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址在陕西省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该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介绍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建校80余年来,学校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事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取得了辉煌业绩。合校以来,学校不断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和深化科教体制改革,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学校是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设有26个学院(系、所、部)和研究生院,共有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7个本科专业。现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科学居US.NEWS学科排名全球第18位;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建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2个省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4462人,其中专任教师2183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2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1人。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国家“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7人,青年人才项目专家入选者13人;“*”特聘教授6人,青年*3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4人;陕西省“*”入选者43人,学校“特聘教授”1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
学校从193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4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支;教育部创新团队6支;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966人,各类在校研究生9600人,其中博士生2130人。学校毕业生遍布海内外,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万余名,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为西北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
合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2项,其中主持完成1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79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421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47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1627篇,其中2018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2814篇。现有8家农、林、水专业陕西省一级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7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进入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世界上159所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其中14所大学全球排名前100名,年均1000名国(境)外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现有“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13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倡议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吸引了沿线14个国家7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其中。“十一五”以来,先后公派1609名学生出国留学。学校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在校外国留学生294人。
学校校园面积5657.21亩,建筑面积156.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7.45亿元,其中设备总值12.36亿元人民币,图书馆馆藏印刷本图书209.68万册,电子图书397.49万册。学校校园布局和谐统一,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显著,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
Rhus chinensis Mill.
别名
五倍子、五倍子树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m。树皮灰褐色,枝开展,密被褐色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叶轴和叶柄有狭翅,具小叶7—13,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4—6cm,先端锐尖,基部圆形至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下面密被棕褐色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5—20cm,花小,杂性,黄白色,萼5—6裂;花瓣5—6,雄蕊5,着生于棕色的花盘下。核果近扁圆形,直径约5mm,红色,密被紫色或白色短柔毛。种子千粒重9—10g(图111)。
图111 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Mill.
地理分布
除内蒙古、青海、新疆外,几遍全国;国外,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也有。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在亚热带地区,一般于4月上旬萌芽并展叶,7—8月开花,8—9月结实,10—11月上旬果熟,降霜后落叶,生育期200—210天。
在自然情况下,种子入土后需经过冬季休眠,使蜡层和种壳腐烂后才能发芽。人工播种时,必须人工去蜡层进行催芽,发芽率能提高50—60%。在水分充足,18—22℃的温度下,15天即可出苗。
盐肤木由萌蘖发育成地上植株,尤其在采伐迹地上,水平根大量萌蘖,可形成大片幼林。人工繁殖,可采用插根法进行大面积生产。再生性较强,茎枝有大量潜伏芽,一旦收获叶片或砍去地上部分,都会促使茎枝芽点的萌发和根蘖芽的出土。在生长旺季,30天左右即可摘收一次嫩枝叶。为便于多次收获叶片,可将生长3年以上的植株伐*,留茬5—l0cm,以建立盐肤木的灌丛化饲料林。
盐肤木适应性较强,在我国,除高寒(寒温带)和荒漠地区外,其他地区均能适应。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论是沙土还是粘性土,均能生长。适应的土壤pH值为4—8.5。能耐土壤贫瘠和干旱。因此,在干燥而贫瘠的山坡,甚至在悬崖峭壁缝隙中也能较好的生活。不耐严寒,不能在寒温带及高寒地区严寒条件下越冬。最适于在暖温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土层深、排水条件好、肥沃湿润的沙壤土,是盐肤木的最佳生活环境。一般喜生于丘陵山地的坡麓、沟谷坡地、河渠岸边及崖壁、石堆的缝隙等杂木疏林下、林缘或灌草丛中。多散生,只有在砍伐迹地上,偶尔可见到以盐肤木为优势种的群落。
饲用价值
盐肤木的嫩枝、叶和花序柔软多汁,猪最喜食。切碎,经蒸煮,鸡、鸭、鹅等均食。晒制成干草,加工成草粉,可饲喂各种畜禽。
盐肤木叶的营养成分含量比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钙的含量比较高(表111—1)。
表111—1 盐肤木叶的化学成分(%)
*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分析;**引自《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农业出版社,1979。
盐肤木叶的总能、消化能和代谢能的价值均比较高(表111—2)。
表111—2 盐肤木叶的能量价值和可消化粗蛋白质
*引自:山西配合饲料资源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引自《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农业出版社,1979。
盐肤木产量高5龄株丛一般可产青绿饲料2—4kg,生长良好的每株可产5kg以上。生长期内可收获3—4次。
盐肤木除作饲用外,寄生在叶上的虫瘿(即五倍子)、种子、叶、根和花均可入药。五倍子、果实有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止咳、解毒等功效;其根,能祛风、化湿、消肿;花治鼻疳、痈毒溃烂等。盐肤木生产的五倍子含五倍子鞣质等,是制作染料和鞣革的重要原料。干枝可作薪柴。种子含油率达41.5%,是制肥皂和做工业润滑油的原料。
栽培要点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施足底肥,进行深耕翻,耙匀备用;盐肤木多采用种子育苗法,行人工种植。一般在春季播种,秋季播种也可。当苗株达50—100cm时,即可向大田移栽,株行距以100cm为好。也可用插根法建立盐肤木灌丛林,即将盐肤木的萌蘖根切成30cm左右的根段,将2/3的根段埋于土中,稍加镇压、浇水;成活率也相当高。
本文来自作者[霏羽]投稿,不代表泰博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taplesadv.cn/ds/251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泰博号的签约作者“霏羽”
本文概览: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哪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址在陕西省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该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
文章不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哪里》内容很有帮助