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戚继光要自己去招募义乌兵呢,就是他觉得原来带的兵不是很理想。队伍拉出去很严整,也听指挥,但是碰到硬仗的时候,有的时候上不去。
有一次他发现,很多义乌的矿工在械斗,他不是把他们看成一帮乱民、刁民,相反他看得出来这些人有当兵的素质,比较勇敢,当然又有聪慧的一面,可能当时械斗打得挺巧妙的,他对那场械斗印象很深,所以他最后练兵和招兵,主要是从浙江义乌招,主要招当地的矿工和农民,而且他特别要求不招城里人,他对市井油滑之徒有成见,如果是皮肤白皙、目光灵活、应对特别自如的就剔除去,就不招,按的标准,应该是皮肤黝黑,目光比较老实,身体比较壮硕,这样的兵他才招,而那个时候,其实有很多人衣食无着,也愿意当兵来混碗饭吃。
根据明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地方官招兵买马几乎是等同于谋反,因此戚继光提出招募义乌兵的建议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不仅如此,戚继光作为一个官微职小的参将,其招募计划还曾受到来自同僚和上级的种种非议和阻挠。但是当时抗倭形势紧迫,戚继光仍然力排众议,依靠这些义乌兵,建立起后来赫赫有名的戚家军。
据义乌市志编辑部有关工作人员调查,矿工械斗一事,确有其事。明嘉靖年间,盛传义乌倍磊八保山有银矿,而且当时处州(今丽水)人误把“八保山”说成“八宝山”,所以纷纷组织人来抢矿,因此当地义乌人与之发生冲突而引起械斗。其实,八保山并无银矿,清朝时也曾经专门勘探,结果一无所获。
义乌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志认为,戚继光为什么来义乌招兵的理由不是矿工械斗,而是缘于一段历史。戚继光在《史记》中看到“项羽八千子弟兵,都是乌伤人……”于是决定来义乌(古称乌伤)。这个情况戚继光自己在其《止止堂》文集中专门提到。明史专家吴晗也对此有所论述,表示赞成这种说法。
戚继光于1559年到义乌招收了第一批兵,先是3000多人,后来乡团的一部分参加进去,逐渐扩大成为4000人,经戚继光多次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和军事训练,演练成了一支锐不可当的队伍。
1561年4月,倭寇数千人大掠台州,戚继光接到警报后,毅然率领精锐义乌兵赶往宁海,在龙山大败倭寇,敌退至雁门岭,戚家军依然紧追不舍,奋勇追赶,终歼倭寇。
戚继光率戚家军乘胜追击连续作战共九次,每战皆捷,共擒、获、斩、焚、溺倭寇5400多人,从此以后,倭寇只要听到戚继光统领的义乌兵时,就闻风丧胆,抱头鼠窜。戚家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名声,戚家军凯旋时,台州百姓欢声雷动,载歌载舞,前迎10公里,感人肺腑。
在台州大战中,戚继光敬佩义乌兵作战英勇,为了扩建更强大的队伍,增强的军事实力。1561年,戚继光又亲自到义乌招兵,这次又招收了3000多人。
后来,戚继光又曾两次到义乌招兵,每次各10000人。所以,戚继光在义乌总共招了26000人。
戚家军中涌现了一批义乌籍名将,如童子明、陈大成、王如龙、朱文达、陈子銮、陈禄、叶大正、刘廷玉、吴惟忠、楼楠、楼大有等等。抗倭战斗,戍守边关,许许多多的义乌兵,永远地倒在了异乡的土地上。
日本史学界对戚继光的评价是:16世纪的学者,擅长中国武术的烟台出身中国军学者。戚继光作为明朝的武将,不仅与倭寇,而且还与蒙古军队战斗,获得显赫的战果。戚继光是登州卫出身,因为讨伐在中国沿海进行秘密走私的倭寇而有名。开始时驻守浙江金华,义乌,在当地招兵,训练成被称为“戚家军”的精兵。
日本人也没忘了戚继光人性化的一面,在诸多有关戚继光的介绍大都谈到了戚继光勇武善战、智谋百出的同时,还详细介绍了他在纳妾一事上的轶闻趣事,称其为“恐妻家”,也就是我们说的“妻管严”之意。但介绍戚继光的“恐妻症”倒丝毫看不出嘲笑的意思,而只是把它当作一位名人的风流韵事来描述的。
美国的古代中国军事专家认为戚继光对小队战术的运用使得16世纪的大明前进了一大步。
而韩国则对戚继光不置可否,最近,韩国国内媒体评既评选亚洲"十大名将‘’,后又评选了“世界十大战神”,在这份榜单中,中国历史的名将集体失声,竟无一人上榜。而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作为征服半个世界的人才仅排第二,那么第一是谁呢?第一就是“韩国战神”李舜臣。可以说,整个韩国对这个人的崇拜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而面对中国网友的质疑,韩国网民则非常愤怒,甚至狂言:李舜臣,是韩国乃至亚洲几千年以来最强战神,可以完爆中国各朝代所有名将,同时期的戚继光给他提鞋都不配。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亦是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他编写的《练兵实纪》,亦是当时练兵兵法中的集大成者。它内容广泛,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的编成及其训练等,还包括建军、训练和作战的各个方面。
在明中后期,兵员招收标准极低。直接导致,往往进入军队的都是市井青皮,或者流氓地痞,普通的乡野老实之人,除非活不下去,否则极少愿意主动从军。再加上,军官的素质低下,动辄打骂体罚士兵,或克扣军饷,中饱私囊,军队军纪涣散,根本形不成有效的战斗力。当时,福建等地,倭寇横行,劫杀商旅,抢掠百姓,沿海各地民不聊生。明军与倭寇对战,也往往是一败涂地,甚至,明军几千人被几百乃至几十的倭寇追着打。而戚继光有感军纪和兵员选拔的重要性。决定选择选用乡野老实之人,无恶迹斑斑之辈进入军队进行训练。严禁青皮游手,地痞流氓或者其他军队出来的兵痞混入军队。同时,加强对军官的素质培养。并且用类似政审的方法,挑出那些思想极端,不服从管制的兵员或军官。使军队保持纯洁和唯一性。
戚继光部队军纪律法严苛,讲究上行下效,令行禁止。将军人服从军纪律法为唯一天职。戚继光曾在练兵实纪中言:军纪之重要,犹如军人之核心,只有军纪森严,才能得堂堂正正之师,结堂堂正正之战阵,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事实也证明如此,戚家军的军纪森严!曾让,当时的整个大明叹为观止。当年,戚继光被调到九边之一的蓟镇,训练蓟镇士兵。戚继光观九边士兵军纪涣散。于是,便命从浙江带来的三千戚家军立于滂沱大雨之中。三千戚家军,身着重甲,持剑而立。整整一夜,戚家军竟无丝毫散乱。军势之严整,气势之雄伟,令整个蓟镇士兵都羞愧不已,自叹不如。由此,靠着严苛的军纪律法,才练就了一只强兵!
戚家军车营天下无双。戚继光改革车营,发展火器,大力推动战阵配合。鸳鸯阵,狼宪,戚家枪等等天下闻名。使不论从冷兵器、火器还是娴熟的战阵对敌,一上战场便让敌人闻风丧胆。特别,戚继光还提出“军士考核制度”,将军队技艺分为不同的等级,促进军士的学习欲望,提高军士荣誉感。更让军队凝聚成一个整体,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使这支军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王牌军队。
戚继光以其独特的练兵思想和方法,训练出了当时世界上堪称最强的王牌军队——戚家军!他们共计斩杀敌首十万余级,平定南倭北虏,收复丢失河山,扬我国威。更在日后,仅凭一千余兵士,让后金在辽东受挫,带来惨重的损失,直至战亡直最后一人。而戚继光,作为缔造出“戚家军”的统帅,他也将永远留在历史中,受人敬仰和膜拜。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
本文来自作者[凌寒]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265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凌寒”
本文概览:为什么戚继光要自己去招募义乌兵呢,就是他觉得原来带的兵不是很理想。队伍拉出去很严整,也听指挥,但是碰到硬仗的时候,有的时候上不去。有一次他发现,很多义乌的矿工在械斗,他不是把他...
文章不错《浙江在哪里招兵》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