要作溶蚀性骨架材料。也可作缓释包衣材料,肠衣材料也有阻滞作用。

②肠衣材料:CAP、EudragitL、S型、HPMCP、HPMCAS

2)骨架材料

①亲水性骨架材料:MC、CMC-Na、HPMC、PVP卡波普、海藻酸盐、壳多糖等。

②不溶性骨架材料:EC、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乙烯、EVA、硅橡胶等。

③溶蚀性骨架材料:同阻滞剂。

3)增黏剂

CMC-Na、HPMC、PVP

本文来自作者[采柳]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27412.html

(20)
采柳的头像采柳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采柳的头像
    采柳 2025年09月07日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采柳”

  • 采柳
    采柳 2025年09月07日

    本文概览:缓释药物制剂能有效减少服药次数 ,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 减少用药的总量 , 符合人们的用药习惯 。 由于其开发周期短 、 需要投入少 、 开发速度相当快 、 技术含量增加而...

  • 采柳
    用户090709 2025年09月07日

    文章不错《缓释技术的意思》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泰博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